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特种作战 > 部队与人物
  1. 内容

消失的军队系列:“红色白鹰”——波兰人民军的单兵装备

这是消失的军队系列第四季第三集:波兰人民的单兵装备。波兰的单兵装备虽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很陌生,但在当时是影响了整个华约世界的。

消失的军队系列是我们对于历史边角料的热爱而发掘的那些离我们并不遥远,且并没有经历战争却走向消亡的军队的故事。

接上一篇:https://www.junpin360.com/html/2021-01-14/8194.html



又到了喜闻乐见(并不)的单兵装备环节,我们要来看对华约各国都产生不小影响的波兰单兵装备。

Picture 1.png 

套上网罩、涂有“皮雅斯特之鹰”的Wz.67钢盔是LWP的最著名标志。

 

DeviantArt用户还原的边防部队Wz.68冬季作战着装,只可惜腰带和防化装具包配错了。

不论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还是东德,实际上整个华沙条约国在携行具上的形制离二战时代的主流不远,基本是Y型背带嫁接步兵行囊、弹药包、防化装具包、工兵铲和单兵急救包等形式,而且(除苏联和匈牙利外)大都经历了或皮革、或亚麻再到尼龙材质的转变。

 

Wz.68背带

 

Wz.84背带,与前者相比除材质有变外,构造几乎没有改动。

 

与东德人民军M58背带的对比。

 

Artstation画手Nopanut Phetkaew绘画的LWP步兵行头,足够一目了然。

 Picture 8.jpg

与DeviantArt用户MazUsKarL的对比(多了柄I型东德AKM枪刺。)

 Picture 15.jpg

全貌。

 

Wz.58时代的步兵行囊。

 

Wz.67步兵行囊,可用作斜垮式肩包。

 

同上,内部。

 

东欧剧变前夕发配的Wz.89行囊,是波兰人民军唯一一款拥有独立背带、无需与Y背带固定的军用背囊。

鉴于波兰Wz.58步兵靴与捷克斯洛伐克篇提到的Vz.60大致相同,本篇不再细说。反而容易与对苏联SSh39/40混淆的Wz.67钢盔必须得说明一下,因为它并不是对前者的直接效仿。

 

Wz.67/75钢盔。

 

同上,宪兵版本。

 

阿拉伯之春时候还见到有佩戴Wz.67的埃及军警。

Wz.67在工艺上更接近1931年设计的Wz.31的延伸,护耳部分较SSh40要稍微持平(后来的Wz.75在这点则变得类似),内部采用工艺进一步简化的德式皮革悬挂。不止如此,二战前的Wz.31比SSh39/40更早拥有三点式悬挂的特征,只是战后存在大量套用缴获或仿制M35/M42/M44悬挂的例子(也因此称作Wz.31/50)。

 

Wz.31

 

Wz.31战前版及1950版的悬挂对比。


在进入作战服环节前我们先看几样必要装备:

 

波兰生产的II型AKM专用6H4枪刺,如今也是市面上最容易找到的版本。

 

6H4枪刺是现代军用刺刀的里程碑杰作,加入了求生刀的特性,除刺杀外还可用于锯木、剪铁丝网等协助修筑工事的功能。加上价格相对便宜,在国外的越野爱好者群体内大受欢迎。

 

6H4目前还没完全退出波兰现役。

 

SzM41防毒面具,苏联ShM41(GP-5)在华约集团内的第一款授权生产版。为应对核战争的可能,整个ShM家族产量庞大,至今还在东欧各国有着仿佛用之不尽的库存。波兰版本的金属部件加工水平要胜于东德及苏联版,价格方面也因而稍高。

 

因ShM防毒面具无通话膜的缘故,不方便佩戴者互相进行沟通,波兰随后研发采用六点式固定带的MC-1防毒面具,通用40毫米华约制式GOST接口。只可惜1970年代下半部分开始出现质检问题,市面上现有的存货或多或少都可靠性堪忧。

 

波兰Wz.63伞兵盔,但最大的用户是东德第40空降营。

 

以及东德边防军的传令员(Kradmelder)。

说到对华约影响最深刻的,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首先在波兰普及的雨点迷彩。

二战中的波兰人并非只在“市场花园”行动期间穿戴迷彩服,那些在东线作战的同胞们就缴获过为数不少的德军野战伪装。更别忘了波兰人民军1943年成立的特别独立营(Polski Samodzielny  Batalion Specjalny,PSBS),他们在苏联NKVD的训练下精通侦察、敌后破坏和游击战,装备的也是苏式“变形虫”迷彩的MK或MKK罩衫。

结果跟捷克斯洛伐克一样,波兰在战后对德式裂片迷彩和湿地迷彩进行仿制,但同时也自主研发了一款卡其色背景上点缀暗蕨绿叶片纹路的侦察兵迷彩,得名“欧芹叶(Wz.53 Piertruszka)”。

 

Wz.53“欧芹叶”。

 

实物。(只能找到这个像素……)

 

转让给罗马尼亚人民军的Wz.53(背景是捷克斯洛伐克版“湿地”迷彩)。

“欧芹叶”在侦察单位短暂装备后便全数转让给罗马尼亚,如今一件不带罗马尼亚人民军质检盖印的“欧芹叶”在收藏品市场上非常罕见(这个故事留待将来在《消失的军队·罗马尼亚人民军篇》里细说,因为与这款迷彩相关的大部分趣事都发生在其奥塞斯库的地盘里)。

到1956年,在充分实践过德式裂片及湿地迷彩过后,波兰开始把经验投入开发下一款新式迷彩的项目内。裂片迷彩上的雨点状纹路被认为有一定程度的科学,继而为华沙条约国首款雨点迷彩Wz.58 Deszczyk作好铺垫:与需要顾忌苔原荒原环境迷彩无法通用的苏联不同,其它华沙条约成员国的地理面积相当有限,理论上做得到一款迷彩就足够全国大部分环境的作战所需。

 

Wz.58夏季作战服。

 

冬装。

 

冬装内部。

Wz.58分为棕绿色背景或蓝灰色背景两款,雨点纹路一律为暗棕色,粗细教更为人熟知的东德版要细长,后期版本的斑纹两端形状较为尖锐。即使放到那个时代来说,雨点迷彩的环境融入度并不是表现最好的,但相当适宜落叶乔木密布的地形,对于伏击作战时隐藏人体轮廓的作用也算足够。况且华沙条约国成立之初担忧的首要问题是北约的潜在入侵,不存在美军那种抵达第三国后就得换装更适宜迷彩的顾虑。

 

“青蛙”, 1960年代短暂装备

1960年代开始,人民军向空降部队和特种单位发布带煤炭黑及橘橙黄色斑相间的斗篷、雨衣、罩衫及作战服,这种没有官方识别号的迷彩被官兵们称作“青蛙(Zaba)”,有时连降落伞也弄成这种样式,方便落地后即兴改作其它伪装物。

 

MORO,边防军及安全部队版本。

 

MORO,执法部门及“左莫”版本。

内政部(MSW)、边防军(WOP)、“左莫”起初曾跟陆军同样采用Wz.58雨点迷彩,1968年后才专门针对这些单位(还有原先并不穿着迷彩的狱警和消防兵)发放新式的“莫洛”迷彩。

所谓“莫洛”/“MORO”,全称“matrial odziezowy roboczo-ochronny”,照字面翻译成中文即“工作保护服”之意。虽说听上去可能会让我国军迷第一时间想起不怎么高大上的劳保服饰,但在波兰,这种点缀暗蓝色蠕虫状纹路的服饰长期代表着对异见者重拳出击的暴力机构。

 Picture 38.jpg

MORO迷彩Wz.68冬季大衣。

 

带有MORO迷彩的防化装具包。

到东欧剧变前夕,波兰人民军正逐步用Wz.89迷彩取代Wz.58,特征为浅绿色背景加上深绿色蟒蛇纹——这也是为什么Wz.89会被西方收藏家称作“蟒蛇”迷彩的原因。虽说波兰这次的确给这种迷彩冠上“青蛙”的称谓了,可官兵们照样自创出“豹纹”迷彩的说法(维基百科上的词条也干脆叫做Wz.89 Puma)。

 

Wz.89 Zaba,被士兵们称作“蟒蛇”。

 

Wz.89野战风衣。

1993年,波兰共和国用1960年代研发的实验型“花瓣”迷彩方案该进成全面换装的Wz.93 “黑豹(Pantera)”,自此人民军时代的所有作战迷彩告废。

 

1960年代试验的“花瓣”迷彩,之后用在利比亚发来的军服订单上。

 

Wz.93 Pantera。

 

Wz.93作战服。

波兰篇到此结束,敬请期待下一季的《消失的军队》。w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