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RSS 淘宝店 手机移动站 战甲500人QQ群:198302786

战甲军品资料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军品服装 > 军衔配饰 > 正文

多图详解日本军刀-明治至昭和

[ ] 来源: 作者:不明

   本贴中的日本军刀,指的是明治维新后到二战时期的军军刀。其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西洋刀型和传统武士刀型。由于武士传统的影响,军刀在日本帝国军队中一直是作为制式武器来对待的,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主要作为礼仪用途。  

第一节,旧军刀,主要是明治时期制定的军刀。  
一、华丽的抄袭——旧式军刀  
1.jpg

明治维新后新军创办的时候,军官和士官、士兵佩刀的样式参照了当时的法国、英国陆、海军军刀(见下图),都是单手握加护拳的样式。所不同的是护拳和背金(刀柄上向着虎口的位置)改成了日本传统的樱花浮雕。我个人感觉其做工和设计精美程度比英法军刀要细腻和美观。  





有资料表明,日本海军佩刀在明治3年——大正3年外装样式频繁变更,但是总体特征都没有脱出英、法单手握佩刀的范。当时的陆军刀刀鞘是铁制,而海军刀是木鞘外蒙黑色牛皮或鲛鱼皮(就是珍珠鱼皮),而且挂环和石突设计比陆军的华丽(可以理解,海军一直是日本明治后的宠儿)。  

此时的军刀,下级军官和士兵都是政府统一发给的,刀条全部是“洋铁”制作,刀茎也是跟西洋佩刀一样,装在单手握的刀柄里,呈细长的圆柱形或方形。高级军官里面,因为很多人偏爱使用传统日本刀,就只得将原来的刀茎加工成能够配合单手握刀柄的细长形状,这种加工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西洋佩刀单手握的特点决定其偏重“刺”而不是“斩”,这种刀法除了骑兵之外,大部分的日本军队都很不适应,为了满足军队(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高级军官)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双手握的佩刀刀柄。下图东乡平八郎的佩刀实在是旧军刀的极致了。  

图为双手握旧军刀,刀条为传统日本刀,铭“胜光”:     


直到昭和7年陆军制订了32年式军刀、昭和9年制订了陆军将校用新军刀(94式)、昭和12年制订了海军军官用新军刀(这几种下面都会单独讲到)之后,一直到二战结束,旧军刀依然还有少数大叔级的军官在使用(见下图,1938年占领广东汕头的华南派遣军毛利部队,注意红圈内的旧式军刀),并没有统一更换成新制定的刀装样式。可以说日本军队的佩刀实在是种类繁多。  


这里也提一下当时制订的西洋式指挥刀,也属于旧军刀范畴。顾名思义是用于指挥之用,因此注重礼仪性质,刀条是镀铬的铁条,经不起实战。下图详细说明了陆军将官、佐官、尉官指挥刀外装的不同,以及海军士官指挥刀的外形。海军外装并没有分军阶。  




二、飞驰的常青树——陆军32年式军刀  


32年式军刀,于明治32年(1899)制定并配发陆军(主要是骑兵)的下级士官(日本军队里面官大有时不是好事,将、佐、尉官的军刀、手枪、望远镜、地图等必需品都是要自己掏钱买的,政府不负责配给)。按照刀刃长度分为甲、乙两种型号,32甲专门为骑兵配备,刃长83.6厘米左右,整刀长100.2厘米-102厘米,虽然在实际中由于生产的兵工厂和生产批次不同,在长度上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是误差基本在很小的范围内。而且32甲的护手设有皮指套环,以便让骑兵冲锋挥刀时能更加牢固握住刀;32乙用来装备辎重部队,后来步兵和宪兵也有使用,刃长比32甲短6.2厘米,整刀长不超过100厘米,大多是在91-94厘米左右,且护手没有皮指套环。32式军刀的装备时间比较长,一直到二战结束时都还在生产,可以说是日本军刀里面除了30刺刀之外产量最多的一种制式实战军刀了,也是列装时间跨度最长的军刀,目前存世量也比较多。  

图为手持32式骑兵刀的日本骑兵  

32式军刀大部分是东京炮兵工厂制造的,每一把刀的刀身和刀鞘尾端有相同的数字编号,护手打有生产厂家、生产年和检查员的钢印。其刀身是机械锻造,经过研磨,刀刃油淬,没有刃纹。形制是:大切先,丸栋,弧度小(1.3厘米左右),比较宽的樋(就是纵贯刀身的“血槽”,其实是为了在保证刀身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重量的设计),樋的前后两端都是“丸止”,就是槽的两端以圆形结束。一般是不开刃或者前2/3稍微开刃(骑兵里面刀术高手不多,如果刀身开刃一般的骑兵很容易伤到自己和战马,而即使不开刃,利用军马的冲击惯性,即使将军刀平放冲过去也能轻易把敌人脑袋削掉)。刀和刀鞘用单手可操作的闭锁装置牢固结合,刀鞘挂环为水滴形,这个是仿照西式骑兵刀的常见形制。护手设计成是弯曲面,手柄背金的末端以圆弧型收尾。  


32甲的整体重量约为2.1公斤,但是这些设计使其持刀时感觉像指挥刀一般轻便,适合在马上用“片手操法”,在实战中受到好评,充分体现了其设计者精于人体工程学。此外,该型军刀最大的特点是护手、刀柄、刀鞘是参考西式骑兵刀,但刀身却是标准的日本刀样式,充分结合了两者的长处。刀刃尽管没有烧刃,但由于采用油淬工艺而非常耐操,而且保持性也很好,经过战斗后如果变钝也能用随身的磨石轻易自行磨利,而不像98式军刀那么娇贵。护手、刀柄、刀鞘也注重实用而非美观,存世的很多32式都可以正常使用,我玩过的6把32式都是如此。而同一时期的其他军刀经历过这么多时间的磨砺,到了今天只能作为文物了。  

我保存的32甲  



32式各部分所用材料:  
刀身:陆军规格刀剑钢  
护拳:半硬钢(含碳量较低的钢材,当时的术语称为“第五种钢”)  
背金:极软钢(含碳量非常低的钢材)或铝制。  
刀鞘:软钢甲(低碳钢)  
木柄:木头或树脂制  

32式军刀的成功设计,助长了二战时日本骑兵部队在中国横冲直撞的嚣张气焰。抗战胜利后,我军骑兵部队继续使用缴获的32式。在60年左右,我国在借鉴缴获的侵华日军32式骑兵刀的基础上,委托前苏联定制了65式骑兵刀,成为我军唯一列装的制式军刀。65式骑兵刀于1965年设计定型,主要配发新疆、甘肃、内蒙古的骑兵部队,也有部分不同兵种的部队在阅兵时作为仪仗刀使用。后来,由于我军骑兵部队的大量撤编,因此65骑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  

下图为我军曾经的65骑  



三、昙花一现的双环——昭和9年制订陆军将校用新军刀(94式)    并大元帅(天皇)佩刀  

昭和八年(1933),荒川五郎、栗原彦三郎等在东京下议院向日本政府提出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重振日本传统精神及文化,获得下议院一致通过。同年3月,日本关东军第6、第8师团和混成第14、第33旅团等分别入侵我长城冷口、主峰口、古北口等处,长城抗战爆发。3月11日,中国军队第29军第37师大刀队在赵登禹旅长的率领下,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军侧后,摧毁敌炮兵阵地,日本侵略军服部炮兵大佐以下步、骑、炮兵3000余人毙命于我29军大刀之下。当时的日本报纸说:“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一贯狂热于武士挥刀只抽场景的日本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趁机将新军刀的制定、配备提上议事日程。在荒木陆军大臣、柳川陆军次官、山冈军务局长等人的推动下,为应对白刃战,日军于昭和九年(1934)停止装备华而不实的西洋式指挥刀,在二月十四日由内阁总理大臣、子爵斋藤实和陆军大臣林铣十郎联名颁布了《陸軍将校用新軍刀制定》(勅令第二十六號),自此陆军军官一律改佩这种日本传统武士刀样式的精美军刀(不过还是有些“崇洋媚外”的老军官坚持佩带西洋式军刀)。 


《陸軍将校用新軍刀制定》对刀、装具和刀绪的样式和材料做了详细规定,如下:  
关于刀及装具的规定:  


关于刀绪的规定: 


这一军刀样式是以传统太刀样式为原型制订的(见下图),由于1934年是日本皇纪2594年,因此该式军刀也称为“94式”。不过到了1938年,就全部被98式取代了,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与旧军刀相比,从94式开始的新军刀外形完全是传统日本刀的味道。  



从做工上来说,94式作为第一批颁布的新军刀,其做工和用料要比其后继者——98式要好,全刀零件达到26个(刀身各部分的细节见下图。第一张是以98式为示意图,就是将94式的第二挂环去掉)。  



从设计上,这款刀完全是近代军用武士刀,在战场上由于白刃战其实很少出现,因此这款刀的实战表现更多是装饰性和精神层面的,不过也因为其设计的精美,成为侵略者大小将校军官的最宝贵之物品,也是战后日本军刀收藏者热衷的目标。当然,也别误会说这款刀是样子货,因为其实战设计和刀条的性能测试是有严格规定的,我收藏过的98式军刀中,有一把保持缴获时原貌的石堂辉秀,物打处和刀栋都有崩口(见下图),可以肯定这把刀经历过激烈的战斗,并能推测出其使用者是一名深谙剑道的军官。  


下图为显示军阶的重要部件:刀绪  

值得一提的是,在94式颁布的同一天,内阁也颁布了关于大元帅佩刀的新军刀制定,也就是天皇佩刀。大元帅佩刀规定的出台,其背景比较微妙,简要地说就是支持天皇的内阁通过这一勅令,来提醒拥兵自重的统帅部,天皇才是拥有日本军队的最高统帅权。而天皇也是一直苦恼于军部的专横,因此也同意这一勅令的颁布。关于大元帅佩刀,这里也要说一下。  

图为身着军服的天皇,着军服时佩刀的第二挂环是取掉的。  


94式是用来装备将校(将官、佐官和尉官)的,而大元帅佩刀是天皇专用,因为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第11条规定了“天皇是陆海军的统帅”。将校佩刀和大元帅(天皇)佩刀的差别,根据现存资料,包括了:1、挂环,大元帅佩刀称“佩環”,而将校佩刀称为“佩鐶”;2、金具的涂色,大元帅佩刀是“銅色”,而将校佩刀是“銅鍍金”;3、作为最重要的显示身份的刀绪,大元帅佩刀的刀绪比  
将官刀更加漂亮,为茶色及金色绢丝分段编织。  






四、万人斩——昭和10年制订 陆军造兵厂制官给下士官刀(95式)  

几年之前,国内地摊上曾常常见到刀鞘或者刀身蚀刻有“天皇”、“武运长久”或者“佐佐木小次郎”等字样的“日本刀”,外表通常是弄的脏兮兮的,有厚厚的铜垢,拔出刀来只见刀身不是长满铁锈就是遍布一块块的锈斑,没经验的“收藏者”往往会上骗受当。此“大药丸”荼毒之深,遍布大江南北,因此当时被我们戏称为“中华第一刀”。这把刀的原型就是二战时期臭名昭著的日本95式士官刀(欧美藏家称为95NCO,就是Non-commissioned officer的缩写)。  


之所以说它臭名昭著,一个固然是“中华第一刀”把它的名声搞得更臭,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款昭和10年(皇纪2595年)制定,作为32式的后继型军刀,全刀均为机械制作,属于实战型军刀,虽然不如将校军刀般锻造精良、装饰漂亮,但此刀装备给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军曹、曹长,可以说是杀我国人最多的两种日本军刀之一(另外一种是小兵拿的30刺刀)。  


可以看出,日本统帅部对于各种实战用军刀的设计是有经过周密考虑的,既要让持刀者充分感受到武士精神,以提振士气,又要让军刀在实战中能有很好表现。95刀可以说是两者的结合体。  


这种规格化量产军刀,虽然日本人称之为“铁棒”,意思就是毫无美感的机制品,但是据我个人玩过的95刀看来,尽管已经历经了6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刀身的钢材不容易生锈,各个细节处理得也相当精细,特别是刀入鞘时闭锁装置的顺滑和严密,确实是一把构造简单,质量上乘的白刃战利器(见下图,一把中期铜镡东京对号95,刀绪是用牛皮新做的仿品)。  



早期和中期95刀的刀柄是仿照将校军刀的刀柄外,用铜(最初期)或铝(初期和中期)压制出柄系和三联樱目贯的样子。  


刀的驻爪(防止刀身自动滑出刀鞘的闭锁装置)继承了32年式骑兵刀的原理,但是改为桥式,而且不设在刀柄一侧,而是在刀柄上部的刀栋一线上(持握时手掌的虎口处),不过名古屋兵工厂制作的中期的95刀,以及末期、最末期型的95刀,其驻爪却回归32式,设在刀柄一侧。此外,95刀的刀身跟32年式一样设计有比较宽的樋,樋的前端大多数是“真剑止”,后端是“丸止”(而国内仿造的95,前后两端都是“丸止”,盖因“真剑止”比较难加工。其实日本刀的樋的做法是很讲究的,并非简单开一条血槽而已)。刀身近刀鎺的樋上方和刀鞘的口金截面位置有钢印编号。  



下图可以明显看出95刀几个时期的外形及用材变化。越往后期制作越粗糙,用材也更廉价 


最初期型:只生产了大约6000把。刀柄是用铜一体制作,目钉和穿猿手的穿钉是合为一个的,这两个特征是最初期型的最大特征。葵型刀镡和切羽为真鍮制,刀鞘末端没有蹄铁型石突。  
下图为95式军刀的缘和刀身刻印(一般是左中右三个图案)所表示的意义:  


初期型(约1935——1939年):刀柄用铝一体制作,单独设计了目钉将刀身固定在刀柄内,柄系和兜金部分表面涂上茶色漆,鮫皮部分涂上银灰色漆,目贯表面涂上金色漆。葵型刀镡和切羽也是真鍮制,刀鞘末端设计了蹄铁型石突(此处是东京兵工厂制作的95和名古屋的95区别之一,见下图)。  




中期型(约1939——1943年):刀柄依旧用铝一体制作,目钉的样式变得更为简洁,由铜制变为铁制。柄系、兜金、鮫皮、目贯的表面涂色和初期型一样。刀镡变为简易的“円形”,就是圆形,而且跟切羽、縁一起,质地从真鍮制变成铁制,表面涂上黑色漆。刀鞘末端也是蹄铁型石突。  
下图为各造兵厂厂标和检查印图样:  


末期型(约1943——1945年初):随着战略物资进一步匮乏,铝全部用于战机的制造了,刀柄只能用木制,表面刻有菱形防滑纹。目钉从一个变为两个,兜金和目钉全部是铁制,系刀绪的猿手被省略掉了,刀绪直接穿进兜金中间的孔里面。驻爪位置改变,从刀柄上方改为设在刀柄一侧。只有刀鞘还算是保留了中期的形制,末端依然是蹄铁型石突。刀身的制作也变得粗糙起来,樋也被省略掉。  

下图为95式军刀的刀绪。跟94、98等将校军刀不同,95刀绪是皮制的仿西洋刀绪。




五、华丽太刀——昭和12年制订海军用新军刀  

相对于陆军来说,在近代海战中佩刀的作用简直是无用武之地。但是对于一根筋的日本人来说,既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他们极其细心地设计海军佩刀。总的来说,日本海军佩刀更加注重仪仗性质,外装设计比陆军的更加华丽。这个并不奇怪,海军在明治后的日本军队中地位一直略高于陆军,可能有很多人不认同这个观点,但是日本海军的工资和伙食确实是陆军所望尘莫及。因此,海军佩刀比陆军的豪华也不足为奇。  

从昭和10年开始,日本帝国海军也着手推进新军刀的制定工作。随着战时体制的推进,由于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训练中有上陆白刃战的内容,因此日本帝国海军于昭和12年(1937)10月根据“现行制式长剑,在设计上应提高实用性能,使其能够同时应付陆战需要”的敕令,制定了太刀型海军新军刀。  






这款刀的刀装是当时的海军少将小泉亲治以镰仓期太刀装为范本制定的。一直到昭和20年3月终战,这种刀装都基本没有改变,即以“黒漆塗”和“黒研出鮫皮巻木鞘”为刀鞘的制作工艺,金具都用镀金,配色上礼仪色彩浓厚。 

海军佩刀的刀身有用本锻炼(正统的传统日本武士刀制作工艺)刀条的,但是因为海上高含盐环境的影响,大部分的海军佩刀都采用耐腐蚀的“耐錆钢”(可以理解为不锈钢的一种)作为刀身材料。而锻造上很多采用“一枚锻”(其截面见下图)。 


外装分为一等和二等外装两种。刀鞘有“黒漆塗”、“研出鮫皮巻”和“塗装木鞘”三种工艺。最明显的特点是切羽很大,表面为旭日图案。和陆军刀不同,除了最末期的产品之外,一般海军佩刀的品质相差并不大。而陆军佩刀里面,真的可以说好的极好,差的也有极差的。  



最末期的海军太刀,是指在昭和20年,由于物资极度匮乏而颁布了《軍刀外装ノ臨時特例》,注重档次的海军太刀也不得不减少一个挂环,同时取消了金具的镀金、猿手和驻爪,刀鞘也改为简单的黑漆涂装。我收藏过一把太刀型海军刀,应该是中期比较靠后的产品了。从金具的设计上看,确实是比94、98军刀的金具艺术性强一些。  








 

相关文章列表:

    无相关信息
军品服装 |  装备装具 |  晒装备&国产测评 |  特种作战 |  户外装备 |  图片鉴赏 |  背景资料 |  军事视频 |  军事壁纸 |  军品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