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背景资料 > 新闻资料
  1. 内容

圣地巡礼:科布伦茨国防科技收藏中心游记

大概是德国境内最值得去的科技博物馆没有之一?

     其实4月份回来没多久图就已经修的七七八八了,至于为何拖到10月底才出文。。。有种病叫拖延症晚期。。。 

      时间倒退到2004年5月。

一个燥热的中午,彼时还是小学生的笔者怀揣着当月的零花钱走进报刊亭买到了04年6月号的《兵器》杂志,在下午的英语课上熟门熟路夹在习题册里偷偷摸鱼看几页。忽然被其中一篇游记深深震撼——从那天起知道了一个名叫科布伦茨的德国小城。

一晃十五年,彼时的小学生变成了在格子间搬砖的社畜。十五年间也走了不少地方,去了不少博物馆,而科布伦茨则由于种种原因和奇妙的巧合一再被搁置(咕咕咕咕咕)……

A (101).jpg

A (105).jpg

恰逢今年年初我司给派的出差任务繁重,因此攒下了不少调休。又加上在维也纳读书的女票即将毕业计划回国前再去德国玩一趟,这才又把科布伦茨重新拉回4月wish list。

毕竟拽着个会德语的做翻译比自己去德语区靠英语瞎摸乱撞省事多了!(小声)

在维也纳休整2天后笔者便搭乘OBB经萨尔茨堡-斯图加特,后抵达莱茵河畔的小镇科布伦茨。

顺带一提斯图加特-科布伦茨沿线非常推荐搭乘火车,提前订个包厢买好吃的喝的一路不要太舒服。到科布伦茨的最后50公里铁路基本是贴着莱茵河岸走,自然风景自不必说,还可以看到不少傍山的古堡,非常有情调.。

科布伦茨城规模不大,人口十万出头,总体感觉和国内的地级市规模类似。老城区集中了常见旅游景点,如德意志之角,威廉皇帝铜像,埃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等.

A (99).jpg

虽然城区人类活动也算频繁,但动物存在感异常高。除了欧洲常见的遍地咕咕兽,经常还能看到从河里爬上岸遛弯的鸭鸭大不咧咧地横穿公路。

A (97).jpg

A (98).jpg

笔者由于一路舟车劳顿加上抵达时间较晚便只选择了去城中心的圣心教堂稍事歇息。没成想恰好赶上驻堂的光头管风琴师为周末的音乐会准备曲目,甚是欣喜~~~

A (7).jpg

由于城区实在是不大,再加上直达公交据之前去过的小伙伴说异常难等(实际真的非常难等,差不多25min才发一班车)。笔者第二天一早便选择徒步前往河对岸的博物馆。

科布伦茨这间博物馆全名叫做德意志国防科技收藏中心(Wehrtechnische Studiensammlung,下称 WTS),隶属德国国防军装备采购办公室BWB。

该博物馆除了收藏职能也担负一定程度的军队科技教学任务,这也是其与常见的军事博物馆很不一样的地方。BWB办公地点应该就是博物馆隔壁的一些建筑,能看到不少军人出入其中。镇子上也经常能遇到出来喝酒吃饭的德军官兵。

A (100).jpg

步行穿过摩泽尔河桥,按照Google地图在高架桥左侧的航迹点兜了半天才在一幢小楼的侧后方发现了已经看过无数遍照片的浅蓝灰色大棚!十五年前那个在课上偷偷看杂志的崽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可以自己前来圣地巡礼,不禁鼻子一热。

A (96).jpg

A (94).jpg

WTS和以往常见的博物馆很不一样,没有高大宏伟的门楼,宽阔的广场和威严的岗哨。倒像个普普通通的汽修厂,连入口都小的可怜,非常随意又扭扭捏捏的既视感。入口侧面摆着两枚经典航弹、著名的鲁尔水坝毁灭者,非常抢眼。

A (95).jpg

进得门来是一间10平左右的房间,墙壁上挂满德军各单位徽章和一些联合演习纪念照(合照里有不少PLA,德国人的忠诚朋友2333)。博物馆没有售票员,坐在桌后的小哥仅负责问询及安保,腰上带着支HK P8手枪。

跟小哥唠嗑时脚下没注意,差点被墙角的手摇防空警报器绊倒。小哥于是特热情出来收拾顺便现场摇了两把给我俩演示效果……声音震的脑壳疼……

.A (13).jpg

在入口闸机投进3欧就可以愉快地进去浪啦!(顺便一提,04年游记的作者张强老师当时去的时候门票是1.5欧……15年间经历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各种金融因素,价格涨幅只有12块人民币,再对比馆内藏品简直天地良心!!!)

要进入大棚则需先穿过一个低矮的小厅,这小厅的“门神”可不含糊——一边是卡尔重型臼炮的600mm巨弹,另一边是俾斯麦号上SK-C/34型380mm主炮炮弹。

A (14).jpg

A (90).jpg

A (18).jpg

没错就是这个卡尔

200平出头的小厅里满满当当塞着各类各时期知名野战炮及小型人操舰炮,墙壁上则见缝插针地布置着火炮及弹药原理讲解的展板。信息量非常大!

这些陈列都是世界各国知名型号,书本网页上看过无数次的经典此刻就在眼前,简直是炮兵天堂!

A (21).jpg

A (23).jpg

A (24).jpg

A (22).jpg

A (89).jpg

A (31).jpg

A (88).jpg

A (87).jpg

        

进入主厅一切豁然开朗——左手边摆满了各类战车发动机,包括T34的12缸V2柴油机和豹2系列经典的MTU880系列柴油机等。配合墙后悬挂的原理解析及结构剖视图,可以浅显易懂地理解基本发动机工作方式。再里点的角落则是一排各类德军军用摩托车,包括常见的BMW R-12、R-80、R-65GS、MZ-500RA、KS-750、ETZ-250/A等,搭配穿长风衣的摩托兵蜡像很是带感。

A (41).jpg

A (86).jpg

A (42).jpg

右手边则是一排各类战车。除了一辆雷诺FT17算古董,几辆二战半履带&轮战外其他全部是战后车。 

A (15).jpg

居中则是一辆被纵剖成"标本"的豹1,可以迅速让参观者了解坦克内部基本构造、乘员分工、装甲布局及武器装备如何安置。

A (25).jpg

A (26).jpg

围绕这辆豹1则分别展示了其使用的各类弹药、装甲、履带及随车工具。尽管坦克块头不小,但其实内部由于各种设备占用,实际上留给乘员的空间捉襟见肘。

切开的装甲用显眼的红色标明其剖面,也可以看到设计者在防护和机动这两个矛盾参数中的取舍。二战元首动物园各型铁王八机动性不佳带来的机动不足恐惧症可谓非常明显了。

A (27).jpg

A (28).jpg

同样被剖的还有脚盆子驱逐战车和黄鼠狼1步战的前半截驾驶舱,方便参观者了解其内部构造。展品中间见缝插针地展示各种不同车型结构的履带板分解件、战车液压悬挂、车载通讯系统等附件。

A (38).jpg

021A0199.jpg

A (32).jpg

A (35).jpg

A (36).jpg

现役的奥迪军版SUV旁边放着某型轮战被打的筛子一样的侧门,做模型的朋友借此可以直观感受复合材料装甲板和防弹玻璃被弹药命中后的效果。

A (34).jpg

大名鼎鼎的FH-70榴弹炮。旁边的柜子里陈列着不同用途弹药。一抬头发现脑袋上面竟然还吊着一枚打开减速伞的攻顶末敏弹,爽到!

A (49).jpg

A (50).jpg

很遗憾的是恰逢馆内的夜战豹G, Sd.Kfz.141/3 III号喷火坦克及猎豹坦克歼击车外借他处(大概),因此二战履带战车类展品啥都没剩。但是其他二战展品也足够精彩。

难能可贵的是大件展品基本没有围栏,观众可以零距离感受钢铁猛兽的极致魅力。更爽的是由于该博物馆足够冷门,即便是周末,观展全程也见不到什么人,很大一部分时间展区里只有三四个人同时看展,不管拍照还是阅读展板都可以从从容容,体验相当不错。

二战其他战车还包括:广受欢迎的Sdkfz232八轮重型侦查车,Sdkfz-7/1四联20mm防空炮,战雷美系三级房最高效防空车M16,德军野战炮兵使用的Sdkfz-6半履带卡车和Sdkfz302歌莉娅遥控自爆车统统在列。

A (51).jpg

A (82).jpg

主厅同样还展出着多款战后德军试验车乃至现役车孤品,含金量非常高。仅有两辆的KPZ-70原型车其中之一即在此处,保养状态非常好(另一辆在Munster的坦克博物馆吃灰)。

A (43).jpg

A (45).jpg

A (104).jpg

脑洞大开VT1-2双120mm坦克歼击车总有种"反MS专用武器"的迷惑既视感,炮架的机械伺服结构性感异常,工业科技的美。

A (46).jpg

A (47).jpg

其他稀有车辆还包括EXF轮式突击炮,基于黄鼠狼步战底盘的VTS-1无炮塔试验车(隐隐有种M-1128 MGS履带版远亲的味道)。

国防军现役的拳狮犬8x8轮式装甲输送车和豹2一样出自名门KMW,模块化设计的后车身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快速更换。

A (37).jpg

现场展出的是容积高达14立方米的标准运兵版本模块,可容纳11人的步兵班及全套战斗载荷。这辆车的涂装非常有趣,顶甲和左侧车体采用沙漠迷彩涂装,尾部和右侧车体则采用标准北约三色丛林迷彩涂装,应该是为增强展出效果而做的重新喷涂。

A (39).jpg

通过敞开的后仓门可以观察其配置的防雷座椅、武器操作工位及位于前部右侧的驾驶位,可看到该车载员舒适度和数字化程度均不错。

A (44).jpg

并排停靠的绿色巨型履带步战则并不眼熟。通过查阅展板才知道这是联邦德国在冷战末期发展的黄鼠狼2步战原型车。因国内长期将黄鼠狼1A2简称为黄鼠狼2,故笔者看到标牌的时候还愣了一下。

A (33).jpg

黄鼠狼2于1982年立项,为适应冷战需求并全面替代大魔王黄鼠狼一代目。为了能与新一代豹2及PZH2000火炮协同作战,采用和豹2一样的MTU-883柴油机,能驱动高达44.2吨的车体跑出65km/h的高速。装甲方面要求正面可抵御BMP-2主炮的30mm弹药,全向抵御14.5mm穿甲弹。火力方面装了可容纳35/50mmRH503火炮的大型双人炮塔,后部步兵载员被压缩至6人。

A (92).jpg

由于该车造价过高自重过大(且无法由C130实施空运),加上苏联解体后战争形势及战术变化,黄鼠狼2和诸多冷战项目一样被草草放弃.德军装甲单位继续靠黄鼠狼1A4和1A5撑门面,KMW则开始另行开发模块化防护的PUMA步战车作为其继任.

A (48).jpg

展馆里最出名的装备之一:被切割完全的T-72M1教具,所有装甲均被拆除,仅剩下基本的金属骨架,可以清晰看出车内设备、构造及弹药储存方式。作为冷战国防军教具可以研习苏俄新一代战车的技术特点与设计理念。

A (40).jpg

同样被做成教具的还有一辆收集自东德陆军的T-55AM2。

A (78).jpg

豹2第二批次原型车上高挂着豹2生产型的照片,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与大货的各类改进变化.

A (80).jpg

021A0326.jpg

A (83).jpg

这个部分其他零碎产品还包括几款冷战西德炮兵雷达、鼬1空降战车原型车和几款履带工程车,概略看一眼收工。旁边大块空地根据地面履带印迹来看应该是停放夜战豹G的地方(对的,Koblenz的这辆豹子还是有自主动力的)。

A (84).jpg

微信截图_20191024173639.jpg

如此规模的展品即便走马观花也已经耗去一个小时多,而这仅仅是大厅展区的三分之一不到……正待笔者稍事休息准备挺近空军展区时,一位路过的白发老者操着浓重英式英语提醒我们”楼上还有5层一定要抓紧时间,不然要后悔的!” (其实应该是4层半,但还是体会到什么叫绝望)

8说了,继续冲!       

空军部分塞的比陆军部分还满。展品鳞次栉比,多到馆方需要拿铁杆划出条小路方能安全穿行其中,真实体验了老鼠掉米缸的刺激感!得益于两德分裂的历史,德国人的博物馆是少见能同时搜集到冷战东西方阵营同代经典装备的地方。        

巨大的Mi-24P(雌鹿F)武装直升机是雌鹿系列中火力最强的型号。炮手座舱玻璃上很恶趣味地贴了个卡通幽灵贴纸,幽灵空洞的大眼睛和突出在座舱上方的发动机罩居然有几分相似,迷之可爱。

A (91).jpg

A (54).jpg

为了弥补早期雌鹿机头12.7mm炮塔火力不足的问题,米里设计局(终于)为Mi24P集成了一门GSH-30-2双联30mm机炮(口径即正义!)。但因火炮尺寸巨大且后坐力过强只能固定安装于机身侧面。

A (55).jpg

展出的这架Mi-24P的火力堪称变态,机体短翼上集成了4枚9K114反坦克导弹,两个UB32火箭巢和一个GUV8700转管机枪吊舱(1挺4管12.7,两挺4管7.62)——笔者在网络游戏WarThunder里驾驶AH-1遇到雌鹿从来都是麻溜蹿(根本没得打啊!摔桌!),乖乖滚去欺负对面的小羚羊和休伊……

A (58).jpg

A (59).jpg

其他大件电吹风还有东方阵营常见的Mig21及Mig23。展出的这架Mig21加挂了前线航空兵爱用的火箭助推吊舱,方便其紧急升空迎敌。其挂载的AA-2D(R-13M))红外格斗弹外形颇有西味,要不仔细看差点认成同时期常见的AIM-9D响尾蛇……

A (60).jpg

A (63).jpg

西方阵营展品也是非常丰富。阿尔法喷气教练机&轻型攻击机采用绿色迷彩涂装,小巧可爱。在机腹还吊挂了德发554机炮荚仓.。

其他展品还有世界第一款采用燃气轮机的云雀II直升机,幻影III战斗机,半边机翼挂在墙上的C-119运输机等。还包括了007雷霆谷中邦德使用的单人迷你武直原型Wallis WA-116 “Little Nellie”,德国VK191垂直起降战斗机原型机。

A (64).jpg

A (5).jpg

A (6).jpg

紧靠墙根的则是欧洲战机EF2000台风之父:三架F-104 CCV技术验证机之一的98+36号机。

A (61).jpg

A (16).jpg

A (62).jpg

 CCV:Control Configured Vehicle为1974年德军开始的战机电传操控系统测试计划。

之后四年的时间里三架基于F104G改装的验证机进行了数百次不同配置的飞行测试,其数据成果最终为EF2000的鸭翼操控系统奠定了设计基础.

A (11).jpg

在这些飞行器之间见缝插针地展示了飞行仪表、航空发动机、航设备、武器挂架、弹射座椅、飞行员装具等航空相关的零碎,品类异常丰富。多走一步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展品,国内的常规观展经验已经有些应付不过来了!

B (12).jpg

B (46).jpg

A (57).jpg

现役的KEPD 350金牛座巡航导弹为欧洲近年的现役装备,由知名厂商欧洲导弹集团MBDA研制(MBDA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雷声的第二大导弹制造商)。

A (56).jpg

A (4).jpg

A (10).jpg

韩军金牛座的列装仪式上,灰绿色蛋体喷涂”枕戈待旦”的汉语字样,恍惚间以为是PLAAF的歼16(大雾)…

该弹采用模块化设计,用于防区外对纵深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打击。除了优秀的超低空地形跟踪技术,其还使用高效的多级战斗部,具备非常出色的侵彻性能。韩国空军也采购了一批KEPD 350装备其F-15K机队,有说法是为了应对曹县深挖的坑道工事和ICBM发射井。金牛座旁边放着他的老前辈,二战期间的商船杀手亨舍尔HS-293遥控制导炸弹。        

A (53).jpg

再远处,橙色的阿帕奇模块化撒布器也是欧洲多国空军的现役装备,由法国SCALP EG”暴风阴影”巡航导弹发展而来,同样由MBDA制造。APACHE为Arme Propulsee A Charges Ejectables,”抛射子母弹药动力推进武器”的法文缩写。其弹体外形设计及材质均考虑隐形性能,动力系统也加强了热信号抑制技术。同时其采用了模块化结构设计,基本型采用反跑道战斗部,可以高效破坏敌方机场跑道。        

A (52).jpg

A (2).jpg

德军现役狂风ECR(Electronic Combat / Reconnaissance)战机配备的TSPJ电子战吊舱也在陈列。狂风ECR可以看做德版野鼬鼠,携带AGM-88反辐射导弹执行防空雷达压制任务,因此需要由额外的外挂吊舱提供更强的电子战能力。其外形与美制战机上常见的AN/ALQ-118电子战吊舱类似。

A (1).jpg

隔在空军海军展区中间的则是各类导弹及防空武器,小到防空机关炮、SA-7(9K32)、SA-16(9K 310)等多型单兵肩射防空导弹,大到二战德国128mm Flak40防空炮和各类对空听音照明设备一应俱全。其他展出的包括熟悉的各类苏俄&西方空对地&空对空导弹,无控火箭等,大部分都做了剖面和分类展示。

A (65).jpg

A (67).jpg

A (66).jpg

A (69).jpg

A (68).jpg

A (71).jpg

A (70).jpg

海军部分,用三个字评价则应该是”小而精”,数量不多但质量取胜。        

A (3).jpg

从F220科隆号反潜护卫舰上拆下来的DCN 100mm L55速射炮及其自动装弹机异常巨大(其后继型号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PLAN,之后的国产化版本便成为了我军052C型驱逐舰的主炮) 。

A (8).jpg

科隆级为西德海军于20世纪60年代建造服役的首款自制护卫舰,也是德国海军二战后首次制造大型战舰尝试的成果。其设计方面较为激进,首次在战舰上采用了柴燃联合动力方式(两台博朗-包维利燃气轮机搭配四台MAN柴油机),从而保证科隆级能轻松飙出34节的最高航速。

A (73).jpg

100mm主炮自动装弹机脚下陈列着两款北约现役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小巧可爱。

A (77).jpg

二战末期的XXVII B型海豹式(Seehund)二人转(大误)潜艇异常可爱,比一条普通游艇长不了太多。

A (9).jpg

战争中没怎么派上用场的小把戏在战后倒是活跃不少,除了在法国海军服役多年测试各种水下/水面武器。1953年还远涉重洋赴美国圣迭戈海军基地协助测试港口安全及防御体系(珍珠港后遗症???)。

A (76).jpg

袖珍潜艇前则陈列着多枚不同规格的鱼雷。除了展出了二战德军潜艇标配的G7e鱼雷和现代化的机载反潜鱼雷,还展出了一枚黄色的训练雷,还专门放出了充气回收囊,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演习后如何回收教练蛋。

A (75).jpg

AK-630则是苏俄舰艇前代通用近防转管炮,诨号红色密集阵,我军进口的现代级驱逐舰就装备该款近防炮。

A (74).jpg

WTS展出的这门AK630被拆卸得非常彻底,仿佛标本一般,除了分离了炮塔外壳和输弹带,还展示了平日见不到的安装在舰体内的射控系统模块。浅黄色涂装的操作台非常Russian,上面密密麻麻分布各种控制按钮和暗橙色的雷达荧光屏,非常有战斗代入感。

A (72).jpg

海军部分折过去还有一些零碎的展品。

拐角后有一排奇怪的设备,走进一看原来是德军的多款试验型电磁炮,轨道炮和线圈炮都有。视觉上来说线圈炮更像是能实装的一门”炮”。轨道炮则更像是工厂的某种奇怪机床。电磁发射技术经历这么多年开发依然存在各种瓶颈,若取得突破性技术必将改变未来火药战争的形态。

A (81).jpg

大厅部分观展结束,已经足足耗去了3个多小时…....时候不早了,要上楼了!!!        

二三四楼采取的是以小房间进行分类展出,涉及小到衣帽大到战机雷达的各类展品,鳞次栉比目不暇接。        

单兵装备部分占用了多个不同的房间和走廊橱窗,包含了常服,作战服,盔帽,鞋靴,防弹器材,携行具,急救装备和食品,类目海纳百川,德军为主,部分NATO和苏联装备。

A (85).jpg

二战德军版CTB V3和IFAK(笑),旧式金属注射器非常朋克!

B (58).jpg

各类盔帽,从尖顶盔到现代芳纶盔,品类齐全。苏式编织安全帽在其中异常另类.....

B (57).jpg

一战德军金属胸甲,玩过战爹V的玩家应该非常熟悉。

B (60).jpg

除了作战服外的其他被服也是军队形象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个展柜展出了从鞋拔子鞋油鞋撑 内衣内裤 领带夹到PT装 雪套 睡袋等全套冷战西德单兵被服。不禁感叹当兵也是一挺折腾的事233333

B (61).jpg

B (59).jpg

B (15).jpg

冷战和现代德军口粮,品类上感觉比美军的MRE更丰富,锡箔容器也更方便进食,旁边还展示了配套的炉头和燃料,毕竟hot chaw才是战斗力的第一保障嘛!

B (70).jpg

现役德军被服修补套装??23333。展示了目前德军装具被服上常用的塑料扣具。

B (71).jpg

B (72).jpg

这个展柜非常酷炫,从叠凯夫拉纤维布料开始,到压模,打孔,喷漆,全程展示了现代防弹头盔的制作流程,这很德式。

B (73).jpg

德军现役的破片服和IDZ承载背心系统。

B (16).jpg

B (62).jpg

又是德式展板,把作战皮靴拆碎了给你看,每块皮革怎么切,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一一排开,非常好的科普。


中小口径火炮部分则分为反坦克炮,步兵小口径火炮和小口径机关炮三个大类。

B (55).jpg

反坦克部分依旧发挥德国人的强迫症式整理法,分别整理出反坦克地雷,反坦克枪,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炮几个大类。部分型号和上面展示的靴子一样做了完全分解......行了知道你们德国人好这口.....

反坦克火箭部分,RPG和铁拳系列必不可少;反坦克导弹部分则是米兰,霍特,陶和一票苏制反坦克导弹的天下。

B (52).jpg

B (53).jpg

B (54).jpg

反坦克炮部分也异常精彩,从37mm小水管到二战德军标准反坦克炮Pak43 Pak50等一应俱全,部分中小口径火炮还配足了炮班运维附件,对于炮兵的了解会更多一些。其他还有几个房间分别展示了小口径机关炮和迫击炮/掷弹筒/枪榴弹/榴弹发射器等装备,细看非常需要花时间。

B (64).jpg

B (44).jpg

B (56).jpg

B (63).jpg

B (69).jpg

B (68).jpg

B (66).jpg

莱茵金属制作的猎豹35mm高炮1:1全内构透明模型异常漂亮,内部结构展示非常清晰。有句讲句,德国鬼子在做展示教具这块确实蛮厉害的……

这个房间则单独展示了转管/转膛炮体系。从最早的手摇加特林机枪推车,诺登飞多管炮(北洋水师当年也曾采购)到现代著名的M-61A1机炮,德发552/554系列机炮,阿登30及多种苏联转管枪炮均一一在列。

B (1).jpg

B (2).jpg

B (74).jpg

其中一门M61还专门安装了电马达,游客踩住踏板通电就可以看到其炮管及做好切面的炮膛机构缓缓转动,非常方便理解加特林武器工作原理。

其余多个房间还按用途分门别类展出了各类军用光电设备,是器材爱好者的不二天堂!!!各种苏制观瞄器材,战车潜望镜,单兵夜视仪,红外大灯等玲琅满目充盈其间。

B (45).jpg

B (49).jpg

B (50).jpg

B (47).jpg

B (51).jpg

法国THALES为虎式武装直升机研制的TopOw头盔瞄准具,两边的光学镜头十分科幻,其造型也为不少科幻作品所借鉴。

B (48).jpg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配套的IHDSS头瞄系统,哈利王子阿富汗服役同款~(GI的王老师前些天可算收到了一顶,羡慕嫉妒!!)

二战德军标志物之一的手持合像式光学测距机也收藏了多个不同型号,有几款还做了剖面展示光路原理。早年该设备也是战舰火炮的重要测距设备,之后被更先进的雷达及激光测距仪取代。

B (11).jpg

其通过调整测距机里的棱镜&反射镜将两个通过取景窗看到的影像叠加在一起,然后从测距机的刻度上就可以读出对应目标的精确距离。

B (30).jpg

B (28).jpg

各类德军战车炮长镜,车长周视镜,单兵激光测距仪和激光照准机......看得头昏眼花

B (31).jpg

B (32).jpg

B (29).jpg

B (33).jpg

TVP-405等西德无线电测向装备用于当时的反间谍侦测任务,可以在不少反映冷战谍报斗争的电影电视中见到。

B (27).jpg

B (24).jpg

 大名鼎鼎的魔盒:二战德军恩尼格玛密码机,还专门拆出了一组密钥棘轮展出。电影U571中还相当青涩的影帝马修麦康纳执行的任务就是抢夺该密码机从而破译德军通讯密码。

B (25).jpg

A (17).jpg

其他通讯和电子设备也拆解的相当完整,很多多芯数据接口还打开盖板展示其中的排线。恍惚间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大学现代录音技术噩梦般的硬件实操课现场,总觉得手头需要一支电线剥皮器和一杆电烙铁......

B (3).jpg

B (36).jpg

B (37).jpg

B (38).jpg

B (26).jpg

广泛装备北约战斗侦察机的KS-87B胶片照相机也拆成单机头,托架和胶片盒分模块进行了展示,芝加哥航空工业公司荣誉出品~

B (42).jpg

B (13).jpg

B (14).jpg

除了展示了多款不同型号的侦察照相设备,还难能可贵地展示了由这些机器拍摄的航空侦察照片及判读器材,方便观众理解不同照相侦察方式及不同分辨率设备的工作状况。

B (43).jpg

B (41).jpg

各类军用电话及交换机。在没有数字化以前全靠这些古朴的玩意实现通讯联络。灰色这款是海军战舰上使用的手摇式电话。

B (21).jpg

B (22).jpg

B (23).jpg

狂风IDS战斗机配备的雷达系统组件也全部拆解出来分别展示。万万没想到雷达主机和天线后面还有这么多鸡零狗碎的附件支持其运转,由此可见现代航空电子设备的复杂程度。

B (39).jpg

二战版JDAM:弗里茨X无线电制导炸弹也拆开了后半截屁股,展示其无线电遥控及导航组件。

B (34).jpg

B (35).jpg

应该是英军闪电式截击机上拆下来的某个航空仪表“禁止把玩!像拿鸡蛋一样拿着它!”大概也就英国人能以这种戏谑的口吻写设备警示标语了吧hhhhhh

B (40).jpg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难得一见的军用指挥地图设备。此类设备往往配置于指挥车/指挥机中,方便参谋人员进行图上作业,也可让指挥人员迅速便捷了解到部队部署情况。

一个军事综合博物馆,怎么可以少了枪???

枪械部分WTS的展品质量也保持着其优良水准,由明斯特大学武器制造专业教授负责技术整理,BWB负责保养修缮。同样采用分区展览的方式——除了加盖的5楼展出的早期燧发枪、手枪、近现代冲锋枪、步枪及多款试验原型枪外。其他均按专题在其他楼层分房间&分展柜进行陈列,涵盖近现代狙击&反器材步枪、精确射手步枪、轻重机枪、榴弹发射器等分类,牛逼Plus!

由于篇幅原因此处略过,详情高清大图可见我微博单独整理的这篇图文: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371003097677800

B (17).jpg

B (18).jpg

B (19).jpg

结束枪械部分的旅程后,本次观展结束。总计耗时将近8小时,基本没歇脚(微信步数破3W了……我要这腿有何用!!)。不过念在能与如此之多的经典展品共处一室,无人打扰,看时光静静流淌,也算是幸福感爆棚了~~~

和门口小哥道别时小哥友情提示博物馆出门右手边的军事书店务必要去!结果当天恰逢书店歇业$%#&@#(+%^......

B (10).jpg        

为了不留遗憾,笔者在第二天离开科布伦兹前挤出两小时再次拜访了书店。

本来以为一家入口只有一扇门大小的书店”平平无奇”,进了门才知道这和背后的博物馆一样又tm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地界!

整个书店内部居然有300多平!几个小隔间里分门别类整理着战史、纪实文学、单兵装备、战术、枪械、载具甚至模型制作等各类军事书籍,也包含不少老旧过刊。笔者甚至找到了一本1980年的日本战车杂志……店里也有一排展架用于陈列各种军事拼装模型(能看到三角号手和正德福也是非常666了,国产品牌の成功逆向输出……) 。

店主是一对德国老夫妇,1982年博物馆建馆时就在此开店。夫妻两人也是异常热爱军事,讲起来头头是道。两位老人记忆力也非常惊人,对应装备&战史书籍的位置可以精确到书架层数.。由于行程紧张来不及细挑笔者只选取了两本北约战车冬季演习的图册并暗暗记住下次来扫货时一定要留够时间!!!

B (5).jpg

B (7).jpg

B (6).jpg

B (9).jpg


观展贴士:

小城科布伦兹没有机场,交通方式只可选火车或自驾。搭乘DB从斯图加特&法兰克福方向出发约2小时可达Koblenz HBF,科隆方向过来则只需约30分钟。

A (103).jpg

WTS开放时间为早10点-晚6点,周一及每年12月24-26,12月31-1月1日闭馆。为了保证观展体验,建议在Koblenz预留至少2个白天的时间。酒店推荐订在摩泽尔河边,一来进老城中心游玩休闲方便,吃喝不愁。二来去博物馆步行约20min可达不必去城中交通总站等坑爹公交。

        博物馆方面——

展板均为德语,建议手头准备小开本工业德语字典,或者带一个人肉翻译机。再次感谢弱小无助但能吃还骚的人肉翻译机小王同学(笑)

A (79).jpg

        拍摄装备方面——

单反相机建议准备2-3张32G高速卡(笔者此次拍摄约750张左右,基本填满两张32G卡)、2-3块备用电池。镜头方面推荐35mm以下大光圈镜头搭配偏光滤镜解决馆内部分陈列照明不足及玻璃反光的问题。食物及饮用水也须提前在市内备足,展馆内部及周边无任何商超,不带吃喝逛8小时实在是太考验自己了……毕竟是出来玩,别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

(全文完)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