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军品服装 > 作战服装
  1. 内容

高原铁骑战袍扬——记03式高原防寒服和它的前世今生(一)

今年是03式高原防寒服列装十五周年,虽然列装部队的时间并不长,只有2003年12月到2009年12月的短短6年时间,配发范围也相对较小,主要是驻藏和驻疆的部分部队,但由于其大量使用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在我军的军服史上应该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序言

今年是03式高原防寒服列装十五周年,虽然列装部队的时间并不长,只有2003年12月到2009年12月的短短6年时间,配发范围也相对较小,主要是驻藏和驻疆的部分部队,但由于其大量使用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在我军的军服史上应该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2003年12月,当笔者还是名高二学生的时候,在那个湿冷的中原冬天看到《解放军报》刊登的这条新闻:西藏军区部队从今年开始全部换发新型高原防寒服装。11月28日上午,首批进藏的3000余名新兵穿着新型高原防寒服奔赴世界屋脊。此次配发的新型防寒服包括冬作训服、防寒羽绒大衣、薄型棉衣裤、防寒面罩、外套靴等15个品种,样式有派克式、夹克式、鸡心领式、拉链式等。

1-1.png

2003年进藏新兵发放服装的新闻图片,当时新兵主要采取空运方式进入西藏。

1-2.png

驻藏部队发放被装物资的新闻图片。二十一世纪初的驻藏部队未装备当时精锐部队配发的QGF-02芳纶头盔,而是钢质GK80头盔,可见在当时驻藏部队并不是我军重点建设单位,不像十多年后的今天,洞朗地区对峙的部队,能够装备上走在全军前列的15式头盔和整体式防弹衣。

笔者当时就被这一系列款式新颖、功能齐全的防寒服深深吸引,从2004年便开始多方寻求收藏这一系列服装,其间也是发生了不少的曲折,直到2013年将03式防寒羽绒大衣找到,这一系列服装收藏才算是告一段落,后来又陆陆续续的收到部分实验款型。一直想写下这篇文章,一来是为这款昙花一现的系列服装作个纪念,二来是作为一个相对系统完善的资料,当做后来者的参考。而由于种种原因却拖到了今天,就算是迟到总比不到好的一种慰藉吧。

1-3.png

2005年,西藏自治区建区50周年举行了阅兵式,阅兵方阵经过布达拉宫前广场。03斑点荒漠迷彩与87四色丛林迷彩的战斗携行具搭配起来也不算违和。

1-4.png

为了配合宣传,在发放03防寒服装后,个别单位还组织了03高原防寒服装的“时装秀”现场会,这也算是我军的一个传统,一来让官兵熟悉新式被装搭配穿戴的方法,二来激发官兵在领取新式后的感激之情。

03式防寒系列服装在07式换装后为了消耗库存,仍然发放了几年,笔者在全军换装07防寒系列服装时在北方某部服役,也使用了03式防寒系列服装中的一些品种,加上自购的部分03系列品种,算是在服役期间赶上了03防寒系列服装的尾巴,在训练执勤方面的体验也更深一些。在介绍着一系列服装的同时,也掺杂了一些个人穿着感受,就算是夹带的一点私货吧。由于个体差异,在此仅作参考。


03式高原防寒服诞生背景

在介绍03式高原防寒服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人体为什么会感觉寒冷?其最主要是因为风和水。风能造成人体快速散热,而水则是快速导热。所以在寒冷条件下,人要想保持体温,一是防寒,尽量隔离低温空气;二是保暖,尽量使自身温度不散失。

首先说风的问题。根据散热公式:

1547004609303051.png

式中,Q为散热量(W),tw为散热面的表面温度(℃),t0为环境温度(℃),F为散热面的面积(m2),a为综合换热系数。其中a受表面形状、特征以及流体速度的影响,a与流体速度成正比关系。相对于普通地区,高原上遮挡少、风速高,根据散热公式就可得知,单位时间内人体的散热量就会更多,就容易发生冻伤。

再说水的问题,根据傅里叶导热公式:

1547004666739914.png

式中Φ为导热量(W),K为导热系数(W/(m˙K)),S为导热面积(m2),Δt为热流体与冷流体之间的温度差(K),h为导热材料厚度(m)。由此可见,当导热面积、材料厚度和温度差恒定的情况下,导热量与导热系数成正相关。

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水导热系数约为0.59W/(m˙K),而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6W/(m˙K),因此含湿材料的导热系数会大于干燥材料的导热系数,且含湿量越高,导热系数也就越大。如果在低温条件下水分凝结成冰,则其导热系数就会高达2.2W/(m˙K)。【注: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温差为1度(K,℃),在1秒内(1s),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

从以上描述可得知,水比空气导热快,而且衣服湿度越大,导热就越快,如果衣服内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到体外而累积在体表或者服装材料中,就会导致人体失温,从而造成冻伤或者失温症。

当今公认的户外穿衣方法是三层穿衣法,即第一层是排汗层,即基本层(Base Layer),一般为速干排汗衣物,主要用途是将运动时身体的湿气和排出的汗水排到内层衣物表面,使汗水不直接在皮肤表面蒸发,保持维护皮肤表层的干爽,使人感觉不闷热,防止失温;第二层是保暖层,即中间层(Midd Layer),主要用途是形成聚集在衣服内的空气层,以达到隔绝外界冷空气与保持体温的效果,在前面已经讲过,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所以中间层聚集的空气越厚,保暖的效果也就越好,但是保暖又分为静态保暖和动态保暖,例如羽绒就比较适合静态保暖,因为它的排湿性能一般,而抓绒(是将超细化学纤维制成毛纱,织制成织物,用金属丝刷拉绒,表面再经机器进行剪绒后制成的功能型面料,是一种化纤材料)则适合动态保暖,因为它不如羽绒蓬松保温但是排汗性能好;第三层是隔离层,即最外层(Out Layer),主要用途就是防风防水,而且还要能将身体产生的水汽排出体外,避免水汽凝结在中间层,从而提供动态保暖。所以,如果按照三层穿衣法划分03高原防寒服系列,则排汗层为内衣,保暖层为绒背心、绒衣、棉衣以及大衣的羽绒内胆,隔离层为作训服、大衣外罩,可以看出,这样就增加了保暖层的层次,提供了更多的搭配方案,在防风和排汗的性能上做均衡后,使保暖结构趋于合理。

03式高原防寒服的研发背景是87式及之前的高原部队防寒服装主要依靠“四皮”(皮帽、皮大衣、皮手套、大头鞋)的情况,其主要问题是:第一,静态保暖量不足和动态保暖量过剩,通俗来讲就是不动就太冷,一动就太热,不少官兵反映站哨时冻腿冻脚;训练动起来又太热,汗水一浸湿,马上透心凉;第二,保暖分层不合理,主要保暖量是由最外层的皮大衣或者棉衣提供,一旦脱离这两样,基本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暖;第三,服装自重过大,羊皮大衣和大头鞋自重都很可观,在高海拔地区极其消耗体力,影响部队战备训练;第四,伪装效果差,部队冬季穿着的绿色系87作训服在雪地里十分显眼,试验的荒漠迷彩87式冬季作训服迟迟未大规模配发,由于缺乏制式的伪装衣,很多单位只能用披白床单的老办法,无法应对现代侦察手段。

基于以上问题,03高原防寒服在设计之初就参考借鉴了户外服装的先进理念和成熟设计,在不少领域都开辟了我军军服的先河。例如其主要色系为棕黄色,改变了我军之前军服一绿到底的色调;斑点迷彩图案,则跳出了我军当时四色变形迷彩的窠臼;在军服中大量采用摇粒绒、超细纤维革、羽绒等新材料,并首次引入了轻量化和分层保暖的理念,使其厚度比原冬季服装减少3厘米,单兵负荷减少3千克,卫生性和保暖均衡性显著提高,体现了“轻、薄、暖”的设计思想,不仅标志着高原官兵从此告别“四皮”的传统武装,一改过去臃肿、笨重的体态,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平时、战时防寒保暖问题,大幅提高了雪域高原部队高寒缺氧条件下的生存和作战能力。(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油子,80后,小时候受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舅舅熏陶,走上军品收藏道路,主攻冷战时期中苏陆军装备,才疏而志浅,拖延症晚期,膝腿有伤,不爱下场,只爱把玩,佛系玩家。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