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作战装具
  1. 内容

解放军1995式单兵携行具

  在前不久举办的北京国际军事后勤装备展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军品吸引了不少军事爱好者的眼球。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展会上出现的国产单兵携行具了。   所谓单兵携行具,是指

   在前不久举办的北京国际军事后勤装备展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军品吸引了不少军事爱好者的眼球。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展会上出现的国产单兵携行具了。 

  所谓单兵携行具,是指单兵在作战、训练、值勤时携带个人装备品的制式用具。单兵携行具的作用非常重要,能够提供弹药、防护装备、急救和军需保障品等作战及生存所需物品的基本供应,被称为“军人的百宝囊”。对士兵来说,先进的单兵携行具不仅能减少体力消耗,还能有效提高战斗力。我国自民国以来,军队先后装备过若干种携行具,其中不乏颇具特色的经典之作。 
    历史的踪影 
  中国军队装备制式单兵携行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当时,在天津小站训练的袁世凯新军就装备了“弹药携行具”,以配合新式后装步枪的使用。这种所谓的“携行具”相当简陋,其实就是两条棉帆布制的弹带,一条斜挂在肩上,另一条系在腰间。民国初年,各派军阀势力都没有配发统一的单兵携行具,所有装具都因地制宜自行生产和筹措,式样和材料各不相同。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几个德式师配备了比较正规的制式单兵携行具,标准配置为子弹带、水壶套、杂物包和防毒面具包,但仍为中国军队传统式样。 
  除德式师外,当时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就是驻印军队了。驻印军队使用最广泛的携行具是英国提供的1937式携行具,中国驻印军队士兵使用最普及的弹药携行具是容积很大的MK.3型通用弹匣包,因为其兼容性极强,无论是恩菲尔德步枪的弹药还是布伦机枪的弹药都能携带。 
  依然处于“小米加步枪”状态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一直没有正规的携行具可用。 
  解放战争期间,接受了大量美援的国民党军队基本配发了以X形背带和帆布腰带为基础的全套美式单兵携行具。当时,解放军战士的装备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改善,配发了帆布腰带和挎包,弹药携行具则以传统的弹带为主,部分为缴获的皮制弹匣包(可装M3或“斯登”冲锋枪的长弹匣)。 
    曾经的记忆 
  全国解放以后,自1950年开始,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改善,解放军(包括入朝的志愿军)逐渐配发了结实耐用的军用挎包及手榴弹袋等携行包具。至于各种枪械的弹匣/弹鼓,则放入相应的弹匣包/袋中携带。 
  1956年,7.62毫米56式半自动步枪及56式自动步枪设计定型,部队遂配发了两种相应的胸挂式弹药携行具。其中,56式半自动步枪弹药携行具为自行研制,可装10个20发弹匣;56式自动步枪弹药携行具则仿自AK-47的弹药携行具。56式自动步枪的胸挂式弹药携行具共有3个弹匣袋,可以放3个30发弹匣(单兵携弹量为120发,共4个弹匣,胸前3个,枪上1个)。原版AK-47弹药携行具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装卵形手榴弹的小袋,但由于木柄手榴弹在解放军官兵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我军依然保留了手榴弹兜,可装木柄手榴弹。当然,弹药携行具两侧的手榴弹袋也不会浪费,可以放枪油壶、急救包、零散子弹等小件物品。因为这种胸挂弹匣袋必须用绑带在背后固定,因此常常需要战友帮忙检查是否牢固。 
  由于56式系列步枪使用相当广泛,因此很多人都熟悉上面提到的那种弹药携行具。然而,中国军队装备过的另一种弹药携行具恐怕就知者寥寥了。这就是在解放军历史上昙花一现的63式自动步枪弹药携行具。1963年,新研制的7.62毫米63式自动步枪正式定型,专门设计的弹药携行具随之下发部队。与我军历史上使用过的各型弹药携行具相比,63式步枪弹药携行具最大的变化就是将背带、帆布外腰带、弹匣包及手榴弹袋合为一体,携行时只要背上背带,再系好外腰带就行了。这种弹药携行有6个弹匣包和4个手榴弹袋,完全可以满足作战的需要。随着63式自动步枪于1978年退出了现役,配套的弹药携行具自然也废弃了。这样,落后的胸挂式弹药携行具便成为我军惟一的选择,并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按理说,有关部门当时已有研制63式自动步枪弹药携行具和仿制美军弹匣包的经验,应该彻底改变“分件单挂”、“绳捆带绑”的落后携行方式。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解放军战士依然处于“五花大绑”之中。有人数过,绑在战士身上的带子至少有十几条,如背包带、手榴弹兜背带、胸挂式弹药携行具背带、挎包带、水壶带、枪带……这些带子不但互相干扰,而且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就连喝口水也要把所有的带子都重新调一遍。因此,当战士们身上挂满各式零碎后,别说训练作战,就是长途行军也会疲惫不堪。 
    承载新的希望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多次论证和综合分析,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终于在1991年研制出我军第一代组合式单兵携行具——91式单兵携行具,并装备部队使用。 
  这种携行具全部采用国产涤纶小帆布制成,又轻又耐磨,防水性也不错。全套携行具由战斗携行具和生活携行具两部分组成。 
  战斗携行具又包括弹药携行具和作训包。弹药携行具由两个前片和两个后片组成,前后片通过侧面交叉的圆绳带及肩部两个肩带相互连接。前片设有4个7.62毫米56/81自动步枪弹匣包,后片则有4个手榴弹袋和1个水壶套。使用时,首先穿好弹药携行具,扣好胸扣,然后利用两侧的松紧调节绳调整胸围,用肩带调节长短。作训包采用双肩背形式,里面有分隔布,使物品摆放有序。在包的前面附设有一个小袋,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耳囊。通常情况下,作训包里可以装一把折叠军锹、一副防毒面具、一日份的单兵野战食品、急救包及水壶。作训包的携行方式有两种:双肩背或是和生活携行具组合背负。 
  生活携行具其实就是一个大号背囊,分为寒区背囊和温区背囊两种。背囊上下设有开口,便于取放物品,上开口处缝有用于调节容量的尼龙绸加长袋。在背囊两侧附有耳囊、水壶袋和防毒面具袋。需要说明的是,背囊的总容量很有意思,温区为60升+10升,寒区为79升+10升。为什么呢?因为上面的那个尼龙绸加长袋可以根据需要多放出10升空间,不用时再收回去。按照规定,背囊内放大衣、被子和备用服装;两个耳囊装鞋及个人生活用品;下面的两个侧袋放防毒面具和水壶。金属内背架是这种背囊的一大特色。内背架可以增加背部的刚性,有利于背部力的传递和重心平衡,使重量在人体上均匀分布,降低了对人体呼吸和肺功能的限制。此外,背囊与人体之间还设有两条背垫,使背囊与人体保持一定距离,便于通风透气。 
  可以说,91式单兵携行具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军单兵携行的“分件单挂”、“绳捆带绑”的落后方式,标志着中国军队的单兵携行具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不过,与外军同时期的单兵携行具相比,91式单兵携行具仍存在不少缺点,如:正面不能调节;扣环容易松动;水壶袋设计不合理,只要靠墙坐着或躺下就会硌腰,而且只能装下老式水壶。 
  几年后新型5.8毫米枪族开始陆续装备部队,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单兵携行具——95式5.8毫米枪族携行具。这也就是被民间的军事爱好者们广泛称为95式携行具。 
  5.8毫米枪族携行具全部采用涤纶制成,由战斗携行具和生活携行具组成。与91式相比,5.8毫米枪族携行具设计得相当人性化,更多考虑了作战使用中的因素。水壶套体积增大,并且放到了腰带前边,既避免硌腰又方便取用,使战士行军作战时也可以随时补充水分。此外,弹药携行具附带的功能组件也比较多,而且预留了不少外挂组件的接口,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扩充新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战斗携行具没有采用91式那种通用型设计,而是按照任务性质分为5.8毫米步枪手携行具、狙击手携行具和机枪手携行具。当然,每种战斗携行具的具体配置也不尽相同。一套5.8毫米枪族携行具通常包括:肩带、携行腰带、弹匣包、防毒面具包、水壶套、昼光瞄准镜袋、手榴弹包、刺刀板(挂刺刀用)。其中,手榴弹包为木柄/卵形手榴弹通用型。近年来,5.8毫米枪族携行具已经批量装备部队。然而,相当一部分携行具上却没有水壶套和防毒面具包。有人分析,可能是战士们已经习惯了将水壶挎在肩上,而且现役的腮式防毒面具均自带挎包,所以在综合考虑后就取消了这两个组件。 
  实践证明,5.8毫米枪族单兵携行具的性能超过了美军ALICE系统,完全可以满足部队的需要。当然,和MOLLE、SPEAR等美军新型携行具相比,我们的装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据有关人士透露,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已在5.8毫米枪族单兵携行具的基础上研制出更先进的单兵携行具,并在部队中试用。出于种种原因,这种携行具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让军品迷们望眼欲穿。看来,我们要等到这种携行具正式列装后才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了。 
  由于这套携行具方便实用,造型又“酷”,所以也成了军品收藏者和探险家的新宠。目前,一套步枪手的弹药携行具在市场上售价还不到人民币200块钱,可谓价廉物美。 
11933622_216322.jpg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