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作战装具
  1. 内容

美军水际任务救生装备的先驱———M1926救生带 US M1926 Lifebelt

由美国海军研制的M1926救生带是美军早期水际任务救生装备的先驱,曾参加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并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片头的抢滩一幕中作为道具出现。M1926救生带比普通外腰带更宽,其主体是橡胶材质外敷帆布的长条状充气囊,平时处于折叠状态,系在全部作战装具之外,以防止被束缚住无法正常充气。当士兵落水后,可以手动操纵打开阀门,将2个金属二氧化碳高压气瓶内的气体充进橡胶充气囊中,使其膨胀产生浮力,而M1926救生带也会在浮力的作用下“跑”到士兵腋下的位置。由于M1926救生带的充气囊体积有限,能够提供的浮力也很

由美国海军研制的M1926救生带是美军早期水际任务救生装备的先驱,曾参加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并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片头的抢滩一幕中作为道具出现。M1926救生带比普通外腰带更宽,其主体是橡胶材质外敷帆布的长条状充气囊,平时处于折叠状态,系在全部作战装具之外,以防止被束缚住无法正常充气。当士兵落水后,可以手动操纵打开阀门,将2个金属二氧化碳高压气瓶内的气体充进橡胶充气囊中,使其膨胀产生浮力,而M1926救生带也会在浮力的作用下“跑”到士兵腋下的位置。由于M1926救生带的充气囊体积有限,能够提供的浮力也很有限,不过作为便携救生装备,只要保证士兵的头部始终浮出水面即可。

8.jpg


M1926救生带

2.jpg




M1926救生带的制造商包括Firestone Tire和Rubber Co. 以及U.S. Rubber Co.这3家公司。生产M1926救生带所需要的铜、橡胶等在当时都是极其宝贵的战略物资。特别是橡胶在没有人工合成技术的当时只有依靠热带地区所产的天然橡胶。当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总统宣布美国正式参战的时候,轴心国德意日已经控制了几乎整个欧洲、远东地区以及北非部分地区,战争前景十分晦暗。在美国,很多人悲观地估计战争还将持续十年甚至更久。因此,出于为长期斗争考虑,美国开始谨慎地对待包括各种金属、石油在内的战略物资。例如,美国政府在号召国内民众回收废金属支援军事工业生产的同时,国会还立法限制甚至部分禁止在非军事工业领域使用金属材料。儿童玩具就属于完全禁止使用金属材料的范畴(类似我们小时候玩过的铁皮发条青蛙、铁皮火车这类就不能生产了)。而著名的ZIPPO打火机也因为这一原因生产过一批“无铜部件”的产品,被后来的ZIPPO收藏者奉为非常珍贵难得的藏品。


在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行动中,美军登陆部队配发了M1926救生带。包括在“奥马哈”滩头登陆的美军“游骑兵”和美军第29步兵师(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中尉招募的德语翻译厄本所在的部队)。在D-Day当天的抢滩登陆过程中,M1926救生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挽救了不少美军军人的生命。

9.jpg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剧照,登陆艇上准备抢滩的游骑兵一部,米勒中尉和他的部下每人都配发了M26救生带,束在作战装具的外侧

1.jpg


  1944年6月6日,穿越英吉利海峡驶往诺曼底的LST-317号登陆舰上,两名盟军士兵正在小憩,M1钢盔、M1926救生带等装具就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3.jpg


在舰上玩儿牌的美军士兵,配发的M1926救生带不是系在腰间,就是放在手边

4.jpg


1944年6月6日,冲上奥马哈Fox Red海滩的美军士兵,画面中左起第1、3、4名士兵腰间的M1926救生带已经充气,看来在D-Day当天M1926救生带确实挽救了不少美军士兵的生命

5.jpg


在诺曼底滩头阵亡的美军士兵,他的M1926救生带似乎没有充气使用过

6.jpg


美军医务兵在奥马哈Fox Green海滩上照顾负伤的美军士兵,此时充了气的M1926救生带正好当做伤员的枕头

7.jpg


一旦美军士兵安全地登上海滩,M1926救生带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中尉率领部下们冲过了开阔的滩头,卧倒隐蔽在沙堤后面,那里是德军MG34机枪射击的死角。随后,训练有素的游骑兵们迅速开始准备作战。在准备工作中除了包括集合人员、收集武器装备以及确认方向以外,还要进行战斗轻装。“游骑兵”们纷纷将防毒面具、M1926救生带、野战背包等全部丢弃,只携带武器、弹药和爆破器材等作战必需的装备轻装上阵,向德军的防御纵深进攻,以尽快在德军防线上撕开突破口,为后续登陆部队做准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