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军品服装 > 作战服装
  1. 内容

二战英军军服图册——远东

A1:中士,兰开夏步鎗第1营,印度,1939年

这名老资格士官展现了典型的战前受阅英国军人的华丽风貌。他穿浅棕色训练用军便服和短裤(与长裤一起可以二选一),头戴木髓质帽子。作为一


A1:中士,兰开夏步鎗第1营,印度,1939年

这名老资格士官展现了典型的战前受阅英国军人的华丽风貌。他穿浅棕色训练用军便服和短裤(与长裤一起可以二选一),头戴木髓质帽子。作为一名中士他斜背着老资格士官所用的红色饰带。因为新的37年版帆布腰带供应不足,所以他还系着08版腰带——在印度的一些步兵部队直到1941年仍然在使用它。帽子上的红底白色图案(爆炸的炮弹加LF字样)的兰开夏步鎗队标识上方是黄色的羽饰。作为长期服役的正规部队军人,他胸前佩戴了陆军长期服役奖章和优质操守奖章以及1908年至35年印度通用服役奖章的略章。

A2:上尉,萨福克团第2营,印度西北边境勒兹默格,1939年

“军官版热带常服”是温带地区穿着的典型毛料服装。熨烫地相当平整的军装在行军时搭配帆布制腰带,在指定场合则搭配皮武装带。阅兵中的这名军官手持配皮刀鞘的1892年步兵版军刀,在战争期间它被废止。土黄色木髓制帽子在1938年代替了旧有的沃尔斯利版海外服役头盔,后者原是所有在印度和缅甸的部队使用的。萨福克团的军人会在木髓帽的左侧装饰规格化的直布罗陀城堡图案的黄色徽章,同样的徽章图案也出现在他们的领章上。另外,帽子上装饰有这个团的红色条纹装饰。笔直的裤子不久后将代替现在的马裤和皮护腿,后两者在图中搭配的是带马刺的军靴。这名连长佩戴军事十字勋章、1914-15年星型勋章、1914-18年战争勋章、1918年胜利勋章和1908年至35年印度通用服役勋章,后者是他在该团的第1营服役时获得的,而第2营在二战爆发前并没得到过这一荣誉。

A3:二等兵,约克夏轻步兵国王团第2营,缅甸,1942年

约克夏轻步兵国王团第2营1936年开始进驻缅甸。新的服装和装备优先提供给在欧洲和北非与轴心国作战的部队,而印度和缅甸的部队则居于次要地位。战争爆发时,他们已经得到了一些布伦式机鎗和少量P37帆布制装备(虽然印度的许多步兵部队已经得到了新式弹药包,但图中这位军人还是使用着较大的基本形弹药包),但刘易斯式机鎗作为过时的重要排级火力仍然被保留了下来。1942年早期日本开始闪电般进攻,约克夏轻步兵团国王第2营和当地的很多部队一样装备匮乏,他们没有钢盔或弯刀,所有的营只配备了20只罗盘。这个营就是在这样的窘况下作为第1缅甸旅的一部分加入战斗的。该营机鎗排的Vickers式中型机鎗被用来进行机场防卫。令人非常惊讶的是,在锡唐河和眉苗附近的战斗之后,这个营还能集合到超过80名全身而退的勇士。后来他们撤退到印度,几乎被完全摧毁的第2营再也没有投入过战斗。

这名士兵手持一支装有榴弹发射器的SMLE步鎗,他穿阿尔特克斯式衬衫,袖子卷起,下摆掖在杂役服裤子里。木髓制太阳帽和1937年版武装带用植物部分伪装起来。榴弹发射器发射米尔斯式(Mills)枪榴弹,射程可达200码,在丛林中,它比2英寸口径的迫击炮使用起来更安全——迫击炮弹在抛射过程中如遇到丛林植物,其引信会提前被引爆。


B1:少尉,第18步兵师皇家诺福克第4营,新加坡,1942年2月

1941年9月,皇家诺福克团的三个营配备了热带服装,这让人们相信他们将被最早投入到远东战场。而他们真正的命运远比这坏的多——当这些本土军人到达新加坡时,山下奉文少将的部队已经在马来半岛突袭成功并前进至柔佛洲地峡地区。在增援到新加坡这座孤岛的仅仅17天后,高级军官的无能、低落的士气和淡水的缺乏最终给他们带来了在日本人囚禁下漫长而苦难战俘生活,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英军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

这名少尉穿当时典型的英国军官制服:热带衬衫和杂役服短裤以及带有手鎗套、罗盘和望远镜包的P37式武装带。注意他钢盔上还有代表他所在团的黄色反光条。

B2:士兵,第5突击队,马达加斯加,1942年5月

这名突击队员戴新近采用的“软毡帽”,它更通常的名称被叫作“丛林帽”或“懒人帽”(有时人们错误地把它说成是“廓尔喀帽”,但廓尔喀人的帽子是双层的,帽檐很硬且不能卷曲)。他的帽子一边卷起,这种做法在野战中很少采用,但在后来折起的帽檐上标上师徽后,这种做法就很普遍了。图中军人穿着土黄色埃尔特克斯式衬衫和杂役服系列的“孟买灯笼裤”并搭配长筒套袜和帆布护踝,武器则是流行的带补偿式枪口的汤普森M1928A1式冲锋鎗。当时英国采购了超过50万支美国自动军火公司生产的这种冲锋鎗。

B3:“袭击者”,长程渗透部队(第77印度步兵旅)国王团(利物浦)第13营,缅甸,1943年2月-3月

图中,印度版的土褐色毛料衬衫和杂役服裤子与印度造军靴相搭配。巨大的密织P08式背包除了背带没有其他带子作为支撑,这样在遇到敌军这样的突发事件中可以迅速的将它卸掉。这名军人装备了一对特殊的三连装汤普森机鎗弹夹包,它们固定在P37帆布武装带上,每个口袋可以放一支20发装的弹夹。


C1:摩托车急件派送员,第2步兵师,印缅边境,1943年

通过摩托车手派送急件是各级指挥单位必备的有效通讯手段,但在不同的天气特别是季风雨这样的严苛气候下,极高的非战斗死亡率随之产生。这名车手穿的毛料战斗裤和摩托车手皮靴可减轻雨天当地路面的泥泞所造成的困扰。美国的M42“装甲部队头盔”本来是大量配备给M3李式坦克和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成员的,但也被地中海地区印度步兵师的摩托车派送员们所普遍采用。印度造摩托车手防水夹克不像英国本土的同类产品那样设计完善,但应付恶劣的天气还是足够的。

C2:狙击手,第20印度步兵师北安普敦团第1营,缅甸“伤心岭”,1944年1月

战争的头四年,北安普敦团第1营一直在印度执行维护安全的任务,但在1943年12月他们得到命令作为第32印度步兵旅的一部分前往缅甸。这个营在Kyaukchaw的第一次血战与对手打了个平局,之后的1944年3月他们移师英帕尔附近再次参与艰苦的战斗。1944年1月7日,狙击班的士兵们得到了颇受好评的罗斯式步鎗。当时残酷的天气让狙击手们视野严重受阻。另外,当时每个狙击班得到了4套爬树用铁箍,但由于不实用,它们很多不久就被扔掉了。

在热带的暴雨天气中保持身上的干燥几乎是不可能的,印度造的防水材料雨披能提供些许保护,但湿气仍然能侵袭到服装和装备,甚至干扰到狙击手的瞄准镜。丛林毡帽的形状虽然可以更好更快地将水排掉,但在大雨天,钢盔则是更通常的选择。

C3:二等兵,第7印度步兵师萨摩塞特轻步兵第1营,缅甸Ngakyedauk峡谷,1944年2月

第114印度步兵旅包括了第4/14旁遮普团和第4/8廓尔喀步鎗团,而它的萨摩塞特轻步兵第1营是一只来自英国本土的部队,这个营在1944年4月替换了南兰开夏团第2营。Mayu山的Ngakyedauk峡谷是一处战略要地,在面对日军第55步兵师进攻“第二次若开攻势”(Second Arakan)中,这一战略要地丢失了。

夜间巡逻在缅甸战场上是很频繁的事情,因为日军非常善于在夜间进行渗透。同时,巡逻也可以得到敌军位置和行动的情报,从而为盟军部队提供早期的预警。巡逻任务充满了危险,一旦掉队或者失踪,回到己方控制的安全地区就成了一件很侥幸的事。呼唤支援经常是没人理睬的,因为日军会频繁用英语引诱愚蠢的盟军部队离开他们的既有阵地随后加以歼灭。其结果是,迷失人员要么主动让敌军俘虏,要么枪击己方的岗哨已引起注意。

缅甸山区的夜晚相对于白天的炙热来说非常寒冷。这名士兵戴着羊毛帽子,穿印度造丛林绿色训练布制成的战斗服裤子和套在安哥拉羊毛衬衫外面的毛料套衫。在他的脚上是奖给他的战利品——日本人的大拇指分开的帆布/橡胶鞋,军人们都设法获得它作为露营拖鞋之用或者利用它寂静无声的特点参加巡逻活动。巡逻中他们配备最小化的装备,武器弹药也非常有限。这名军人就是携带着上好印度造1号短版Mk I刺刀的SMLE步鎗、棉制背囊里的50发子弹以及裤兜里的两颗手雷。为了隐蔽,所有暴露在外的皮肤都被涂成黑色,当然,也涂上了一层杀虫剂。


D1:中尉,南斯塔福德团第1营,特种部队,1944年3月

“袭击者”部队在勇敢的第一次温盖特远征中的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促进了“特种部队”在服装和装备方面的改进。行动早期,第77印度步兵旅旅长Calvert所率领的部队大多数空降到了开阔地区。图中的中尉戴的丛林帽加涂了绿色以便于在雨林中进行伪装,帽子上系了一圈皮靴鞋带,关键时刻它们可以临时用作止血带或包扎包裹的绳子甚至是在露营时固定用空投降落伞做的帐篷。虽然在印度的军队当时往往装备1943年版“丛林绿色常服”,但这名军官却选择穿印度造的棕色安哥拉羊毛衬衫,它在白天感觉舒适,夜晚或在寒冷高地的环境中又能提供额外的保暖功能。丛林绿色战斗服裤子搭配标准版的战斗靴和士兵用短护腿。第2“亲墩特”(Chindit)远征队得到了一些美制点30口径的M1式半自动卡宾枪,军人们通常在轻装时使用它们,这比拉拴步鎗或左轮手鎗的射击频率快多了。美国军援的仿制英国军队专用弯刀的美制弯刀择悬在P37式帆布武装带的左胯部。

D2:士兵,第5印度步兵师女王皇家西肯特团第4营,印度科希马,1944年4月

阿萨姆山区的科希马控制着通往迪马布尔的一处交通线路上的重要军需站,它为在印度东北部和北苏尔马的第14军的大规模推进作着准备。1944年4月初的2个星期,第161步兵旅的西肯特第4营担负起在极端近距离的野蛮战斗中突围出日本第31步兵师包围的城镇的战斗任务。最终,他们和阿萨姆团的部队得到一个印度营和两个英国营的增援,这场战斗则一直持续到6月末。

这名疲惫的士兵抱着几只空投的美国K型定量干粮盒,当时空投给守城部队的还有水和弹药。士兵穿着丛林绿色常服裤子和同色的背心,戴罩着印度造伪装网的Mk II式钢盔。标准的英国版弯刀在丛林中快速开路去寻找分散的空投补给品的任务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为只有很小部分空投物资会落入己方微小的防卫圈中。

D3:士兵,第36印度步兵师皇家苏塞克斯团第9营,缅甸,1944年

由3个营组成的第72步兵旅曾在有限的时间中作为皇家装甲部队的团扮演了装甲兵的角色,后来他们再一次成为步兵,即从第160装甲团变为第9皇家苏塞克斯团。图中这名布伦式机鎗的机鎗手穿丛林绿战斗服,上衣是不太流行的埃尔特克斯式面料衬衫,下面则是工作服面料裤子。这个营的军人通常在他们的丛林帽上装饰他们的团徽。丛林帽虽然戴着很舒服,但在预期与敌人交火时军人们还是会预先准备好钢盔,而把丛林帽装入包裹。Mk II式钢盔的设计可以防御像榴散弹这样的低速弹,但实战中也发现被日本11式机鎗发射的6.5毫米口径子弹击中后,子弹力量减少的效果比较有限。这名军人还系着固定布伦式机鎗弹药包的印度造P37式武装带,这种武装带面料粗糙不耐用,它采用的低质量的铜或铁配件非常易损或被腐蚀。


E1:“亲墩特”(Chindit),贝德福德和赫特福德第1营,特种部队,缅甸,1944年6月

长程渗透旅由四个营组成。第14步兵旅包括了约克和兰开斯特郡第2营、苏格兰高地警卫团第2营、贝德福德和赫特福德第1营以及莱切斯特第7营。这名“亲墩特”(Chindit)腰部以下赤裸,他可能正准备涉水过那些深谷中的河流。像亲墩江这样的重要河流对于战争双方来说都是严重的阻隔,没有小船和橡皮筏的情况下,只有强壮的游泳者能够渡过它们,但大多数小的河流还是容易征服的,而与赶骡人和跟随部队前进的负重骡子也可以游泳或涉水穿过这些小河。出于实际环境的需要,军人们经常会脱掉一些服装,特别是他们的丛林绿色裤子。在潮湿的丛林环境中让裤子保持干燥很困难,也由此会导致多种皮肤病的发生。这名士兵的裤子、食品和其他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都放置在了背包上方,靴子虽然已经被浸透了,但在涉水时还是要穿上它,因为河流中尖锐的石头会造成划伤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像长程渗透部队这样的对装备质量要求较高的部队并不配备P37式帆布装备,而是在巨大的背包两侧加两个实用的小包(甚至和背包缝在一起,而这种做法并非亲墩特部队的独创)。沉重和不舒适的背包由于非常容易褪掉,所以在基本的巡逻任务中还是会被带上。这名士兵还携带一只chagil——一种通过缓慢蒸发作用保持水的清爽的布制水袋,一只布制丛林干粮包,卷起的吊床和背包下方绳子包扎的降落伞,一支反曲刀以及半张美国式毯子。

Cochrane上校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第1航空突击队为消耗殆尽的“亲墩特”纵队进行了空投补给,这为“亲墩特”们带来了急需的物资和必备的士气。甚至是像廓尔喀士兵需要的咖喱粉以及烛花这样的奢侈品也被带到了他们的手中。

E2:中士,特种部队第7尼日利亚团,缅甸,1944年夏

第3(西非)旅拥有白人士官和军官,他们都有在野战中蓄全胡须的习惯。这名中士身上没有军衔标识,因为出于肤色的原因,他和他的手下能很好的互相识别。他戴丛林帽,穿非洲部队专用的带棕色山羊皮护肩的土黄色毛料套衫、印度造丛林绿裤子和美国版的帆布丛林靴(通过空降得到以代替原来穿旧的军靴)。这名军人的装备则包括P37式“步鎗射击”用武装带、一把印度造砍釖以及Mk III式斯特恩冲锋鎗。印度造砍釖由于握持不便且容易卷刃所以受人诟病,斯特恩冲锋鎗以及被它取代的汤普森冲锋鎗同样不受欢迎。汤普森冲锋鎗的可靠性和静止射击的威力都很优秀,但是它太沉了,而斯特恩冲锋鎗的实际工作效率还不错,但看起来像是低质量的便宜货,不能很好地提振士气。

E3:一级准尉,特种部队埃塞克斯团第1营,印度,1944年

这名准尉隶属于第23步兵旅,他的这支部队是“星期四”行动的预备队。准尉的穿着独一无二,他将熨烫平整的土黄色埃尔特克斯式衬衫和丛林绿色战斗服裤子以及丛林帽组合在一起。“Bulled”式军靴搭配漂亮的漂白帆布腰带和护踝,后两者上的黄铜色扣饰也被擦得锃亮,这代表了准尉的军衔和作为军人的英勇。两只袖子上方的蓝底特种部队徽章上描绘黄色的半龙半狮神兽Chinthe以及佛塔的图案。右臂特种部队徽章下方则是居于埃塞克斯团传统的紫色背景之上的擦拭一新的黄铜色一级准尉皇家臂章。埃塞克斯团第1营最开始被部署在北非,因此这名准位左胸前佩戴着非洲之星勋章的略章。


F1:坦克手,第254印度坦克旅皇家装甲部队第150团,缅甸,1945年2月

摒弃在缅甸的复杂地形中使用坦克的偏见,皇家装甲部队坦克在罕有的面对日军坦克的遭遇战中表现极佳。坦克部队被分散成一个一个旅并作为兵团或军的一部分来使用以起到在各种地形下都能直接支援步兵的作用。皇家装甲部队第150团成立于1941年10月,由约克和兰开斯特团第10营转化而成。很少见的是,这支装备M3李式坦克的团在英帕尔/科希马战役中被拆分开——1944年11月,C连被归到4兵团第254印度坦克旅帐下,剩下的部队则归属第33兵团第50印度坦克旅。最后重组的这个团作为第33兵团第254旅的一部分参加了重新夺回缅甸的战斗。

图中这名坦克兵穿丛林绿埃尔特克斯面料的衬衫(比丛林绿战斗服衬衫更舒适)和丛林绿战斗服裤子,武装带上则固定着P37式手鎗套。皇家装甲部队所附属的步兵营的军人通常要使用戴有他们所在的装甲团帽徽的黑色“坦克手”贝雷帽(如图),而这个旅的士官还会在任意一只袖子上或者肩章扣上戴上V字形军衔臂章或者肩章套。

F2:代理下士,德文夏团第1营,第36步兵师,缅甸,1945年5月

德文夏第1营在整个二战期间都部署在远东地区,最初是归第2印度步兵旅指挥,后来是第80印度步兵旅,最后在1945年4月归属于第26步兵旅。这名军人在完整的丛林绿作战服外面套上一件印度造丛林绿色套衫以为保暖之用。丛林帽的一边卷起后和帽顶钉在一起,并亮出他所在的第36师(德文夏团第1营1944年9月开始归属于该师)的师徽。另外在这个师的内部,士官们习惯于在肩章扣上佩戴画有他们军衔的丛林绿色肩章套。P37式武装带上除了固定GS手电筒和美国版M1942式砍釖外,还固定着挖壕铲,引人注意的是挖壕铲一直到战争的最后阶段才出现。同样是战争的最后阶段,4号步鎗已经少量装备在缅甸的部队,虽然到战争结束它也没能完全取代忠实可靠的SMLE式步鎗,而当时很多步兵连队两种步鎗都混合使用。

F3:上尉,多塞特团第2营,缅甸婆帕隆,1945年春

第2多塞特营与第1卡梅隆苏格兰高地人营和第7伍斯特营一起共同组成第2步兵师第5步兵旅,这个旅从1942年6月开始被部署到远东。在1945年,多塞特团的很多军官自己购买了商用的印度造丛林帽(一种类似于后来丛林战中士兵们使用的版本)。这种帽子是以很高的价格采购自加尔各达的一家公司的,并很快得到一个外号“IWT”帽(I Was There的意思,原是当时一本讲述士兵故事的书的名字)。军官们在自己的营到达印度后也经常在帽子上装饰该团的有“LIV”字样的团标(原指的是老的第54步兵团)。在多塞特营里安哥拉羊毛衬衫几乎完全替代了非常不受欢迎的丛林绿色战斗服衬衫。最初在野战时还没人使用军衔徽章,但最后色彩昏暗的军衔徽章还是被军官们采用了。图中这名上尉的装备包括P37式武装带、左轮手鎗套、军火包以及带绳的与行军罗盘一体的哨子。此外,他还使用流行的美国版本的帆布护腿,而武器则是这个营在1945年3月接收自美国的M1式卡宾枪。


G1:中尉,第7印度步兵师女王皇家团第1营,缅甸,1945年9月

1945年9月在缅甸南部围捕日军的行动进展顺利,尽管零星的抵抗直至官方的投降声明发布之后仍在继续。第33印度步兵师这个老牌营的年轻排长穿丛林绿色衬衫、丛林绿色战斗服裤子、澳大利亚造黄棕色丛林靴以及与丛林靴配套但很难获得的澳大利亚产毛料护脚踝绑腿。他的肩章套展示了他的军衔和他所在团的名称,上臂袖子上则钉着第7印度步兵师的金色箭矢图案的臂章,武装带则用当地的一种被称为mutti的粘土擦成黄色。土黄色毛料贝雷帽并不适合丛林地带使用,但在战争结束之后,它们作为军官们喜欢的穿戴出现了。和平也成为聚拢个人纪念物的机会,像日本士官用的昭和军刀就出现在图中,反映了这支一直战斗在锡唐河流域的部队的战功。

G2:上校,东南亚司令部总部,锡兰,1945年

在盟军东南亚司令部最高指挥官阿达姆?蒙巴顿的指挥下,东南亚司令部总部在1943年11月成立,它的所属战区覆盖了缅甸、马来亚、苏门答腊、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后两者只限于秘密行动),而它在缅甸对日军的行动缓解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并维持住了对中国的补给线。最初位于新德里的司令部在1944年6月转移到了锡兰的康提。

丛林绿色布料的采用促使军官们去购买裁剪漂亮的丛林绿色夹克上衣以代替原来的懒散风格的土黄色常服。与衣服不太搭配的贝雷帽式帽子与欧洲/地中海战场上的通用军帽样式类似,但往往采用丛林绿色面料制造,而参谋部的军官更趋向于戴符合他们身份的有红色帽墙的土黄色毛料常服军帽(如图)。这名上校佩戴的猩红色参谋人员领章是和衬衫搭配的小号版本,肩膀上则扛着东南亚司令部的凤凰图案肩章,胸前花哨的略章是这一时期的军官们所可能拥有的:1914-15年星型奖章、1914-18年英国战斗奖章、1918年胜利奖章、1908-35年印度通用服役奖章、非洲之星奖章以及1939-45年星型奖章。

G3:炮手,皇家炮兵,第14军,印度,1945年

毛料战斗服在缅甸非常少见,后备梯队通常将它们和大衣以及个人财物这样的野战中不需要的物品一起装进背包里。虽然很多英国造战斗服都配发到了这一战区,但更多所见的还都是印度货。与众不同的粗糙面料制作的印度战斗服感官上质量很差并且像没有熨烫过一样。纫线也往往因为只是原色线而清晰可见。返回后方的这名老兵穿了丛林绿色安哥拉山羊毛衬衫,并打着领带,头戴重新采用的丛林帽。腰带和护踝是战争晚期的印度货,它们在战争末期被有限装备,采用漂白的丛林绿色织物并搭配涂黑色的金属饰扣设计。他的徽章包括写有“ROYAL ARTILLERY/SEAC”(皇家炮兵/东南亚司令部)字样的铭条、第14军兵团章、皇家炮兵蓝/红两色服役章以及白色的系索,而他左前臂的袖子上还有一条负伤章。此外,军人的丛林帽上还有皇家炮兵的菱形徽章,徽章上还加了指节铜套图案。


H1:士兵,伞兵团第7(轻步兵)营,新加坡,1945年10月

计划中的重夺马来亚行动需要调动两个空降师——印度第44师和英国第6师,但在战争末期,只有后者的第5伞兵旅在8月7日到达了印度。在马来亚的短暂救济行动之后他们移师到新加坡,在那里他们负责镇压日本人走后造成的市民骚乱。

真正来自英国本土的这名伞兵受益于莱斯布里奇使团的报告所促成的重要改良。他穿1944年版丛林绿色衬衫和裤子,并配带全套的徽章,其中包括了右臂上的伞兵荣誉章,两只袖子上都绘有飞马图案的伞兵部队徽章以及肩章扣底部代表他所在营的绿色横杠。栗色的空降部队贝雷帽上配有伞兵团帽徽,毛料护腿下面则是新式的英国黄棕色丛林靴。他的装备则包括44年版战斗用武装带和第5号的Mk I式“丛林卡宾枪”以及刺刀。

H2:士兵,伞兵团第13(兰开夏)营,爪哇,1945年12月

为了保证广大的原日军占领区的安全,大量部队的部署是必需且快速的,这是因为当地不同的军政势力正在迅速填补日军投降后出现的真空,很多地区的治安一直处在日本扶持的力量的维持下,一些地方则由盟军军官们特别训练过的部队在指挥并接受盟军的命令,还有少部分地区完全依靠当地人。代号“突袭”的行动是为了解除日本人在爪哇岛上的武装,并将管辖权交回原先的荷兰殖民部队。然而,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者抓住政治上混乱的机会展开了对英国军队的游击战进攻。

当时镇压叛乱的情况通过第5伞兵旅的这名士兵典型性地反映出来。他穿1944年版从林制服,肩章扣上的黑色套环代表了他所在的营。44年版“战斗规格”武装带搭配新式的水壶、干粮包、以流行的美国M42式为基础设计的弯刀以及背包和背包下方的防水雨披。这名伞兵还穿了黄棕色丛林靴和改良仿制自美国M38式帆布护腿的1944年版“丛林版护腿”。这种护腿和靴子有时会被丢弃掉,代之以帆布靴筒、橡胶鞋底的类似于美军M42式的高筒丛林靴,但这种靴子直到战后也没被正式装备。

H3:上尉,第7印度步兵师女王皇家团第1营,泰国曼谷,1946年1月

战后的收尾工作也免不了一些庆祝活动。执行占领泰国任务的这个师在1946年1月举行了胜利阅兵。不讨人喜欢的丛林绿色战斗服上衣在这一天再次被穿上,上衣此时展现的是笔挺的衬衫式风貌而不是其在野战中的功用,即便如此美国人提到它时还是嘲笑它是劣等的印度货。军人们知道高档的1944年版制服已经在1945年的夏天开始使用,但那只是装备给来自英国本土部署在远东的部队的。由于新服装的供应量少,所以印度制造在当时仍很普遍。为了在阅兵中展现风采,女王皇家团第1营的军人们将他们的丛林绿色战斗服平整熨烫一新。丛林帽被厚帽檐的廓尔喀式帽子所代替,帽子上的彩条代表军人所在的团,而右边女王团的深蓝色菱形帽徽上带有红底的白色弧形“QUEEN'S”字样。箍绑腿的带子和武装带是白色的,身上所有的金属制品和军靴也都被擦得锃亮。老的第7印度步兵师的圆形臂章这时变成了方形,黑底金色箭矢图案的臂章扣在袖子上。这名连长还在左胸前展示了他的奖章的略章,左肩头则挂着他的团的蓝色系索。

00.jpg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