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军品服装 > 作战服装
  1. 内容

二战日军军服图册 下(1942-45年)

A:占领军

A1:朝鲜守卫,盟军战俘营,泗水,荷属东印度群岛,1943年

这名普通的守卫军衔是kanshi-hei,这是一种比日军二等兵还要低级的军衔,识别它的标志就是有空心的连线红五角星图


A:占领军

A1:朝鲜守卫,盟军战俘营,泗水,荷属东印度群岛,1943年

这名普通的守卫军衔是kanshi-hei,这是一种比日军二等兵还要低级的军衔,识别它的标志就是有空心的连线红五角星图案的白色圆形臂章。这名看守的姓名标签在左上衣口袋上方。他很有幸得到一身还算笔挺的由热带衬衫,裤子,野战帽和棕色短靴所组成的行头。其步鎗是1897年造30式6.5毫米口径步鎗,这种枪也经常装备给二线部队或辅助部队。此外,他的非正式的皮带上还固定着一个子弹包和带刀鞘的刺刀。

A2:上尉,师兽医部队,第54步兵师,缅甸,1943年

兽医部队的存在提示我们畜力运输对日本军队来说多么重要。图中的上尉穿军官用热带常服,戴早期的木髓太阳帽,与欧洲殖民军戴的款式非常相近。在上衣上有他的军衔领章,领章下面有一条兵种色紫色的横条。上衣内是白色棉衬衫和黑色领带,下面是热带马裤和高筒军官黑皮靴。而他的装备则只有98式昭和军刀。

A3:准尉,宪兵,马来亚,1942年

令人惧怕的这名宪兵队野战军官指挥一个20人的小队去追捕新近占领的马来亚的共产党游击队。他穿热带野战衬衫和裤子,戴野战帽,下面是棕色高筒皮靴。身上的装饰包括准尉军衔领章和左臂的血红色宪兵字样白布臂章(有时上面的字样是蜡纸印刷或贴花的,臂章的颜色有时也是黄褐色的)。这名军人还装备一把南部14式半自动手鎗和一把94式准尉用军刀。


B:所罗门和新几内亚,1942年-43年

B1:上等兵,第20步兵师,新几内亚,1943年

1943年,第20步兵师从新几内亚的骇人溃败(至少有1万人战死)中的这名士兵穿相当凌乱的热带野战衬衫和短裤以及黄棕色毛料绑腿与大脚趾分离的黑色帆布胶鞋,他的野战帽后侧挂着四条遮阳帘,上等兵的军衔则通过衬衫领章得到体现。作为96式轻机鎗小组的机鎗手,他还斜挎着装工具箱的口袋,而作为防身工具,他还装备一把14式手鎗。

B2:二等兵,第2步兵师,瓜达尔卡纳尔岛,所罗门群岛,1942年

在一支特别突击队服役的这名士兵携带最少的负重——两只装30发子弹的军火袋在前,装60发子弹的袋子在看不见的身后,此外还有一个水壶和一个挎包。他穿典型的衬衫和短裤组成的轻质棉热带战制服,左胸前的军衔章取代了军衔领章,斜挎在肩的白布带警示着敌人和同伴自己做好了为天皇赴死的准备。他的武器则是7.7毫米口径的99式短版步鎗——一种比长柄步鎗更适合丛林作战的步鎗。

B3:狙击手,第124步兵团,瓜达尔卡纳尔,1942年

隶属于川口清健将军的第35旅的这支部队在8月底冒失地增援腊包尔。日军极为注重防御时的隐蔽,至少在一开始是这样的。他们提供给狙击手特殊的迷彩服,这种覆满稻草的披风基于的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设计。迷彩服下是标准的狙击手热带战制服,它采用无光泽的草绿色材质,前襟可以收紧。当时每个步鎗班都会训练两个人作狙击手。这名狙击手使用装2.5倍瞄准镜的97式6.5毫米有坂步鎗,根据日本士兵的平均身材,瞄准镜的位置偏后,而为了伪装,枪口用亚麻布和植物包裹起来。作为狙击手他们还可以得到一种爬树器具,那是一种固定在鞋上,有两对道钉的金属构造的装备。这种类似于电话接线员使用的装备能让士兵快速地爬到树冠上进行隐蔽。他们还经常会用安全索将自己固定在树木顶端,在中近距离上向前或向后伏击前进中的盟军部队,直到这些本就没想过撤退的家伙被打死。还有一种做法叫“蜘蛛洞”,——一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巧妙伪装的地穴。


C:中国,1942年-44年

C1:上尉,第63步兵师,1944年

一定要记住日本军队的大多数一直是在中国作战直到1945年。驻扎在满洲或朝鲜北部的第44师的这名上尉穿旧的军官版90式双排扣大衣并配可拆卸的套头帽,内穿98式冬装和马裤,大衣军衔章则从肩部移到了领部。他的军官野战帽和士兵用的款式相似,但更有形,使用的材质更好,此外他还配有军官用白手套和军官用黑色高筒靴。他还配备有标准的野战装备,这包括了右肩斜背的军官用双筒望远镜和左肩斜背的半自动手鎗的手鎗套,腰带上则是手鎗子弹袋,军刀带子则往往是和图中一样配在大衣的下部来悬94式军刀。他的军刀使用战斗用皮刀鞘,鞘口为布料制作。

C2:骑兵军曹,第110步兵师,1944年

中国战场的巨大开阔空间使得骑兵战一直存在。第12军的这个师驻扎中国北部,它的师侦查部队的这名军曹穿袖口可卷起的特种冬大衣,厚帆布的领子和袖口上衬了皮毛,右边袖子上则是军衔臂章。他戴的有皮毛护耳的帽子非常流行,是20世纪30年代早期开始大量统一制造的,常见的日军黄星帽徽位于帽子的前部。这名军人还戴着冬季手套,拇指和扣扳机的食指被分离出来。穿的军靴则是皮制骑兵棕色版本并配金属马刺。这名军人的武器是收着刺刀的1911年版44式6.5毫米口径骑兵卡宾枪以及1899年版骑兵马刀,而子弹则装在腰上的单体皮制弹盒里,这是一种仅供骑兵使用的特殊款式。

C3:二等兵,第40步兵师,1942年

中国派遣军第6方面军的这名士兵穿着配备给执行站岗任务的军人使用的制服和装备。98式单排扣大衣上大的可拆卸的兜帽罩住了他的野战帽,大衣里面则是98式冬装。注意其毛衬里的军靴以及有特殊衬里的防冻水壶都很有特色。最后,全套的棕色皮制武装带、帆布包和标准的上刺刀(执行任务时常常如此)的6.5毫米口径38式有坂步鎗构成了这名二等兵的完整装备。


D:缅甸和中国,1944年-45年

D1:少将,第33军,伊洛瓦底江战役,缅甸,1945年1月

有可能是独立旅或师属步兵团指挥官的这名少将正指挥着他的部队在伊洛瓦底江与英国第14军对峙。他穿1943年版(第3版)军官常服,袖子上展示的新的常服用军衔标志(三条棕色环线加金色五角星)与传统的领章相配合。94式昭和军刀上配将官用的用棕红两色带子按之字形编织的握把和黄色穗带。很多军官获得了这种第3版制服,但那些在偏远战区作战的军官则没这么幸运。

D2:上尉,第55步兵师,缅甸若开邦,1944年2月

到了1944年,各种物资的短缺对于日军作战的影响开始在方方面面显现,这其中就包括了军服。1943年版的制服和1938年版的款式类似,但材质要差很多,号码也偏小。这名上尉多半是有什么特权或者什么关系,才设法得到了这么一件制服。注意他袖子上的军衔徽章由一条棕色圆环和上方的三颗金星组成。1943年版的行军马裤材质同样粗糙,而高筒黑色皮制护腿和黑色军官短靴显然和热带的环境格格不入。而作为连级的尉官,按规定他的军刀把用棕色和蓝色皮带包裹。

D3:步兵上等兵,中国远征军,黄河流域,1944年4月

这名上等兵参加了1944年春夏之交庞大的“一号作战”攻势,他拥有中国战场上一名士兵所能拥有的最好装备,因为中国战场并不是新装备的优先使用地。戴1932年版模式钢盔,穿98式毛料冬装的这名士兵背着晚期版本的帆布背包,两条背带用一条布绳在胸前绑定以起到加固的作用,而背包后面的一个帆布袋里则装着挖壕铲。图中的99式7.7毫米口径轻机鎗1939年开始装备,这是战争期间日军使用的最现代化的武器之一,它的可折叠枪托在开火时抵肩以保持稳定性。折叠枪托版的99式轻机鎗也少量装备伞兵部队。这名机鎗手的十字交叉背的武装带上还装了手鎗、弹夹和刺刀——这种标准的有坂式刺刀是安装在机鎗枪口上的。


E:太平洋岛屿,1943年-44年

E1:二等兵,第91步兵师,千岛群岛,1944年夏

守卫那些太平洋孤岛的部队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挖壕工作上以抵抗盟军的进攻。在北太平洋荒凉的千岛群岛的短暂夏天,这名穿热带工作服,挖防坦克壕的士兵已经气喘吁吁。在他衬衫左胸口袋上方有军衔章,七分裤则用布带扎紧,野战帽则连着四条遮阳帘,脚上则是手工制造的日本传统草鞋,这种草鞋已经被在稻田里耕作的日本农民穿了几百年了。

E2:少佐,第38独立混成旅,所罗门群岛巴干布维尔岛,1943年

视察防守阵位的这名少佐穿晚期版本热带制服(带袖标)和马裤以及开领的白色棉衬衫和棕色皮靴。更低位置的军衔领章上的一颗星位置靠下,与位置靠中的通常做法相比,这是一个特例。此外,军衔有时也会被军人们自己弄污。他戴的晚期样式的木髓太阳帽用白布覆盖并带有棕色箍条,帽徽则是圆形棕色布片上装黄星的样式。胸前背两条斜着的背带的这名军人装备带皮制刀鞘的94式昭和战刀和带皮制手鎗套的一把94式半自动手鎗,手鎗套则固定在使用绿色人造织物制作的腰带上用以代替原来的皮料腰带。此外,他的野战装备还包括双筒望远镜以及藏在身后的军官用水壶和文件包。

E3:海军一等兵,第7佐世保特别海军陆战队,塔拉瓦环礁,吉尔伯特群岛,1943年秋

在柴崎惠次海军少将麾下进行岛屿防卫的这名士兵,如果不是野战帽上的海锚图案的帽徽,很难分辨他是陆军还是海军陆战队。早期的海军陆战队“海军绿色”制服这时已经让位于棕色或绿色制服。这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在右臂上佩戴军衔臂章,这一系列军衔章在1942年11月开始采用。他的钢盔覆盖着伪装网,但海锚图案的帽徽仍然依稀可见,而海军陆战队士兵常穿的被称为“陆战靴”的短靴则是黑色,替代了陆军棕色靴子。另外,这名军人腰上系着标准的棕色皮带,而装备的轻型武器则是陆海军都通用的。


F:菲律宾和缅甸,1944年-45年

F1:军曹,坦克手,第2装甲师,菲律宾吕宋岛,1945年1月

穿夏季版一件式轻质棉坦克兵外套的这名军曹将可以按在领子上的军衔章别在了左臂上。帆布覆盖的软木安全帽以及调整过的脖带保证坦克手的头部在行进中颠簸摇晃的坦克中不受伤害。毛料绑腿将坦克手制服裤子的裤腿裹住,往下则是标准棕色皮短靴。他的脖子上套着护目镜,同时还装备老式的最早于1893年出品的26式左轮手鎗。对于坦克兵来说,很奇怪的他还装备了一把刺刀作为最后搏命的武器。第6、第7和第10坦克团组成的第2装甲师装备了正好200辆配47毫米口径火炮新炮塔的97改式“奇哈”坦克。在45年的1月末到2月初,在一系列的分散行动后,这个师被彻底消灭。

F2:少尉,第54步兵师,缅甸西当河,1945年7月

这个师保留了第28军的主要部分,在被高速前进的英国第14军包围后,他们设法冲出了包围圈,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员渡过了西当河。图中这名军官表现了侥幸穿越森林幸存下来的军人形象,很少见得他还服装整齐,因为那些幸存者大多已经衣衫褴褛。这名军人穿传统热带战制服、被毛料绑腿绑住裤腿的马裤以及军官棕色短靴,并将军衔徽章固定在右胸前的口袋上方而不是领子上。他的钢盔背在腰后,用布条十字交叉绑在胸前,而腰上的水壶和水杯则很有特色。胸前交叉的两条皮带分别是14式手鎗的手鎗带以及98式军刀的背带,而军刀的刀柄则用白布缠好作为保护。

F3:一等兵,第10步兵师,菲律宾吕宋岛,1945年1月

这幅图展示了战争晚期许多士兵会得到的野战装备:背在身后的帆布背囊取代了旧有款式的背包,背囊的两条长背带交叉在胸前;一个防毒面具包,一只晚期版本的水壶和一只装在带棉布绳的包里的餐盒;后腰中部可装60发子弹的大型弹药包。这名军人戴的帆布覆盖的钢盔盖住了里面的带遮阳帘的野战帽,热带战衬衫的左臂上有一个单独的下部带着姓名标签的军衔标,军鞋则是大脚趾分开的式样。他的武器是一支流行的99式7.7毫米短版步鎗。


G:太平洋防御战,1944年-45年

G1:二等兵,第109步兵师,硫磺岛,1945年2月

栗林忠道将军手下驻防部队的这名士兵准备对缓慢缩小自己部队阵地的美国海军坦克进行一次自杀式的进攻。他手持着固定在杆子上的炸药,准备插在敌军的坦克上进行引爆。也因此,他只拥有最基本的晚期式样热带战制服,包括一个兜的带军衔领章的短袖衬衫,棉制短版马裤,绑腿以及大脚趾分开的鞋子。当时有多种版本的大脚趾或分开或不分开的军鞋,但它们都基于同一种橡胶底帆布鞋设计。这名士兵戴的是当地生产的低质量帆布材质野战帽,这种帽子甚至没有脖带。而他的背包则装满了手榴弹以期在他的最后一次进攻时能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G2:伍长,玉碎航空陆战队,冲绳,1945年5月

这支空降自杀突击队征募自陆军伞兵部队,他们穿特殊的手绘迷彩服,装备标准的野战帽、绑腿和棕皮鞋。2式一体型帆布弹药袋里装着额外的手榴弹和100型冲锋鎗的子弹夹(每件弹药袋有4个口袋可装99式手榴弹,一个手鎗套可装94式手鎗,正前方横着的弹药包放多余的手鎗子弹,最后剩下的四个长条弹药袋则放冲锋鎗的弹夹。

G3:一等兵,薰部队(第1高砂突击连队),菲律宾莱特岛,1944年11月

这名台湾高山原著民将自己的热带战衬衫染成深绿色以应付他所执行任务的需要。他右臂上有白色袖标,钢盔下的战斗帽带有遮阳布,而钢盔后面则涂有荧光涂料以帮助他的同伴在夜间识别。他胸前的帆布包里放满了炸药,腰部的帆布弹药包则属于骑兵版本。这些特种部队没有特殊的徽章,但是他们会携带他们部落的giyuto砍釖。这些军人也会使用很常规的武器,比如老的38式6.5毫米口径步鎗,但枪托的尺寸更适合伞降作战。


H:日本防御战,1945年

H1:曹长,第1皇家禁卫师,东京防卫部队

这名士官负责训练准备对抗盟军进攻的市民志愿者。战争末期的财政紧缩通过他的制服得到体现,劣等材质的上衣只有一个没有口袋盖的敞口胸袋。14式手鎗和1945年版士官军刀的材质和做工同样拙劣。注意,他的帽徽是属于禁卫部队的图案。

H2:军校志愿兵,野战炮兵学校,千叶

十几岁的军校生就要接受训练来肩负保卫本州岛的作战任务。他穿着军校夏装,头戴旧式的大盖帽。红色领章替代了交叉的炮筒图案的铜徽章。军校生的制服袖子上有一圈红线并且搭配带红边的肩章。由于物资短缺他只拥有极度简单的装备,没有弹药包便只好把所有东西放进帆布挎包里,而另外一件斜背的物品是水壶。除了30式刺刀外,由于轻武器持续供应不足,这名学员只装备了1880年产11毫米口径13式村田步鎗,虽然这只是一种单发的手操步鎗,但这已经是很幸运的了,这总比拿着削尖的竹棍强。

H3:上等兵,第155步兵师

第15方面军的这名班长穿的热带战制服在战争末期出现了很多色泽深浅不一的式样。他的领子上是军衔章,左臂上是神枪手徽章(圆形棕色底面,红色花冠,搭配上为白星,下为交叉的步鎗图案的装饰)。这名军人的武器是99式7.7毫米口径步鎗,一枚左手持着的99式手雷。这颗手雷外壳平滑,这是这一系列手雷中的其中一款。

000.jpg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