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军品服装 > 作战服装
  1. 内容

前苏联空降兵2款联体作战服

一提起苏联空降兵,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蓝蓓蕾?Mxx?绿白花迷彩?还是RD54?好吧,让我们暂且跳出阿富汗战争的框框,回归原始的土黄色,鉴赏2款苏联空降兵单色联体服!

被遗忘的难兄难弟&md

 一提起苏联空降兵,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蓝蓓蕾?Mxx?绿白花迷彩?还是RD54?好吧,让我们暂且跳出阿富汗战争的框框,回归原始的土黄色,鉴赏2款苏联空降兵单色联体服!

被遗忘的难兄难弟——图中的2款联体服,其实也可以称作为一款,2者的款式、做工几乎一摸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布料。以冷战为时间轴的话,左边的可以称为“早期”,而右边的则是“晚期”。


左边早期的标示,可以看出,这件联体服产于1956年(也有可能是1966年),尺码P3。


右边晚期的标示,相对比较清晰,产于1979年,尺码同样是P3。


提到标示,在另一件同款的晚期联体服中,看到了48-3的标示,猜测苏军是否曾经计划将联体服的尺码同野战服一样细化,而不是简单的1、2、3,完事~当然,这只是猜测。


回到正题,下图领口部分的特写——可以看出由于布料不同,而造成的明显色差;领口均装有风纪扣~


合二为一:上身一样的6粒大扣,都是暗扣。


胸口部分的对比特写,图中隐约可见的线路,是缝制内袋造成的。



早期的内袋。


晚期的内袋

开膛破肚:早期的布料很硬,视觉和触觉上都很有质感,而晚期的相对柔软,穿着舒适,但感觉软塌塌的。

后背部分的对比——经典的屁帘子,对于苏俄玩家们并不陌生;4粒大纽扣,均是明扣




这里又引出了一个穿着方式的问题:“前入”?还是“后入”?当然,这不是本贴的重点~

性感的臀部补丁~


胳膊部分的对比。


肘部大补丁的对比特写。


袖口采用的是松紧式样


脚部有2粒调节收放的扣子


后背颈部和脊梁


布料的对比特写。早期的料子比较像M55野战服的料子,但是要更厚;晚期的料子则让我联想到了Mabuta~

实际使用图

32325_651690_85cbd.jpg

32325_650494_4b71d.jpg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 评论
1人参与,1条评论
  • 最新评论
2021年7月30日 12:52 孔乙己

很好

来自战甲网wap版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1条评论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