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军品服装 > 礼服常服
  1. 内容

中国海军百年军服——甲午之后重建海军时期(连载二)

(二)甲午之后重建海军时期

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在威海刘公岛全军覆没,中国近代发展西式海军的努力遭到了空前打击,一度跌入深渊。甲午战争后,当时中国北方沿海的威海、

9.jpg 

10.jpg

(二)甲午之后重建海军时期

    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在威海刘公岛全军覆没,中国近代发展西式海军的努力遭到了空前打击,一度跌入深渊。甲午战争后,当时中国北方沿海的威海、旅顺等重要军港都被日本侵占,事实上不再具备在北方布置海防的条件,而且中日马关条约勒索的2亿多两白银赔款,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濒临破产,无从拨出大笔资金来重建海军。直到俄、德、法三国出面干涉还辽,清政府以增加向日本赔款3000万两白银作为代价赎回辽东半岛,随着锁钥渤海湾的重要军港旅顺的收回,中国在北洋重新布置海防才具有了可能性。
    甲午以后相继出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等职的王文韶、袁世凯作为北洋海防建设的具体执行者,以新建北洋水师的名义,一方面启用大批甲午后被革职罢黜的前北洋海军官兵作为重建海军的骨干,其中任命原“靖远”舰管带叶祖珪为新建北洋水师的统领,原“康济”舰管带萨镇冰为帮统。另一方面,甲午期间中国紧急外购的“飞霆”、“飞鹰”2艘驱逐舰在战争结束后相继回国,加入了新建北洋水师,同时南洋水师的部分军舰被调北上布防,中国海军的龙旗重新在北洋沿海飘扬,中国的近代化海防建设逐渐又有了几分振作的气象。
    在这一阶段时间里,作为当时中国海上力量代表的新建北洋水师的军服大致仍保留了原北洋海军的传统,只是在某些细微的地方开始有了变化。
    海军的军官着装规范与原北洋海军的基本一致,仍然是头戴便帽,身着海军蓝颜色的军服,袖口依然有金光灿灿的龙纹标识,但是这一阶段袖口的军衔标识系统已经进一步向西式方向过渡,袖口的龙纹实际成了一种装饰,更主要的军衔识别符号是龙纹下面的金线袖饰,经过对流传的照片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判断出这种军衔符号的一些规则:如统领为一宽道金线,管带为四中道等,低阶的军官则是窄道。军服的裁剪和一些服装附件上也出现了明显西化的特征,军服的裁剪式样更加西洋化,穿着后显得合体精神,军服上原先采用的传统中式一字盘扣被改成了西式的铜制纽扣。另外在夏季的着装上,新建北洋水师的军官夏季制服不再使用海军蓝色,而改作了与西方海军更为接近的全白制服,上衣与军裤均采用白色,足穿白色的西式皮鞋,头戴海军草帽,但是和西方略有区别的是,夏季全白制服上采用了金线袖饰作为军衔识别符号。
    新建北洋水师的水兵着装规范变化相对较少,除了和军官制服一样将军服上的一字盘扣改成了西式铜纽扣外,其他诸如军服样式、军衔符号等依旧保留着原先北洋海军时期的样式。
    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的几年,对中国而言充满了变化,戊戌变法、庚子事变无一不对近代中国的命运起着重要影响,在这种大局势背景下,由甲午之后重新创设的中国近代海军也经历着一系列变化。由英德两国定购的“海天”、“海圻”等5艘海字号巡洋舰陆续回国,使得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在甲午之后又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而庚子事变中新北洋水师面对强敌选择的保存实力的避让态度,又使得海军引起了举国非议。
    1905年曾经是李鸿章部下的两江总督周馥与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商,南北洋水师合而为一,建立起了统一的国家海军。由甲午战争之后出现的这种新的海军着装方法,也由此成为当时中国海军的着装规范,直到清末预备立宪开始后,随着全新的海军着装制度的出现才被取代。

 

 

中国海军百年军服——清末北洋海军时期(连载一)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