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军品服装 > 军衔配饰
  1. 内容

鹰颈上的珍宝——普鲁士的蓝马克思勋章

直到1673年,总共只有大约110名骑士获得该勋章(不包括皇室成员),到了十多年后的1685年,勇敢勋章的颁发才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稍微做出来一些改变。可惜的是,详细的资料依然缺失。

 直到1673年,总共只有大约110名骑士获得该勋章(不包括皇室成员),到了十多年后的1685年,勇敢勋章的颁发才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稍微做出来一些改变。可惜的是,详细的资料依然缺失。我们只知道勇敢勋章在1685年开始具备了表彰功勋的功能;在外观上,金质马耳他十字的表面被覆盖上了一层淡雅的蓝色珐琅,在十字臂的四隅位上增加了四只勃兰登堡家族的鹰徽,勋章中心的钻石被保留了下来。

39088e50c4acdc1f42a75bb9.jpg

1688版本的勇敢勋章,已经与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蓝马克斯勋章极为相象,金质衣领链被黑色的勋带所取代,十字中心的宝石取消,珐琅面上增加了金箔贴制的字母以及皇帝的皇冠。

10e7c017ca007823972b4386.jpg

1688版的勇敢勋章实物图,金箔已经有些脱落,而四只勃兰登堡鹰(看起来更像啄木鸟)的工艺看起来也较为粗糙。同时请注意为表现出立体感而在皇冠及文字的下方加划的黑色阴影。

1688年,大选帝候去世,弗里德里希·威廉继承了王位(即弗里德里希三世,勃兰登堡选帝候)勇敢勋章做出了最大的一次改变,同时这次改变也使得勇敢勋章成为了我们现在最为熟悉的样式——极具特色的那枚宝石被取消。金质的衣领链被35毫米宽的黑色勋带取代,这倒为勇敢勋章整体增添了些许肃穆气氛。不过佩戴方式到没有太大变化,获得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佩戴于脖颈处或胸前。章体以18或22K金为胎,上衬珐琅,而且可能出于勉励之意,弗里德里希三世将皇冠画在了马耳他十字的上臂上,皇冠之下由金箔书写了一个硕大的衬线体 “F”,代表着弗里德里希的名字。在十字的其余三臂上分别写着Géné/rosi/té。并且很巧妙地在皇冠及文字的下方加划了一些黑色阴影,使得图案表现出来了些许的立体效果。可惜如同当年的天鹅徽章一样,勇敢勋章的寿命也不是很长,它很快随着时局的发展而再次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不过不同的是,这次改变也许还带有一点父子斗气的可能。

 

普鲁士的荣光——蓝马克斯勋章的确立

1740年5月31日,一直与父亲格格不入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即大名鼎鼎的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位,成为了普鲁士的新的也是真正的国王,时年28岁。大权在握不过短短的七天,弗里德里希二世便开始思考设立属于自己的勋章。由于这是新国王自己设立的第一款勋章,再加之他的急性子,我们自然不难理解为什么新勋章看起来仍然是一个加了四只老鹰的蓝色马耳他十字,因为勇敢勋章成了现成的参考物。再说,对于工匠们而言,现成的样式总是比较好做一点,而且也相对经济一些。

(腓特烈大帝像)

蓝马克斯勋章的设立者腓特烈大帝。在他統治時期普魯士軍事大規模發展,領土擴張,文化藝術得到贊助,使普魯士在德意志取得霸權。腓特烈二世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名將之一,而且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甚至音樂諸多方面都頗有建樹

于是,功勋勋章(Pour le Mérite)就这么设立了。其正式设立的时间确定为6月7日,十来天后的6月16日,新做出来的功勋勋章便被颁发了下去,首批获得功勋勋章的幸运儿分别是瓦雷纳侯爵腓特烈·威廉中校(Leutnant Colonel Friedrich Wilhelm Marquis de Varenne,第一位获得者)和将军副官汉斯·克里斯托弗·冯·哈克上校(General Adjutant Colonel Hans Christof Friedrich von Hacke,通过颁发时的文字来看,他同时应该还有勇敢勋章)。随着功勋勋章的颁发,国王的传令官沃格尔(Vogel)也给出了勋章的相关信息:“……勋章以黑色带白条纹的绶带戴于脖颈处……(与勇敢勋章相比)章体尺寸不变,表面皇冠及F字样也同时保留……Générosité字样换为Pour le Mérite……冯·哈克将军需要交回他原先的勇敢勋章。”

目前已知历史最悠久的一枚蓝马克斯勋章,制作者也许是当时的金匠佛朗索瓦•菲利普•吉列特(Francois Philippe Gillet),制作时间大约在1770年左右。请注意,其制作工艺与1688版的Pour le Mérite相比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鹰徽的形象还是像一只啄木鸟)。大约在1777年左右,手写体的Pour le Mérite字样换成了印刷体。

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不久,正值奥地利结束了与土耳其的战争,年轻有为的弗里德里希二世迅速利用了奥地利战争后的国内破绽,在当年12月通过突袭一举拿下了奥地利经济重地西里西亚并在随后的战争中牢牢地保住了这块战略要冲。普鲁士的崛起之路终于铺上了一块坚定的基石。在战争中,新设立的功勋勋章正好被用来授予那些在西里西亚战争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到了1742年,已经有170人获得了功勋勋章(其中38人还获得过勇敢勋章)。从功勋勋章建立之后的一系列战争尤其是西里西亚战争中,我们可以非常确定地看出来,它的设立提前暴露出了弗里德里希二世那壮大普鲁士的庞大野心。同样,通过西里西亚等一系列战争也使得功勋勋章从当初勇敢勋章的“贵族玩具”身份真正的转变成了用于表彰功勋的现代意义上的勋章。

功勋勋章除了本身尺寸、造型没有什么改变外,在颁发对象上也沿袭了勇敢勋章的框架,仍然是用来表彰军事或民事上做出优异表现的人士。对于军事人员来说,一般有三种途径获得功勋勋章,其中最主要也是最正常的途径自然是因为其在战争中优于他人的表现而获得。不管是国王在战场上亲眼得见还是其军事主管写推荐信向国王提名皆可,这种获得者相对来说争议最小;另一种方式是个人申请——尤其是那些希望进入骑士圈子的人——无论是以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这份申请都将被交至一个所谓的审核委员会进行裁决,如果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该申请者具有足够的申请资格,那么这份申请将会呈递给国王本人。不过用脚趾也能猜到,这种申请到了最后,往往更多的不是功绩的审定而是各政治集团间的利益斗争,但弗里德里希二世本人却也不蠢,这样的申请有的时候只能获得国王的一顿训斥。甚至即便是身份显赫的将官为他人提名时,也很有可能讨得一个无趣的下场。比较有趣的一个故事是,某位军官连续推荐了自己所属团的五个军官为功勋勋章的提名者,理由也很富有逻辑性——别的团已经有人获得了功勋勋章。对此,国王回复得极为辛辣而不失幽默:如果贵团的军官确实很卓越,那自然没有问题,可惜的是我亲眼得见他们在战场上乱跑……这样都可以获得勋章的话,那么以后我们只能在腿脚好的人群里颁发勋章了。而相对于前两种获得途径,最后一种则显得有些“随性”和充满“机遇性”。比如说,当一位功勋勋章获得者在获得了黑鹰勋章后,将会在一个盛大的仪式上接受黑鹰勋章,并退回之前的功勋勋章。毋庸置疑,盛会上的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心情总是很好,于是,这枚被退回的功勋勋章很有可能当场再被颁发给另一个人。

约翰·弗里德里希·冯·古斯德特中校,注意他佩戴的蓝马克斯勋章上方为圣约翰勋章

在整个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位期间,总共有923枚功勋勋章被颁发给了那些功勋卓著的军人或者是国王个人比较喜爱的臣子。其中大部分被颁发给了校、尉级别的军官,共779枚;将级略少,为34枚;陆海军候补军官及军校生6枚;级别未知的94枚以及其它10枚,这其中包括俄国沙皇的1枚和伏尔泰的1枚。在1750年左右,伏尔泰已享有盛名,并在政治上跃跃欲试,这正中推行政治改革的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下怀。于是,当年伏尔泰被召至柏林,在宫中任职,并与弗里德里希二世建立起了一定的私人友谊。不过两人毕竟在政治理念上格格不入,被尊称为“欧洲良心”的伏尔泰,大力鼓吹人性的自由和司法的公正,并带有知识分子惯有的那种鄙视权贵的思维方式;而弗里德里希二世名义上推行政治改革,实际上大抓吏治,将权力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所作所为与一个典型的强力君主毫无区别。这一切自然为两人日后分裂埋下了伏笔。就在两人刚刚开始“蜜月期”时,弗里德里希二世将一枚功勋勋章颁发给了伏尔泰,以为笼络,其时为1750年9月。不过一枚小小的勋章显然对两人间的感情没有太大的助益,伏尔泰和二世渐行渐远,终于在1753年,因为一次争执,伏尔泰彻底与国王决裂,于1753年3月26日离开了普鲁士。当伏尔泰决定离开普鲁士时,国王曾要求人走章留,经过几轮的“君臣斗”之后,伏尔泰带着他那枚功勋勋章顺利地跨过了边境。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普鲁士闹得很不愉快,但伏尔泰在这段时间里出版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路易十四时代》。

腓特烈大帝时期蓝马克斯勋章最著名的获得者应当包括伏尔泰

 

作为弗里德里希二世年轻时代创立的一枚勋章,功勋勋章见证了整个弗里德里希家族的发展,见证了普鲁士王国的重要时刻,并在其后的数百年里见证了无数德意志英杰们的丰功伟绩。最终,这枚蓝色的马耳他十字因为历代统治者的珍视而成为了普鲁士鹰颈上的一颗璀璨的珍宝。

腓特烈大帝时期颁发的蓝马克斯勋章数量

到了1797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新统治者。在他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的时候,弗里德里希二世就对他反复灌输成为强者,不要辱没整个家族荣誉的信念,待到他再大了几岁,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并在1790年时晋升为了上校。1792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参加了反法战争,获得了一定的战场历练。不过这一切对他的性格似乎没有太大的帮助,他还是一个细腻到有些优柔寡断的人;在继位后,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的性格对于普鲁士在军事或政治上更是不会有什么好处,加之弗里德里希二世留下了负债累累几近破产的国家,普鲁士在欧洲战场上败战连连,一度甚至惨败至只剩下“旧普鲁士”、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四个省。如果单从他颁发功勋勋章的数量来看,他不逊于普鲁士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强悍君主(总共约2440枚),可惜的是,此时功勋勋章上的蓝色珐琅深邃依旧而普鲁士的荣光却已悄然褪色。不过也算是祖上有德,拿破仑最终被“反法联盟”击败,普鲁士重新拿到大量的土地,再次获得了加入欧洲诸强俱乐部的资格。

 


18世纪后期蓝马克斯勋章上臂皇冠特写

连续的战争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有关军事方面的新勋章或规则的设立,而且我们很有理由认为现代的军事部队规范化,如参谋制度的设定等也对重新定义勋章的章程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在这方面,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似乎还显得极为干练(比如著名的铁十字勋章就是1813年时由他设立的)。1809年11月月底,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下令成立一个委员会以对有功者的功劳等级及应获得的勋章等级进行评定。对此他特别强调“通过对前两年的那场战争的经验来看,许多下层的军官、士官、士兵并没有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而获得任何勋章,哪怕他们已经被提名推荐。因此我任命冯·格鲁曼(von Grolman)和冯·伯恩(von Boyen)组成委员会,他们将以审慎的态度检查核定每一份报告,以保证所有有功者能够得到应得的勋章。”同时,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还展现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价值观和公正性,他特别强调“……在不成功的军事行动后更应该注意勋章的颁发……相对于那些功勋累累的人,获得勋章较少的提名者应该优先考量……”。

在经过了大量的扯皮、论证之后(恐怕也只有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这种细腻性格的国王才有耐心进行如此多的考量),1810年1月18日,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正式出台了一份法令,在这份最终法令中,普鲁士现有的所有重要勋章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订,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功勋勋章。新颁发的条令规定,只有通过在军中服役或对敌英勇才能获得此勋章。自此,功勋勋章彻底成为了一款严格的只限于军事方面的功勋勋章。

76294ede0e3d18284854032e.jpg

18世纪后期的功勋勋章,此时勋章上的Pour le Mérite字样已经由手绘改为贴金箔的工艺

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时期颁发的蓝马克斯勋章数量

之前,大约在1802年10月7日左右,冯·马森巴赫上校(Christian Karl August Ludwig von Massenbach,1802年6月21日获得功勋勋章,他是现代军队中的总参谋部体制的最初创意者)在给步兵总监冯·克莱斯特(Friedrich Emil Ferdinand Heinrich Graf Kleist von Nollendorf)的信中不无牢骚地提到军队现在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而且士兵们需要被“唤醒”,需要华美的荣誉来装扮他们的制服和信心。据此他建议将功勋勋章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即功勋勋章本身;第二级则在勋带环上加配一个皇冠配饰,这个创意的灵感据说来自配皇冠的黑森勋章;最后的第三级与众不同,据这位上校描述,是一个“戴在胸前的火红色星芒章”。不幸的是一周后,拿破仑领导的法军在德国一个叫做耶拿(Jena)的地方痛击了普鲁士军队,德皇的部队损失达到了25000人左右。这使得整个普鲁士大概花了2年的时间才慢慢地从打击中恢复过来。于是,三级化功勋勋章的这个建议也就不了了之。但总的来说,除去外界的原因外,新勋章的出现也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将功勋勋章复杂化的必要。

这期间也有设置不同功勋勋章勋带的声音出现。具体建议为军事方面的功勋勋章保持原有勋带,而民事方面则改为蓝色勋带。不过结果我们都知道,功勋勋章还是成为了只用于表彰军事功绩的勋章。虽然弗里德里希三世颁发了几千枚功勋勋章,但这毕竟是他所处的那个战乱时代的必然结果,从其所做的努力来看,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尝试保持功勋勋章的尊贵性,这也许与他的性格以及早年受到的教育不无关系。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