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作战装具
  1. 内容

冷战前苏军单兵护甲发展简史·第五章

二战时期的苏军单兵护甲发展简史,第五部分,苏德战场上的胸甲

接上一篇:https://www.junpin360.com/html/2020-11-07/8128.html


护甲研发的重启

就在列宁格勒金属工厂(以下简称LMZ厂)制造SN39胸甲和SNSCH39盾牌并配发给部队时,LMZ厂不等不靠主动开展新护甲的研发工作,然而遗憾的是,LMZ厂的这次研究更像是一种“独走”,工厂没有与老伙伴苏联第13研究所继续合作,而且冬季战争中护甲的反馈还在苏军被装供应部手上,说LMZ闭门造车毫不为过。

LMZ厂依照SNSCH39盾牌的思路,设定了新护甲的性能指标如下:

1、结构形式为便携式多功能盾牌;

2、可以随身携带,可以折叠,且可以用来大面积保护躯体;

3、盾牌可以用于步兵进攻或阵地防御,有射击孔,可以在射击时保护射手。

SN40盾牌

新盾牌被命名为“SN40”,其设计基本依照39年8月那次技术会议敲定的指标,只是尺寸稍大。SN40有一套复杂的携行系统,使它既能够牢固的贴身携带,也能够支在地面上,还能像中世纪骑士的盾牌那样戴在左手上。

SN40采用一种肩带、挂钩、支架把手相互组合的携行系统,以方便实现多种功能,但是有些太复杂了。

当步兵SN40穿在身上推进时,盾牌有一个向前45-50°的倾角,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抵御正面水平方向上来袭子弹或破片的效果。全套系统重量估计超过6公斤。

但是SN40在设计上遇到一个难题,用于轻武器架设的射击槽位置太低,这导致步兵在平地上卧姿射击时抵肩困难,但是如果调高位置就会影响防护效果,设计人员还认为,考虑到实际作战环境的复杂性,射击槽低一些,盾牌的泛用性会更好。

1940年3月15日,LMZ厂制作了一个5毫米左右的SN40盾牌原型并附带设计资料一并送交被装供应部审核,并希望得到后者的反馈,然而苏军组织机构的一次调整,让情况有了变化。

迟来的否决

当时包括苏军被装供应部在内的多个部门被合并到新成立的红军供应处(UNS RKKA),在漫长等待无果后,LMZ厂领导在40年6月向苏军上级部门写信,详细介绍了单兵护甲的设计理念以及具体使用方式。在信中LMZ表示单兵护甲有利于步兵进行步坦协同,同时护甲不必长时间佩戴,可以作为公用物资由交通工具运输,同时LMZ希望将装甲厚度提升到6毫米。在信件结尾,LMZ厂希望上级能给予护甲发展态度的明确答复。

这封信起到了作用,苏军军备人民委员会在高层会议上推动了一个讨论案,研究单兵护甲发展的必要性,而类似的议题,供应处原计划在7月20日提交讨论。

40年7月6日,在这场有供应处参会的会议上,供应处主导通过了一项不利于单兵护甲发展的决议,供应处领导在会上的发言如下:

“ ...我认为钢制护甲不适合作战,主要原因如下:

1.重量为4.5千克的SN-40型盾牌(估计是LMZ提交的5毫米原型)在近距离(350米以下)被子弹直接击穿。

2.护甲需要额外的运输工具,这会占用运力。

3.护甲严重影响了步兵的机动能力。

结合上述情况,我报告说红军列装护甲,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很显然,新成立的管理部门并不支持单兵护甲的研发,虽然事后看,苏军单兵护甲并未就此次会议的态度而立即叫停,但SN40盾牌因此无疾而终。

SN40A胸甲

就在LMZ厂研发SN40盾牌的同时,苏联第13研究所也开展了独立研发工作,此时13所已经得到了苏军第7集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实战反馈,13所认为应当进一步提高护甲在近距离交战时的防护水平。

13所在SN39胸甲设计基础上加厚装甲板并略微修改了衬里结构。新胸甲型号为“SN40A”。

40年7月22日,供需处变更为军需总局(GIU),单兵护甲类项目再次被搁置,直到41年初,单兵护甲研发的管理工作被移交给苏联炮兵总局轻武器局,轻武器局批准了SN40A胸甲项目继续推进,允许试产并规定了技术指标:

1、SN40A胸甲由轧制钢板制成,有4.2毫米和5.2毫米两个厚度版本;

2、“重型”胸甲应能在150米外抵御1908版轻型步枪弹在法线角度射击,“轻型”胸甲为300米外;

3、“重型”胸甲应能在任何距离抵御1908版轻型步枪弹以30°角度射击,“轻型”胸甲为175米外;

4、胸甲应该有至少三种尺寸以适应不同体型。

SN-40A按照轻武器局的要求在LMZ厂生产,材质依然是36SGNA硅锰镍合金钢,厚度为4.2毫米的“轻型”和5.2毫米的“重型”。两个版本都生产了3种尺寸共6型,其重量在5.4到9.3公斤之间。

41年7月26日前(此时苏德战争已经爆发),厂家使用1908版轻弹和1930版重弹在0°到45°的范围内对胸甲部件进行实弹测试。

测试结果如下:

1、4.2毫米版:

上片:115片,通过测试109片,占94.8%;

下片:112片,通过测试104片,占92.8%。

2、5.2毫米版:

上片:137片,通过测试137片,占100%;

下片:127片,通过测试123片,占96.8%。


41年8月13日,炮兵总局采纳了“重型”SN-40A胸甲。并在8月19日至21日,进行进一步测试,测试目的如下:

1.检验胸甲抵御子弹和手榴弹破片的能力:

a)用轻、重型步枪弹以法线角度和30°角射击;

b)用PPSh-41冲锋枪射击;

c)引爆迫击炮弹、RGD-33和F-1手榴弹。

2.检验胸甲在多种情况下是否影响操作。

3.检验胸甲在维护、运输等方面的便利性。

结果如下:

防护水平(以下记录存疑):

1、可抵御125米外重弹和150米外轻弹射击;

2、可抵御波波沙冲锋枪,以及以轻弹和重弹在所有距离上以30°角射击;

3、可在任何距离抵御5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弹以及RGD-33和F-1手榴弹爆炸破片。

操作便利性:

1、穿着胸甲在匍匐前进、低姿冲锋、射击和白刃战时,基本不受影响;

2、穿着胸甲在300米内的冲锋基本不受影响;

3、承力结构不合理,右肩膀不受力,导致胸甲在剧烈运动时固定不牢。

然而苏德战争的战火已经不允许和平时期那种慢条斯理的测试了,LMZ厂准备进一步生产至少5,000–10,000件各类胸甲列装部队进行实战测试。机械化部队和空军将优先列装。

艰难的抉择

在SN40A测试前,苏德战争爆发,在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一年,无论是苏军前线还是后方都是十分艰难的。在前线,苏军承受着机械化战争带来的巨大伤亡,在后方苏军军工后期体系遭受重创。苏军管理机构机构焦头烂额,为整个资源,很多有前景的军工项目被以“无暇顾及”为由取消。在这艰难的时刻,以SN40A为代表的,苏军在战前发展最久最为成熟的单兵护甲,经过不断改进,逐渐脱颖而出,最后推出了广为人知的SN-42单兵胸甲。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单兵护甲的发展就像整个苏联军工体系一样混乱。一方面,为躲避战火,工厂或配套厂家大量搬迁后撤,研发环境十分恶劣,苏军管理机构无暇帮助。另一方面,前线巨大的伤亡迫使前线官兵四处寻找办法降低人员伤亡。即使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下,苏联各个厂家依然上报了大量的单兵护甲设计方案,有些厂家则绕过管理机构直接和前线部队对接提供护甲。

根据现有资料模糊的显示:在1941年8月22日SN40A胸甲的测试刚刚结束,就有约200件轻、重型SN-40A胸甲送到西方面军指挥铁木辛哥元帅手上,铁木辛哥元帅主观上不喜欢这种沉重的装备,23日也就是接收装备的第二天,铁木辛哥就让西方面军后勤部门向上级写信“…步兵负重已经是超负荷了,不能再装备胸甲了,日常行军不穿胸甲至少还能操作轻武器射击…”

(另外一些说法是这批轻重SN40A胸甲被下发给西方面军两个步兵师和空军飞行员使用。但由于战事紧迫,厂家未能收到反馈。)

事后看,铁木辛哥领导的西方面军应该还是同意对胸甲进行测试,包括列宁格勒金属工厂(简称LMZ厂)、莫斯科吉斯工厂(简称ZIS厂)在内的大量工厂将自己设计的护甲在铁木辛哥面前进行了一次实弹测试,铁木辛哥对包括SN-40A胸甲在内的护甲提出了改进意见。9月6日,铁木辛哥向参与测试的厂家“催单”,要求尽快生产到西方面军测试,但是后续情况语焉不详,有资料显示部分厂家按照改进意见生产出了样品,但是因无法送到前线而被遗忘。

苏联混乱的局面并没有让上层完全放弃单兵护甲,令人意外的是,先前厌恶护甲的铁木辛哥推动了位于莫斯科地区的奥尔忠尼启则工厂和莫斯科钢铁学院(即为后来的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开展研发工作,后两者根据自己手上的资源开发了一些设计,同时位于列宁格勒的造船工业人民委员会下属的189工厂、炮兵总局也主动推出了一些产品,但遗憾的是这些护甲均未能成功,在此先不赘述。

SN42胸甲的诞生

1942年2月2日,由于迟迟没有成熟产品推出,炮兵总局将单兵护甲研发以及所有现有护甲的资料全部移交给护甲研发经验最丰富的苏军第13研究所,但是炮兵总局特许钢铁学院也进行护甲研究。同时炮兵总局在这一决定中放宽了对护甲的要求:“…冲锋枪是现在军队中的主要武器,因此应当生产厚度重量适中的胸甲,从而在任何距离上保护士兵不受德国冲锋枪的伤害…”。

此后在整个2月份,13所先后多次收到炮兵总局、黑色冶金人民委员会等部委以及军队领导的来信,总体上相关部门对13所的研究大开绿灯,支持研发各种护甲,支持在前线实战测试各种护甲。总结一句话就是:13所你现在立刻马上生产护甲!

13所不敢怠慢加紧研发,在13所直接参与下,3月3日,首批330件SN-42胸甲和25件SNSCH42盾牌在LMZ厂出产后被移交给军代表。

第一型SN42

第一型SN42胸甲在42年2月28日推出,所用钢材都为36SGNA硅锰镍合金钢,尺寸全部为中号,厚度在2毫米左右,重量在3.2-3.6千克之间。这批早期型SN-42在结构上有别于后期更为常见的版本,在SN40A的基础上进行了减重,参考了42年8月测试的反馈使用了SN38的一款背负设计,右肩增加了一条肩带。

图为42年2月28日推出的第一型SN42胸甲

LMZ厂随后对SN-42胸甲进行了测试,测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厂家在25米距离上使用莫辛纳甘1891/30步枪发射减装药,减装药初速在400到410米秒之间。

情况如下:

上片:336件,331件通过,占98.5%;

下片:345件,339件通过,占98%。

通过测试的部件被涂漆并组装成品,随机选5件穿在木头假人身上,在25米距离上用PPD-40冲锋枪进行连射测试,

5件胸甲受到5到12发命中。其中7成弹着点背面没有明显破损,3成有丝状金属屑和细小裂纹但无穿孔。

第二型SN42

炮兵总局并没有增购第一型SN42,13所继续改进在3月23日推出了第二性SN42,生产了160件。第二型的装甲板形状略有修改,并修改了扣件结构。

图为42年3月23日推出的第二型SN42胸甲

SNSCH42盾牌

在2月的信件中,炮兵总局指示13所参考以前的盾牌设计经验研发新的盾牌,新盾牌随后和SN-42一同生产,型号为SNSCH42盾牌,13所在原有设计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具体如下:

1、盾牌弧度更大;

2、装甲板和地面接触的部位增加兽牙设计提升稳定性;

3、重新设计射击口,改成一个斜向上45°的切槽;

4、简化脚架设计;

5、增设腰带。

盾牌所用钢材也是36SGNA硅锰镍合金钢,厚度在4.9毫米左右,全套重量为5.3公斤,实弹测试方式和SN42一样,但具体情况不详。

第一次实战测试

1942年4月上旬,LMZ厂向炮兵总局提供了首批护甲用于测试,炮兵总局经过测试后结论如下:“新护甲可以保护士兵的胸部不受德国冲锋枪的伤害。”

1942年5月16日,包括300件测试后经过修复的完好SN42胸甲被送往西部战线第5集团军的炮兵部队用于实战测试。SN42实战测试效果良好,第5集团军强烈要求获得3.5万件胸甲,而SNSCH42盾牌在前线接收后没有效果反馈。

图为第5集团军在战场上遗留的第一型SN42胸甲

第5集团军对CH-42的反馈如下:

1、胸甲可以为士兵提供可靠的保护,使其不受任何距离上德国冲锋枪的射击,还可以抵御地雷和手榴弹破片的伤害;

2、步兵的机动性几乎不受影响,不会干扰匍匐前进,也不会干扰各种姿势下的射击;

3、胸甲大大增强了步兵的士气;


基于上述原因,第5集团军支持列装胸甲,但也提出了一些必须改进的问题,具体如下:

1、上下片之间增设垫布,以便消除碰撞噪音;

2、需要多种尺寸;

3、胸甲受到攻击时,有时候甲片上的连接扣件会断裂,建议改为开槽钩挂结构;

4、使用更宽大的织带连接装甲板;

5、受到攻击时,铆钉容易被弹飞,建议提高强度。


收到前线反馈后,LMZ厂采取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厂家决定绕过炮兵总局的管理,直接在前线独立开展实战测试和统计,为了避免触犯军方的官僚利益,测试团队在工厂和驻地联布系统下以地方代表团前线慰问的名义组织开展。42年4月,苏联第34集团军被厂家选中测试胸甲实战效果。34集团军被选中并非偶然,当时其下属部队兵员大部分来自彼尔姆地区(当时叫莫洛托夫地区),那也是LMZ厂的搬迁地,这也算是驻地联布为家乡谋福利。

LMZ厂第二批第二型160件SN42胸甲全部移交给34集团军下属的171步兵师测试。同年5月,这批胸甲随部队参与了和德军“骷髅”师的激烈战斗。

图为德军“骷髅师”俘虏的苏军171师1名穿着第二型SN42胸甲的士兵,从照片分析拍摄时间应该在42年春夏季的德米杨斯克地区

171师主要将胸甲配发给侦察兵使用,随后师部向LMZ厂反馈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1、子弹或破片击中胸甲只会产生轻微变形,不影响匍匐前进,对使用者的机动性几乎没有影响。

2、事实证明胸甲很有用,可以抵御轻武器射击或地雷、炮弹爆炸破片。

3.使用者可以不受影响地进行多种战术运动...”

侦察部队官兵高度评价了胸甲的价值,但也指出了一些缺点:

“...运动时胸甲噪音较大,侦察兵容易暴露...胸甲臀部设计会干扰一些动作”。

此外,前线还举出了一些实战案例:

“ ...在侦察行动中,有3名穿着胸甲的侦察兵遭到射击,但侦察兵没有退缩。根据带队指挥官所说,德军在250-300米的距离上开火,但子弹没有击穿胸甲。其中一人的胸甲心脏位置中弹,只有1个3毫米的浅坑。另一个是下片中弹,情况类似,穿着胸甲的士兵生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我认为有必要举出一个事实,士兵有时候会把胸甲织带调松,脱下来单独当做射击护盾使用,效果不错...”

在反馈的结尾,苏军表示 “...胸甲已经使用了三周,目前还在用...我们非常感谢莫洛托夫地区(联布)代表团的礼物。”

图为34集团军171师在战场上遗留的SN42胸甲

经过实战测试,苏军上下终于认可了胸甲的价值,LMZ厂和13所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但是此时SN42胸甲还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炮兵总局决定进行对比测试,选出优胜者,关于这次竞标结果如何,我们下期详解。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