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特种作战 > 战例与故事
  1. 内容

日本大使馆人质危机暨1997年日本驻秘鲁大使馆人质事件成功战术透析

简介日本大使馆人质危机,1996年12月17日,在秘鲁首都利马,14名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Túpac Amaru Revolutionary Movement,简称MRTA)成员挟持了正在日本驻秘鲁大使官邸参加明

22[1].jpg

简介

日本大使馆人质危机,1996年12月17日,在秘鲁首都利马,14名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Túpac Amaru Revolutionary Movement,简称MRTA)成员挟持了正在日本驻秘鲁大使官邸参加明仁天皇诞辰63周年庆祝活动的数百名包括日本大使青木盛久在内的高级外交官、政府和军方官员以及企业高管。这一事件被称为“日本大使馆人质危机”(Japanese embassy hostage crisis)。

之后,该组织武装人员多次要求释放460名被关在监牢里的战友作为人质交换条件。秘鲁总统阿尔韦托·藤森虽然同意同恐怖分子进行谈判,但他的态度一直强硬,一再表示不向恐怖分子妥协,坚决反对释放该组织被关押的460名罪犯的条件。双方僵持数月之久,恐怖分子先后释放了300余名人质,但秘鲁政府始终没有让步。

1997年4月22日当地时间15点27分(格林尼治时间20点27分),秘鲁总统藤森在大使馆附近的一所住宅内亲自指挥了代号为“查文·德万塔尔”(Chavín de Huántar,秘鲁印加帝国之前著名文化时代的名字)的行动,约200多名秘鲁武装部队和特种警察部队人员突袭了日本大使官邸,解救了被恐怖分子扣押的72名人质。这次行动历时38分钟。在战斗中,恐怖分子全部被击毙,有一名人质死亡,几名军人伤亡,其余人质全部获得解救,从而结束了持续了126天的人质危机。

这次人质危机是继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领后的第二次长时间对峙和人质数量众多的事件。伊朗使馆事件中有52名人质,持续时间长达444天。

事件始末

1996年12月17日晚利马,日本驻秘鲁大使馆内,日本大使青木盛久为日本明仁天皇的63岁寿辰举行庆祝宴会,秘鲁政府和军方高级官员、知名人士和各国外交使节800多人应邀参加。

14名“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组织成员在韦尔塔司令(化名,43岁,真名为内斯托·塞尔帕Néstor Cerpa)的指挥下,化装成侍者,将大批武器及弹药隐藏在蛋糕里, 骗过使馆外围警察的检查,混入使馆内,在20时30分时,恐怖分子取出武器,与使馆内的警察和保安人员短暂地交火后,迅速控制了使馆两层楼的所有出口,将馆内540余人(800余名来宾中,有200余人因公务提前退场)扣为人质。

在被劫人质中,有秘鲁外交部长、农业部长、最高法院法官、反恐警察司令以及国家安全机构负责人等高层要员;时任总统藤森的母亲、妹妹、弟弟以及后来的秘鲁总统亚历杭德罗·托莱多也在其中; 除中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大使因公事提前十余分钟退场外,前来出席招待会的德国、法国、巴西、玻利维亚、古巴、委内瑞拉、韩国等18个国家的大使、代办以及外国驻秘鲁的跨国公司的代表全部被挟持。

恐怖分子在劫持人质后,提出来一系列要求: 

释放在押的460名“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成员(包括近期被判刑的美国激进主义分子洛里·贝伦森(Lori Berenson)和塞尔帕的妻子)

修订政府的新自由主义自由市场的改革。

要求政府拒绝日本在秘鲁的援助项目,认为这种援助只是一个狭窄的社会群体受益. 

声称秘鲁的监狱的条件残忍和不人道,要求秘鲁当局改善,并声称,若政府不答应其要求,他们将杀害人质。

人质事件发生后,秘鲁政府立刻出动大批军警,对日本大使馆进行了严密封控。次日(18日),秘鲁政府委任卫生部长多明戈·明帕莱莫作为政府代表前去与恐怖分子谈判,但遭到拒绝,恐怖分子坚持要藤森总统亲自出面谈判。

18日夜间,在国际红十字会的斡旋之下,恐怖分子首先释放了包括外交官夫人在内的约40名妇女和老人,其中包括藤森总统的母亲和妹妹。

21日,在人质危机进入第4天时,藤森总统直接对公众公开讲话,表示十分关心人质的生命安全,称政府将尽全力争取和平解决人质危机,但断然拒绝恐怖分子的要求,并严正要求恐怖分子“立即放下武器、释放人质”。由于秘鲁政府与恐怖分子在释放在押的“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人员问题上难以达成协议。致使谈判屡屡陷入僵局。秘鲁政府与恐怖组织之间艰难而漫长的对峙一直持续到1997年4月。在此期间,秘鲁政府既坚持了不向恐怖分子妥协,又保持了相当的灵活性,不断派出代表与恐怖分子谈判,并通过国际社会向恐怖分子施压,迫使恐怖分子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杀害人质,并且还分几批释放了大批人质,到最后只剩下72人被扣。

1997年4月22日,在秘鲁情报部门经过长期的窃听和侦察,彻底掌握了恐怖分子和人质在官邸内的情况后,秘鲁军队和特种警察部队组成的军警突击队从事先挖好的5条地道进入日本大使馆。这些地道深3米,各自通向大厅、餐厅和花园内几个战略角落,有的长达80米,地道内有照明、空调和通信设备,可供人在里面呆几天。

士兵在21日早上6点30分开始进入地道等待命令,15点27分开始行动。首先把通向使馆大厅的地道口炸开,当场炸死了5名正在大厅踢室内足球的恐怖分子。有3名恐怖分子在同第二个地道口出来的士兵交火中被击毙。以塞尔帕为首的其余6名恐怖分子同从官邸大门正面进入的突击队进行了15分钟的顽强抵抗,最后被全部打死。

24[1].jpg

在交战中,大使馆周围布满了军警和救护车,以配合这次行动。被营救的72名人质中,除一名人质(秘鲁最高法院法官阿库尼亚博士(Dr. Carlos Giusti Acuña),心脏病发而死)被证实已经死亡外,大部分人都安然无恙,有25名人质因轻伤和身体状况不佳被送往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日本大使青木盛久面带微笑而出,秘鲁外长图德拉则因腿部受伤,被人用担架抬出来。人质中还有藤森总统的弟弟佩德罗·藤森。

参加这次行动的主要是一支由陆、海、空三军部队的140名人员组成的特种军警部队,他们中有些人曾经在美国接受过特种训练。在采取这次军事行动前,秘鲁未向任何国家或调解机构透露行动计划。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行动开始时才接到了秘鲁方面的通知,而日本政府是在格林尼治时间20点45分接到秘鲁通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则是在行动开始18分钟后被告知的。

战斗结束后,藤森总统身穿防弹衣,进入大使馆,向参与行动的大约200多名士兵和40多名获救人质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说这次胜利是一次人民的胜利。富有戏剧性的是,就在藤森讲话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次爆炸。当突击队撕下MRTA在大使馆的屋顶的旗帜时,藤森加入与一些人质唱起秘鲁国歌。事后他的支持率迅速翻了一倍,达到近70%,被人们称为“国家英雄”。

据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宣称,MRTA成员罗利·罗哈斯被发现试图混合着人质群中逃走。突击队员发现了他,把他带到后面的房子中,将他爆头处决。DIA的线人还说另一个(女)MRTA成员在事后也被处决。


各方反应编辑

日本 - 桥本龙太郎首相在人质危机解除后的次日早上7点的记者会上对人质获救表示感谢,并派遣外相池田行彦前往秘鲁处理事后事务。池田飞往秘鲁后,向秘鲁政府表达了他对人质获救一事的感激之情,并转交桥本龙太郎首相写给藤森总统的一封私人信件。在秘鲁政府解决了人质危机后,日本政府决定恢复对秘鲁的财政援助。

美洲各国 - 包括美国在内的美洲各国也对秘鲁解决人质危机感到满意。

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 在德国避难的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的发言人贝拉斯科在得知消息后打电话给巴拉圭亚松森“卡迪纳尔”电台,指责日本违反维也纳公约有关大使馆享有治外法权的规定,允许秘鲁军队进入其官邸。

左翼政治家哈维尔·迭兹·坎塞科(Javier Diez Canseco)是被释放的38人人质之一。释放后不久他为MRTA进行了辩护,并呼吁政府协商解决。坎塞科说,劫持者“18至20岁,也许21…他们是一群特种部队,突击队。我想这些年轻人想活命。他们不想死。”

亚历杭德罗·托莱多被释放后说,MRTA真正想要的是一个特赦,允许其成员参与公共生活。他说,任何试图通过武力解救人质将会使他们“疯狂”,他们“武装到牙齿”。他说在大楼房间里,安放了炸药,还有屋顶。他补充说,恐怖分子有反坦克武器和穿着装满炸药的背包,可以通过胸部的拉绳引爆。

争议

救援行动后不久开始流传MRTA成员投降后被处决的传言:

一名日本人质Hidetaka Ogura,日本大使馆前第一书记官,他在2000年出版了一本书,说他看到一个叫爱德华多·克鲁斯(“铁托”)的叛军,在花园里忙,不久突击队冲进了大楼。克鲁斯是活着交给上校Jesús Zamudio Aliaga,但后来报道他死于袭击中。

前农业部长Rodolfo Muñante,在获救后八小时一次采访中说,他听到一名叛军喊“我投降”。但后来Muñante又否认了这一说法。

媒体报道还讨论了这次行动可能违反国际惯例,按照外交治外法权,秘鲁军队不能进入外国使馆区域。

法律诉讼

2001年1月2日,秘鲁的人权组织APRODEH代表MRTA家庭成员对藤森、Vladimiro Montesinos、Nicolás De Bari Hermoza Ríos、Julio Salazar Monroe等人提起刑事诉讼,控告他们私自杀死爱德华多·尼古拉斯·克鲁兹·桑切斯和另外两个MRTA激进分子。[1] 

事件时间编辑

1996年12月17日: MRTA成员挟持了日本驻秘鲁大使官邸的600多名人质。他们很快释放一半的人质。

12月20日 (第3天): 另外38名人质被释放。

12月21日 (第4天): 藤森宣称不会谈判。

12月22日 (第5天): 255名人质被释放。

12月26日 (第9天): 听到一个爆炸声。警方说,一个动物引爆地雷。

12月28日 (第11天): 20名人质被释放。

12月31日 (第14天): 一群记者被允许进入官邸。

1月21日 (第35天): 警察和MRTA成员交火。

3月2日 (第75天): MRTA成员拒绝流亡古巴和多米尼加共和国。

4月22日 (第126天): 秘鲁特种部队袭击住宅。一名人质、两名突击队员和所有14名MRTA成员在行动中丧生。

 1997年日本驻秘鲁大使馆人质事件成功战术透析 

   1996年12月17日晚,在秘鲁首都利马,恐怖组织“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的恐怖分子袭击了日本驻秘鲁大使馆。劫持了包括秘鲁高层领导人和数十 名外国高级外交官在内的数百名人质。秘鲁政府和警方坚持不向恐怖分子妥协的原则,巧妙地与恐怖分子周旋,严谨细密地进行各种准备,终于在1997年4月 22日,出其不意地实施武力突击,成功地解救了全部人质。此次秘鲁日本使馆人质事件历时126天,被劫人质层次之高,人数之多,涉及国家之多,国际影响之 大,恐怖分子与政府对峙时间之长,均为国际反恐史上所罕见。秘鲁政府和警方在这一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坚定与耐心、勇敢与智谋,为国际反恐斗争留下了宝贵的经 验…… 秘鲁军警在日本大使馆周围警戒。

  招待会上的枪声

  1996年12月17日晚,秘鲁首都利马。

  日本驻秘鲁使馆灯火辉煌,时任日本大使青木森久正为日本明仁天皇的寿辰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宴会,秘鲁政府高级官员、知名人士和各国外交使节800多人 应邀参加。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丝毫没有想到恐怖组织的魔爪已经伸向了使馆。

  此时,22名“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恐怖组织成员在韦尔塔司令(化名)的指挥下,兵分三路行动:一路化装成侍者,将大批武器及弹药隐藏在蛋糕里, 骗过使馆外围警察的检查,混入使馆内,一路潜伏在使馆外,准备接应;一路搭乘一辆救护车,在距使馆不远处伺机而动。

  20时30分,大厅内招待晚会正进入佳境之时,混入使馆内的14名恐怖分子首先发难。他们投掷烟雾弹,造成一片混乱。潜伏在使馆外的恐怖分子在围墙处 炸开了一个缺口,借着弥漫的硝烟,迅速从缺口冲入大厅,手持冲锋枪疯狂扫射,几乎同一时间,大厅内的几个“侍者”像变戏法似地从蛋糕里取出武器,对如梦初 醒的警察和保安人员发起攻击。在弥漫的烟雾和混乱的人群中,恐怖分子里应外合,与使馆内的警察和保安人员短暂地交火后,迅速控制了使馆两层楼的所有出口, 将馆内540余人(800余名来宾中,有200余人因公务提前退场)扣为人质。

  在被劫人质中,有秘鲁外交部长、农业部长、最高法院法官、反恐警察司令以及国家安全机构负责人等高层要员;时任总统藤森的母亲、妹妹、弟弟也在其中; 除中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大使因公事提前十余分钟退场外,前来出席招待会的德国、法国、巴西、玻利维亚、古巴、委内瑞拉、韩国等18个国家的大使、代办以 及外国驻秘鲁的跨国公司的代表,也一起成了恐怖分子的“囊中之物”。

  恐怖分子在劫持人质后。遂要求秘鲁当局释放在押的460名“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成员,并声称,若政府不答应其要求,他们将杀害人质。

  对峙中的周密准备

  人质事件发生后,秘鲁政府立刻出动大批军警,对日本大使馆进行了严密封控。使馆附近的街道俨然成了壁垒森严的作战前线:武装直升机在低空盘旋;使馆被 由沙包、铁簇篱交织构成的封锁线包围;身着防弹衣、头戴钢盔的军警将大使馆围得水泄不通,使馆附近的制高点上,秘鲁警方狙击手高度警惕,密切注视着使馆内 的一举一动。

  然而,封控只是解决事件的开始。诉诸武力,攻其不备,虽不失为解决人质危机的“速效药”,但风险极大,而且可能为此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如果向恐怖分 子妥协,释放在押的460名恐怖分子,轻易得逞的恐怖分子必将更加肆无忌惮,秘鲁社会将永无宁日。

  为了避免付出惨痛代价,次日(18日),秘鲁政府委任其卫生部长多明戈明.帕莱莫作为政府代表前去与恐怖分子谈判,但遭到拒绝,恐怖分子坚持要藤森总 统亲自出面谈判。

  18日夜间,在国际红十字会的斡旋之下,恐怖分子首先释放了包括外交官夫人在内的约40名妇女和老人,其中包括藤森总统的母亲和妹妹。

  21日,在人质危机进入第4天时,藤森总统直接对公众公开讲话,表示十分关心人质的生命安全,称政府将尽全力争取和平解决人质危机,但断然拒绝恐怖分 子的要求,并严正要求恐怖分子“立即放下武器、释放人质”。由于秘鲁政府与恐怖分子在释放在押的“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人员问题上难以达成协议。致使 谈判屡屡陷入僵局。秘鲁政府与恐怖组织之间艰难而漫长的对峙一直持续到1997年4月。在此期间,秘鲁政府既坚持了不向恐怖分子妥协,又保持了相当的灵活 性,不断派出代表与恐怖分子谈判,并通过国际社会向恐怖分子施压,迫使恐怖分子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杀害人质,并且还分几批释放了大批人质,到最后只剩 下72人被扣。

  不过在这4个多月漫长对峙过程中,秘鲁政府始终没有放弃武力解决人质危机的准备:

  第一,事件发生后,秘鲁投入了900多名警察和特种部队成员对日本大使馆实施严密封控。

  第二,竭尽一切可能掌握情报信息。当得知一个恐怖分子脚踝受伤后,秘鲁警方应其要求为他准备了一副拐杖,趁机在里面安装了一个精巧的窃听器。这个窃听 器为了解使馆内的情况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好景不长,那个恐怖分子腿伤好后,拐杖便被丢弃。后来秘鲁警方又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向使馆内送食品、药品、医生给 人质检查身体等一切可乘之机,想方设法将多个火柴头大小的窃听器放进了使馆内。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质中一名神父胡里奥.维希特的特别要求,同时也考 虑到神父在人质中的精神稳定作用,恐怖分子同意当局为神父特送一具十字架。于是秘鲁情报部门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十字架中安装了窃听器。当这具特制的十 字架被送进关押人质的房间时,被扣为人质的“内线”人物路易斯.詹彼得终于与秘鲁情报机构取得了联系。此外,还在使馆外使用了先进的激光窃听器、红外夜视 仪,长焦距摄像机等器材,多种侦察手段的运用,使秘鲁警方及时掌握了官邸内的情况,为正确决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第三,争取国际支持。藤森总统及时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分析、处理来自各国反恐机构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并与美国、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等国的特殊机构 进行紧急磋商,还邀请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国防情报局的专家飞抵利马,为其特种部队出谋划策。

  第四,将特种部队调往利马郊区,进行武力解救人质的模拟训练。针对使馆的地形和建筑特点,特种部队反复演练了潜入、突击,射击和救治等各个环节。为了 协调各方力量,统一营救行动,藤森总统命令秘鲁国家情报署特别行动组统一协调军警和特种部队的行动。

  第五,自1997年3月开始,特种部队秘密挖掘了5条通向大使馆的地道。地道深3m,最长的一条长达80m,内有照明、空调、通信设备以及充足的食品 和水,可供人员在里面潜伏多天。

  突击行动终于展开

  1997年4月21日凌晨6时30分,所有队员进入地道待命。

  下午15时15分,藤森总统接到“内线”路易斯.詹彼得的报告:11名恐怖分子正在一楼大厅踢足球,二楼只有3人看守人质。于是,藤森立即下达了突击 行动命令,200多名特战队员迅速向使馆发起突击。

  15时27分,大使馆大厅、餐厅、花园的3个隐蔽角落闪出一阵阵白光,随之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隐藏在地道里的特战队员从3个被炸开的地道爆炸口中 突然钻了出来,与恐怖分子展开激烈枪战。与此同时,从使馆院内另外两个地道爆炸口钻出来的队员与翻墙入院的队员按计划兵分三路:一路赶去增援;一路攻占制 高点,一路赶去救护人质。 炸死5名武装分子的大厅。


  激战38分钟后,营救行动终获成功。72名人质中,除秘鲁最高法院法官阿库尼亚因受伤引起心脏病突发,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外,其余人质安然获救。14 名恐怖分子全部被击毙,2名队员在行动中以身殉职。历时126天的人质危机,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多种策略的巧妙运用

  正确决策指挥得当

  这次人质事件的处置由总统、三军司令、国家情报局局长、内阁成员等组成危机处置小组负责,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好了武力解决的一切准备。

  21日15时15分,藤森总统身着防弹背心,亲临现场指挥战斗,当得到二楼只有3名恐怖分子看守人质、其余人员在一楼踢足球的情报后,亲自下达战斗准 备和攻击命令。由总统亲自指挥处置人质危机事件,在世界上为数不多,这次成功处置与总统有勇有谋的果断指挥是分不开的。

  周密侦察掌握情报

  事件发生后,秘鲁政府利用“红十字会”给人质送食物、医生检查等机会,将多个火柴头大小的窃听器秘密送入使馆,在使馆外围设了观察所,利用激光窃听 器、红外夜视仪、长焦距摄像机,对使馆多方位多角度侦察,掌握了14名恐怖分子的防守布局、人员装备以及准确位置,及时了解了包括恐怖分子的生活规律、思 想动向等情况,如将攻击时间选定在下午,就是摸准了恐怖分子在下午踢足球警惕性放松的生活规律。同时,在攻击前十分钟,情报人员就秘密通知所有人质,在听 到爆炸声后,立即蹲在墙根或趴在地上,为实施突然打击、快速营救做了充分准备。

  隐蔽企图瞒天过海

  1997年2月1日,藤森访问日本,同桥本首相进行了会谈,并顺访了美国,回国后似乎改变了态度,成立了以“红十字会”为主的,由教会代表、加拿大驻 秘鲁大使组成的担保人委员会,并与其会谈,表面上流露出了对待此次人质危机解决措施上的松动。

  3月2日,藤森又访问了古巴等国,此时他故意提出解决该事件的全面建议,其中包括不释放在押的“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成员,同时暗示古巴等国可以 成为恐怖分子的避难地,对其可以不审判、不排除特赦等宽大处理,造成不使用武力的假象。这种瞒天过海的战术欺骗。不仅蒙过了恐怖分子,就连世界新闻媒体、 各国要员也信以为真。

  严格挑选秘密准备

  秘鲁政府为圆满解救人质,从陆海空军中挑选了150名精明强干的队员,包括无线电技术专家,窃听专家、爆破技术专家、狙击能手、擒敌能手等,并专门在 利马郊外建了一个模拟场所(日本大使馆建筑模型)进行战法研究和战术模拟训练,特别是对爆炸口位置的炸药量(不至于使整个大厅爆炸)、火力压制等反复演 练。为了不伤害在二楼的人质,队员在破门攻入楼房、识别人质和恐怖分子等细节方面进行多次情况假设与处置演练,做到了动作准确、反应灵敏、一招制敌,使完 成任务具有十分的把握。

  巧用战法灵活多样

  此次处置危机事件,在战术手段上可谓灵活多样,巧妙之极。

  一是隐蔽抵近。特战队员在大音量军乐声的掩护下,利用近三个月的时间秘密挖通了5条通道。其中,使馆的院内、厨房到大厅西侧和东北侧的3个部位被确定 为爆破点,实施攻击。

  二是先炸后袭。在抓住11名恐怖分子踢足球这一重要战机,采取了先炸后袭的方法,使5名恐怖分子当场毙命。

  三是多方突入。在从地道口突入的同时,使馆正门的特战队员亦迅速突入大厅,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消灭了大厅中顽抗的6名恐怖分子,占领了二楼与一楼的结 合部。同时,增援分队从侧后突然袭击,并从大厅突入二楼,警戒组则及时群防,实施武装隔离。突击组与二楼的3名恐怖分子发生激战,并迅速将其歼灭。

  从整个行动看,此次战斗始终围绕总的意图,内外结合、炸攻结合、打救结合,不失为一个成功的战例,可以与以色列1976年从乌干达恩德培机场救出 105名人质的行动以及西德1977年从索马里摩加迪沙的一架班机中救出86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行动相提并论。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