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背包挎包
  1. 内容

士兵肩上的历史|美军背包百年掠影(3)

导语:背包是用于背负携带物资的主要装具,对于士兵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当人们谈论起“士兵”这个词时,脑海里首先映出的总是头戴钢盔、背负沉重的背包、穿着迷彩服和军


导语:背包是用于背负携带物资的主要装具,对于士兵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当人们谈论起“士兵”这个词时,脑海里首先映出的总是头戴钢盔、背负沉重的背包、穿着迷彩服和军靴、手持步枪在战场作战的军人形象。随着战争需求和战争环境的变化,以及材料工艺和人体工程学等技术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应用,不同时期的军用背包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带领读者回顾1910到2011总共一个世纪以来美军列装的军用背包。


目录


一、概述/二战前

二、二战篇(上)

三、二战篇(下)

四、越战篇(上)

限于篇幅,上一篇文章只介绍了部分二战时期美军使用的背包装具,本篇将介绍剩下的几种。




二战时期到战后(1941-1955)


陆战队 M-1941 背包(Marine M-1941 Pack)*


1.JPG

2.JPG

陆战队 M-1941 背包:二战早期版(左)和越战版(右)

美国向轴心国宣战之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已经意识到当时装备的 M-1910 和 M-1928 作战背包已经远远落后于战争形势的发展,率先展开了新背包的研发工作。新背包的研发始于1940年,1941年分体式背包的设计通过军方测试,被赋予制式编号“M-1941”。

3.png

海军陆战队杂志《The Leather Neck》在1940年10月刊上刊登新背包设计备选方案

陆战队 M-1941 背包的由上背包(Upper Pack / Haversack)和行李包(Cargo Pack / Knapsack)两个包构成,通过配套的 M-1941 背带背负使用。这种以分体式设计满足不同需求场景的思路,我认为是现代背负装具模块化的雏形。这个设计的核心理念在区分战斗物资和生活生存物资。士兵在作战的时候可以只携带容纳战斗物资的上背包;而在行军转移和搭乘车辆机动的时候将容纳生活物资的下挂包一并携带。这种分体式背包设计其实一直延续到21世纪,第一版 MOLLE II 主包仍然采用分体式设计。

4.JPG  

5.JPG

将上下包结合并用背带加以固定的“运输状态”

6.JPG 

7.JPG


M-1941 背包的背带也兼做装具吊带

在二战时期,即便陆军和陆战队基本都使用相同的轻武器,但他们用的装具却几乎完全不同,配发步兵的单兵装具基本都有陆军和陆战队两套版本,尽管它们之间可能并没太多区别。不过在背包方面陆战队走在陆军的前面,当陆军的普通步兵还在使用老旧的 M-1928 的时候,陆战队就已经用上最新设计的 M-1941 背包了。

8.png

上背包容纳的物品:口粮、餐具、毛巾等一日内生活用品(资料出处:M-1941 Pack Manual)


这里有一则豆知识。二战时期,陆战队员们用“782 Gear”这样的称呼指代配发的各种装具装备。“782”指的是782号军需表格文档(Form NMC 782 QM),表格的内容是配发的装具装备清单,全部领取后在表格上签字接收。这个称呼现在主要指二战时期各种有别于陆军的陆战队版本的单兵装具。

9.png

行李包容纳物品:换洗备用衣物以及一双备用的鞋(资料出处:M-1941 Pack Manual)


10.jpg

朝鲜战争期间,陆战队员正在兴南港登船。照片上展示了陆战队员使用 M-1941 背包的“行军运输状态”

这种上下包可拆的设计让这个背包有了很多用法。携带上背包和行李包,但不携带帐篷和毛毯的状态被称为“运输状态”(Transport Pack),这时陆战队员们的寝具被集中起来运输;如果需要徒步转移,就需要自己背负这些生活物资,将帐篷和毛毯卷起来捆在背包外面的状态就是“行军运输状态”(Marching Transport Pack);如果只背负容纳口粮和短期支持物资的上背包,则是“行军状态”(Marching Pack),用于支持一日以内的作战和巡逻任务,相当于陆军的“巡逻状态”(Patrol Order);如果在“行军状态”上加上帐篷布和毛毯,就是“野战行军状态”(Field Marching Pack),用以支持多日连续作战,相当于陆军的“战斗状态”(Combat Order)。

11.png

野战行军状态。注意背带的用法(资料出处:M-1941 Pack Manual)

12.jpg

硫磺岛战役中的陆战队员,行军状态配置

另外虽然行李包没有背带,看似无法单独使用,但它的很多细节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有两种单独使用的状态。仅携带行李包的状态被称为“轻装行军”(Light Marching Pack)

行李包通过顶部的一条横向织带和上背包底部的两个扁环连接,而这条织带和当时全军配发的 M-1937 帆布内腰带的规格相同,所以可以将 M-1937 内腰带和这条连接带相结合,将行李包变成挎包。

13.jpg

M-1941 行李包的连接带(左)和 M-1937 内腰带(右)

14.jpg

M-1941 行李包作为斜挎包使用的状态

不仅如此,行李包背面有一行织带,这条织带两端留有可穿过的分隔。当 M-1941 背带作为装具吊带使用的时候,可以将背带后端穿过这两道分隔,将行李包作为后腰包使用。这可能是后来 M-1956 装具里野战腰包的雏形概念。


15.JPG

16.JPG

M-1941 行李包作为后腰包使用的状态

和美军其他使用了数十年之久的装备一样,陆战队 M-1941 背包也分为不同改进版本。如果不算军品收藏家们细分出来的版本,M-1941 背包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版和后期版两个大版本,主要区别在于开口的设计。早期版本指的是1943年之前产的版本,背包和行李包开口两边是两瓣“耳朵”结构,打包的时候这对耳朵盖在开口上,防止雨水渗入。

17.jpg

早期版 M-1941 背包的“耳朵”

不过从太平洋战区使用的表现来看,这种结构的防雨效果不太理想。于是1944年之后生产的 M-1941 背包将包体开口部位延长,变成卷口结构。这一版本一直用到越战时期,在某些资料里也被称为陆战队“M-1944”背包。

18.jpg

第二版(左)和第四版(右)的开口设计。1944年之后左边这种带“耳朵”的设计就改为右边这种筒型卷口设计了

关于笔者手中的这个二战版 M-1941 行李包,还有一段有趣的收藏故事。这个包是两年前我在一家古着店里翻出来的,因为油印很不清晰(“D.Q.P. 42-43”油印版,费城军需处生产),店家也没弄懂是个什么东西,以很便宜的价格就买到了。

有趣之处在于,这个行李包带了一条1969年产的解放军65式腰带,就像上文说的那样,连在连接带上,当做挎包用的状态。这不禁让人联想,是当年随陆战队员进入中国并留在了这里,还是通过缴获或者美援物资的方式来的?这个包内底部有墨水渍,想必是当做斜跨书包用了。斜挎包当做书包或者公文包是解放军的惯用用法,这个包后来很可能在解放军的手中继续发挥功能。




19.jpg 

20.jpg 

21.jpg


当时这个 M-1941 行李包到我手上时的状态




丛林背包和 M-1943 野战背包(Jungle Pack / M-1943 Field Pack)


22.jpg

M-1943 野战背包(左)和迷彩的丛林背包(右)(结婚照的既视感是怎么回事




丛林背包


Pack, Jungle(陆军仓储号:74-P-15)




23.JPG 

24.JPG 

25.JPG


丛林背包

在山地和寒带地区部署的单位需要新的大容量背囊的同时,另一边丛林地区作战的陆军单位也提出了相似的需求,他们需要一款适合丛林作战的背囊以代替 M-1928 作战背包。为丛林作战研发新背囊的工作始于1942年,由美军丛林专家克雷森·卡尼(Cresson Kearny)上尉牵头设计。

顺带说一句,克雷森·卡尼在美军服役期间设计了大量丛林装备,除了这个丛林背包,还包括 M-1942 开山刀、丛林吊床、丛林专用口粮,以及最为经典也最广为人知的,巴拿马底丛林靴。

新的背囊本体是圆柱形桶包结构,主仓采用简单的抽绳收口,外侧还有两道横向的压缩袋。背包顶部设有带拉链副仓的盖子,并配有宽大的防雨沿。随背包一起还会配发一个和主仓尺寸一样的橡胶防水袋,可作为背包的防水内衬。背包采用猎鸭迷彩的帆布面料制作。

26.jpg

盖子上有一个容量不小的拉链口袋。正面的 M-1910 双钩挂点一般用来挂铲子

在设计上这个包也采用了分类收纳的概念:毛毯和吊床这类体积较大的寝具生活用品装在主仓里;顶部盖子的副仓用于容纳水壶、急救包等可能随时取用的零散小件物品;两道横向的压缩带可以收紧背包尺寸,当装得不满的时候不会晃动,减少在丛林中行动时的勾挂;防水袋不仅可以保持内容物干燥,在泅渡的时候还可以吹入空气,作为浮囊提供浮力。

27.jpg

 盖子顶部缝有一行带分隔的织带,可用来捆扎固定物品或者穿插伪装物

28.jpg

盖子侧面的挂点一般用来挂刺刀鞘

虽然设计时考虑到了诸多需求和应用场景,但丛林背包也并非完美。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背带。丛林背包的背带设计并没有跳出当时美军背包的范式设计,背包的背带需要能够和装具腰带结合。丛林背囊总共有六个挂钩用于连接腰带,但肩带的设计导致背负体验并不舒适。正是由于这个缺陷,使得丛林背包没能成为配发全军的标准装备,而仅作为受限生产装备,配发了太平洋战区的陆军单位。

29.jpg

肩带和背包上的挂钩,用于连接装具腰带

而就我个人观点,这个丛林背包不比新兵配发的驼袋(马桶包)好多少,由于背包通体都是帆布制成,缺乏刚性支撑,使得背负时后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还会影响散热。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没能成为配发全军的标准装备,丛林背包应该是二战时期美军成建制配发的唯一一件迷彩装具。而且有趣的是,就这种迷彩——猎鸭迷彩——来说,二战时候其实陆战队用得最多,主要用在头盔罩和帐篷布上,但这个丛林背包却是一件地地道道的陆军装备。

30.jpg

1944年11月反攻菲律宾战役中莱特岛战斗的一幕:几名美军士兵被日军的机枪火力压制。照片上的几名士兵就背着这款丛林背包(美联社/美国陆军信号兵拍摄)




M-1943 野战背包


Pack, Field, M-1943(陆军仓储号:74-P-20)




31.JPG 

32.JPG 

33.JPG 


M-1943 野战背囊

1943年春季,饱受诟病的 M-1928 背包的生产合同终于到期了,陆军开始正式寻求 M-1928 和 M-1936 背包的代替品。陆军集团军司令部(HQ Army Ground Forces,HQAGF)打算将先前仅配发太平洋战区的丛林背包升格成为配发全军普通步兵的标准装备,并指派后勤委员会对威力加强版(其实就是加大了一点容量)的丛林背包进行测试。与此同时,陆军军需兵(Quartermaster Corps,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兵种之一,在战后撤销)技术委员会建议将丛林背包进行标准化,指派制式型号“M-1943”。

34.jpg

二战后期,在汉普顿港群(Hampton Roads Port)等待登船起航前往欧洲战区的陆军士兵

然而另一方面,配发了丛林背包的太平洋战区的官兵对于这款背包的评价并不高:背包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体积过大,装包和调整十分困难等。因此技术委员会建议在进一步的测试和改进之前,对这款背囊仅进行小范围采用。这些小范围采用的 M-1943 野战背包全部配发给了前往欧洲战区的陆军单位。


35.jpg

1945年3月26日,正在渡过莱茵河的陆军第89师的士兵们。这些部署在欧洲战区的陆军士兵配发了 M-1943 野战背包

M-1943 野战背包和它的前身丛林背包在结构上基本是一样的,只有体积稍微大了一些,颜色换成了当时陆军的标准装备色 OD7 橄榄绿。因此所有先前丛林背包暴露出来的问题,在 M-1943 野战背囊上基本又原样来了一遍。而与此同时,从太平洋战场返回本土的陆军军官都对陆战队的 M-1941 背包赞赏有加,陆军集团军司令部决定以 M-1941 为基础,为陆军设计新的公发背包装备……




陆军“M-1944”和 M-1945 背包(Army "M-1944" / M-1945 Pack)***


36.JPG

37.JPG

M-1945 背包(左)和“M-1944”背包(右)(又一张结婚照是怎么回事






“M-1944”背包


Pack, Field, Combat(陆军仓储号:74-P-12-250)

Pack, Field, Cargo(陆军仓储号:74-P-12-285)




38.JPG 

39.JPG 

40.JPG



陆军“M-1944”背包

集团军司令部最初的想法是这样的:综合 M-1941、M-1936 和 M-1943 三种背包的优点设计一款新的背包。其核心理念就是像 M-1941 那样上下包可拆,将战斗物资和生活物资分类容纳。这样士兵接敌的时候可以快速抛掉下半截装着生活物资的部分,进入战斗状态,抛掉的部分后续由收容队负责回收。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司令部将原型背包设计成和陆战队的 M-1941 背包一样由可拆卸的上下两半构成。

可能是对自己的设计太过于自信,或者确实是因为战事紧迫,1944年春集团军司令部竟然主张不用经过测试就将原型背包进行量产,作为标准装备生产和配发部队。对于这种要求,总管后勤的军需处长办公室(Office of Quartermaster General,OQMG)当然是不支持的。但毕竟司令部是自己的上级单位,军需处长办公室表示你要硬来我也没辙,但你要考虑清楚,装备的生产和配发工作不是说停就能立马停下来的,万一你们拍脑袋设计出来的劳什子出了点啥问题要停下来修改什么的,我们可管不了(甩锅)。而装备的实际使用者、陆军基层步兵的代表,陆军步兵委员会也对司令部的这种主张表示反对。

负责装备生产配发和以及装备实际使用的两个部门都表示了反对,这才可算把司令部的无理要求给怼了回去,虽然目前没找到这个原型背包的相关资料,但这个听着就不着调的背包的标准化和量产工作被叫停了。不过司令部并没就此罢休,回头又拉上了军需兵技术委员会,要求他们按上下两半可拆卸的核心设计理念,重新研发一款背包。在这新背包的研发过程中,军需兵技术委员会采纳了来自步兵委员会的大量建议。1944年7月20日,“M-1944”背包诞生了。

41.jpg

1953年,朝鲜战场上一名携带“M-1944”背包的美国陆军 M-1919A4 机枪手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并不存在所谓“M-1944 背包”这样一个装备,因为这件装备并没有被指派“M-1944”这样的制式编号,称其为“M-1944”主要因为其只在1944年生产。为了方便起见,下文继续使用“M-1944”这个称呼来指代这套装备。

“M-1944”背包继承了陆战队 M-1941 背包的分体式和上包的一些细节设计。其中上背包被称为“战斗背包”(Combat Pack),容量和 M-1936 背包差不多,用于容纳作战所需的物资和补给品;而下半截则被称为“行李包”(Cargo Pack),用来容纳睡袋这类生活物资,并且在顶部设置了一个提手。上下两部分靠门栓结构的抽条快拆扣结合,总共有四个这样的连接扣,分布在背包前后左右四个面的中间。两个包的开口里都有防水涂胶帆布制成的管状“喉”,装入物品后将这部分卷起来即可防水。

42.JPG

背包和挂包结合的快拆扣

然而步兵委员会在测试中发现,这种抽条快拆扣结合上下包的方式不够紧密,会导致背包晃动,建议将其改成简单的织带和日字扣结合的方式。这项改进成为了“M-1944”和 M-1945 最主要的区别。集团军司令部责成后勤部门尽快将这项修改定型并落实到位,纳入标准配发装备。但是新版本的背包并没有一帆风顺地配发到位。



 

M-1945 背包


Pack, Field, Combat, M-1945(陆军仓储号:74-P-12-252)

Pack, Field, Cargo, M-1945(陆军仓储号:74-P-12-287)



43.JPG 

44.JPG


M-1945 背包

书接上文。经过改进之后的新背包的生产和配发被搁置了一段时间。一方面集团军司令部想要新背包立刻配发到一线部队,但另一方面军需处长办公室说因为帆布面料和织带等原材料短缺,目前没办法大量生产新型号背包,况且还有大量 M-1928 和 M-1936 背包的库存,应该等这些旧装备都用完再发新的。

但最终司令部还是说服了军需处,新背包在1945年4月9日正式定型,指派制式型号“M-1945”,而先前的“M-1944”背包则被重新分类到受限生产类装备,也就是基本停止生产了。不过尽管如此,据说还是有一小批“M-1944”背包随着补充兵员被带到欧洲战场上,参与了意大利战场最后一年的战斗。而 M-1945 背包则主要在朝鲜战争中使用,并且一直用到了越战初期。

de1668b680341334b19e61c5ec725ab0_13e3bedc-60b9-440f-8f2e-00dbef0402b1_watermark.jpg

朝鲜战争期间正在车站集结等待启程的美军士兵。每个人的 M-1945 背包上都刷上了编号

“M-1944”和 M-1945 背包需要和配套的背带一起使用。这是美军自一战以来背包和承载装具结合使用的思路的延续。这条背带也可作为腰部承载的吊带单独使用。



45.JPG

46.JPG

单独使用的 M-1945 背带

值得注意的是,从实物来看,当年已经生产出来的“M-1944”背包中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被剪掉快拆扣,缝上日字扣和连接用织带,改造成 M-1945 背包的款式。

47.jpg 

48.jpg

被改造成 M-1945 背包的“M-1944”背包(上背包)。红圈是被剪掉的快拆扣残留的织带,绿框标注的是改造缝上去的织带和扣具[1]


49.jpg 

50.jpg 

51.jpg




被改造成 M-1945 背包的“M-1944”背包(行李包)。红圈是被剪掉的快拆扣残留的织带,绿框标注的是改造缝上去的织带和扣具[2]

关于这种被改造成 M-1945 背包的“M-1944”背包,笔者手中还有一件特殊的藏品:一个在抗美援朝时被志愿军缴获回来的 M-1945 行李包。虽然看上去是 M-1945 的设计,但从尺寸(M-1945 的行李包比“M-1944”版本稍大一点)和残留的缝线针孔推断,这个行李包其实是从“M-1944”改造而来的。





52.jpg 

53.jpg 

54.jpg 

55.jpg


笔者收藏的来自朝鲜战场缴获的 M-1945 行李包

这件藏品购于辽宁鞍山,价格并不贵,和这件东西在军品收藏市场的行情相比很便宜。和店家聊天得知,店主其实并不玩军品,这个包是几年前鞍山棚户区拆迁改造的时候从民间收来的。由此可以推断它一定是志愿军缴获的战利品,是当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从美军或韩军手中缴获来的,而后随着新主人回国、退役、流入民间。

虽然此前也经常在古董店里见过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美军装具,但由于双方的武器不同,装具使用习惯也不同,缴获美军的装具战利品并在志愿军手中继续使用的最多的是水壶,而且大多被改造成中国军队习惯的斜跨携带方式。这个没有被志愿军改造过的M-1945背包下挂包作为战利品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虽然并非笔者收藏的最贵的藏品,也不是最老的藏品,但对于主攻美军军品收藏研究,同时也是退役解放军军人的笔者来说,却是目前最有意义的一件。

 

下篇预告


二战时期美军装备的几种主要的步兵背包就介绍完了。由于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并没有研发和装备新型号的背包,而是继续沿用二战时期的背包装具或者其改进版本。因此下篇将开始介绍越战时期美军的背包装具,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