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背景资料 > 军队文化
  1. 内容

“微观航母”——之两种弹射方式

有微博网友问,早期航母的飞行甲板前端延伸出的两个角状物是什么?新航母上则并没有!若仔细观察,发现其周围还设有尼龙网,这正是用于航母拖索回收的“回收角”。 而&ldq

 

有微博网友问,早期航母的飞行甲板前端延伸出的两个角状物是什么?新航母上则并没有!

若仔细观察,发现其周围还设有尼龙网,这正是用于航母拖索回收的“回收角”。 而“拖索式弹射”已经被现在的“前轮牵引/拖曳式弹射”取代,拖索已经不需要,也就自然没有了“回收角”或者在后大修维护中拆除。

在微博上的第二更预告时,留了个小悬念让大家看看这是什么?。 谜底揭晓是【牵引释放杆/限位杆】,无论在拖索式弹射还是前轮牵引式弹射中都会用到。弹射控制员不仅要将弹射拖索或起落架上的拖曳杆挂到弹射滑块/弹射梭上,还要用限位杆将飞机固定,防止解除刹车后产生位移。在完成弹射前的最后一次各项检查后,弹射器开动、发动机最大推力作用下采用定力拉断栓的限位杆自动解锁,飞机在弹射器带动下高速滑跑、弹射出去。P.S.使用过程见后…

那么接下来具说说这两种弹射方式…

【拖索式弹射】

拖索式弹射示意图。甲板人员先用20-40mm的钢质拖索把飞机挂在滑块上,再用限位杆固定。弹射时,弹射器+发动机推力作用下,限位杆自动解锁,滑块牵引飞机沿跑道加速滑跑,在末端把飞机加速到起飞速度抛离甲板,拖索从飞机上脱落。若弹射拖索一次性使用未免太可惜,于是飞行甲板顶前端加装“回收角”,抛落的弹射拖索落在网兜,可以再次使用。 

 

T-2舰载教练机,前框中为弹射拖索,后框中为牵引释放杆/限位杆。

【起落架】拖索弹射弹射,除了在机身上安装弹射钩外,对前起落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因此早期舰载机的起落架只是在强度上高于陆基机,在结构上基本上一样。

A-3“空中战士”舰载攻击机

A-4“天鹰”攻击机

沃特公司的F7U“弯刀”战斗机正抛掉弹射拖索

相对前几型舰载机,“鬼怪”似乎大家会更熟悉些,也是美海军最后一型拖索弹射的舰载机。采用拖索牵引弹射方式,两个弹射钩通常设置在机身翼根处,飞机结构最坚固的地方,便于把强大的弹射过载通过弹射钩分散到机身其他部位上去,飞机上舰付出的重量代价比较小。

 

相对美国的“精打细算”,法“福熙”号航母上也采用拖索弹射的“超军旗”就有些败家了,每次弹射都有一条拖索随之“葬身大海”。

 

【前轮牵引/拖曳式弹射】

前轮牵引式弹射,舰载机的弹射承力点1和制动承力点都设置在前起落架支柱,即在前起落架支柱的前面装有下放的弹射杆,在前起落架的后面设置连接限位杆的槽口。

采用前轮牵引弹射的现代舰载机的前起落架开始变得异常“粗大”,结构复杂,前起落架系统占据了该机前机身很大一部分空间。较托索式弹射,前轮牵引式弹射将两个承力点变为一个,使得弹射过载更集中,结构增重也就不可避免。数据上,“大黄蜂”由原型发展成舰载型前起落架增重了210千克。除了为应付降落时6米/秒的下沉速度所付出的结构加强重量,那么为适应前轮拖曳弹射付出的结构重量最少也在上百千克。

1:严谨来说,不是将弹射承力点设置在起落架上,而是通过一个联接前起落架和机身的液压减载筒体装置传递弹射力到机身上去的,真正受力的应该是液压减载筒的尽头机身联接处。前起落架只是起一个改变弹射力方向的支点,但它受到的作用力亦是不小的。

1964年,美国试验成功了前轮牵引式弹射方式,“拖索”也就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的核动力航母上也就看不到“回收角”。

 

“万石之弓”上的小器件,弹射滑块及供拖曳杆搭接的凹槽。为了避开突出甲板的弹射牵引滑块,采用前轮牵引式弹射的舰载机前起落架必须采用双轮结构。

前轮支架上的拖曳杆

放下拖曳杆挂在弹射滑块

安装限位杆

安装限位杆的位置特写

可以弹了…

 

“前轮牵引式弹射”滑块直接拉着飞机前轮加速滑跑、起飞…

A-7,沃特公司的单座亚音速攻击机

可见限位杆…

冷战后,少了苏联的“水下杀手”,S-3反潜机也就了市场,也就光荣地下岗了…

前轮上的拖曳杆清晰可见…

又一“卸甲归天”的,F-18成了“台柱子”…

四人小客机“徘徊者”要被F-18的衍生品“咆哮者”取代的传闻早已有之…

这两位依旧是编内的正式职工…

 

      前文说到,前轮牵引式弹射会带来结构上的增重,但自1964年A-6采用前轮牵引式弹射成功后,美国随后设计的舰载机(包括法国的“阵风”)前起落架都采用了适应这种弹射方式的结构设计。前轮牵引式弹射取代拖索弹射,通常(简单来说)认为前轮牵引式弹射能够减少甲板人员的负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在快速起飞舰载机时,拖索弹射通常需要三个挂索员为一架飞机服务,大型舰载机采用的是两根制动索,甚至需要五个人来共同完成。近40千克的钢索又增加了甲板人员的体力消耗,而且反复使用的钢索发生起飞事故也屡有发生。 比较而言,前轮牵引式弹射自动化程度高,一个人就能快速完成弹射器与飞机的联接。此外,拖索弹射时拖索两头挂在翼根处的挂钩上,会影响机腹下弹药挂载空间的充分利用。随着战后舰载机的起飞重量大幅度增加,外挂武器的种类丰富,拖索弹射的缺点就有了占据武器挂架空间的缺点,弹射离舰后抛弃的拖索又有着碰伤导弹的导引头和控制翼面的危险。如改用前轮拖曳弹射,以上缺点都可以克服。

      其实,前轮牵引式弹射取代拖索弹射更重要的深层原因是这种弹射方式在提高弹射效率、起飞频率和安全性上有独特之处。

      二者的本质差异是:前者的弹射作用点位于前轮的前面,而后者则位于前轮的后面,这就导致拖索弹射时舰载机机身要尽量处在弹射滑轨中心线上,飞机在进入弹射位置时前后机轮一定要准确到位,尽量使机身轴线的垂直投影落在弹射滑轨上,否则拖索挂在弹射滑块上的两侧长度就会长短不一,影响飞机的安全弹射,因此采用拖索弹射的舰载机在进入弹射阵位时要谨小慎微,生怕机轮压不到正确的弹射位置而重来。而前轮牵引式弹射舰载机机身相对于弹射轨道可以有相当宽松的弹射阵位“进入角”,只要前轮上的弹射钩挂住弹射凹槽,即便主机轮相对于滑轨有50厘米的偏差也没有问题,弹射过程中飞机会自动进入正确的滑行线。正是进入“精度”宽松可以大大节省飞机进入弹射位置的时间,也为甲板弹射起飞作业流程提供了很大便利,缩短每架次弹射所需时间,提高了起飞频率、机群起飞速度。因此才会有不惜让舰载机付出结构重量增加的代价也要采用前轮牵引式弹射。

走进亲戚的“阵风”…

戴高乐上的“万石之弓” 也是Made In 大美利坚…

 


 

在苏系滑跃起飞中也少不了类似于美系的“制动杆”的小器件——【翻转式机械制动轮挡】。

轮挡平时与甲板平齐,飞机进入起飞阵位后轮挡升起挡住两个主机轮,使飞机在原地不断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功率。达大功率后轮挡放下,飞机开始进入滑跑、跃升起飞。

反之若没有轮挡的制动,紧靠起落架机轮刹车的制动作用,飞机在发动小功率下就会向前移动。若不放开刹车,飞机轮胎则会有被撕裂的危险,而飞机在跃升甲板的离舰起飞速度过低的后果则是一头载入大海。

机械制动轮挡的作用/效果可由一米格-29K为例的数据:跃升甲板起飞,自由滑跑加速250m,起飞重量只有12吨;采用机械制动轮挡,滑跑降到230m,起飞重量增到18.2吨。

蓝色方框中的即为机械制动轮挡和导焰/偏流板的控制台,红框为第一更介绍的LSO所在位置。

1、2号起飞点的控制台

3号起飞点的控制台,离“菲涅尔光学助降”挺近,也有误认其为LSO所在位置。

国内的“起飞点控制台”相关报道,负责偏流板和轮挡的控制…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