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背景资料 > 军品图书
  1. 内容

二战美国骑兵部队——太平洋战场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Elite系列第175号:二战美国骑兵团——太平洋战场-World War II US Cavalry Groups——Pacific Theater。原作者Gordon L. Rottman,绘图Peter Dennis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Elite系列第175号:二战美国骑兵团——太平洋战场-World War II US Cavalry Groups——Pacific Theater。原作者Gordon L. Rottman,绘图Peter Dennis。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1.jpg

A:骑兵和他的坐骑,约1940年

马匹需要精心的照顾,这花费了骑兵们大量时间。有一句古老的骑兵格言:“如果没什么事情可做,那就先照看好你的马,而不是你自己。”一天甚至是半天的骑乘训练之后要花1到2小时照顾马匹——除此之外还要加上像喂草、喂水、非骑乘状态下的练习、马匹的修饰和清理马厩中的粪便这样的日常工作。当然还有通常的马厩清洁、移动和储存草料、喂食、保养重要的(马具装备用)大头长钉、临时的换马蹄铁和兽医治疗工作。每周六,不仅是骑兵和他们的装备以及宿舍需要接受细致的检查,马匹、大头长钉和马鞍也会接受检查,这甚至要花掉比骑兵自己进行养护时更多的时间。

这名骑兵穿戴战前的蓝色粗斜纹棉杂役服和帽子。M1912式马鞍被保护坐骑抵御寒冷天气并防止身体快速降温。修饰马的工具包括了手持马毛剪、M1912式马毛刷和梳刷,后者用于清理结块的灰尘和泥土。其他的野外用装备还包括了Ml941式镀锌饲料桶、4又1/2加仑容量的帆布桶和马毛手推剪。Ml918式帆布饮水罐是手提式的,它可以卷起然后通过6根钢棍直立地钉在任何需要的地方。相比通常的马笼头这匹马配了一面用来训练马匹的调教笼头。

右上角小图:第1骑兵师徽章。这是陆军其中一种最大的徽章,绰号为“马鞍褥”。

 2.jpg

B:骑战马的骑兵们的最后日子,第7骑兵团,1941年

B1(左侧人物):在德克萨斯州与墨西哥的边境上,土黄色的棉布制服被使用多年。图中展示的是一种橄榄棕色的冬季版制服,因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德克萨斯南部的冬天会变得很冷。骑兵穿马裤而不是直筒裤子,并搭配带三条扣带的M1940式军靴。M1910式战斗帽带有标志性的蒙大拿式帽舌,帽子上装饰带有国徽图案的圆形帽章和骑兵兵种色金黄色的帽绳。佩戴于两臂上的下士的V字章是深蓝色底浅橄榄棕色图案。

B2(右侧人物):橄榄棕色杂役服在1941年出现为的是替代蓝色的粗斜纹棉杂役服,在土黄色制服供给不足时它也被作为野战制服来使用。这身杂役服上仅有的允许佩戴的徽章是军衔V字章,但实际上这身服装上经常什么都不佩戴。日常勤务中,杂役服裤子裤腿垂在笨重的M1931式系带骑兵靴外面,但在骑马时掖在靴子里(这是一种非正式的习惯)。

B1和B2士兵的织物载具都包括了M1909式背带、M1923式骑兵军火腰带(带有9个口袋而不是非骑兵的10个,这为M1923式手枪的弹夹包腾出了空间)、装M1911A1式手枪的M1916式手枪套和M1924式急救包。水壶通过马鞍携带,但在不骑马时固定在腰带上。即使骑兵们使用的是M1式加兰德步枪他们也不配备刺刀。B2人物携带一只装备给骑兵的M1936式野战背包而非双肩背包。

B3(马匹):骑兵的马匹被形容为健康并得到很好喂养、温顺且品质优秀、得到精心照顾并配有上好马鞍。陆军只购买暗色(非灰色、白色和过分的白色——浅色调的马匹对阳光和皮肤病更敏感,并且太过显眼)的5岁至8岁,体重1000到1200磅(约453.6-544.3公斤,取决于身高),体长14.2到15.2手(1手等于10厘米)的阉马。马种通常为纯血马、夸特马、阿拉巴马、摩根马、美洲马、标准竞赛马、克利夫兰栗色马、盎格鲁-阿拉伯马和莫雷伯马。

马鞍头卷起的物品是雨衣,它裹住了折叠起来的空的草料袋和干粮袋;鞍尾处卷起的是毯子和帐篷片段,搭帐篷的支柱和钉子卷在里面。水壶和水杯固定在鞍尾环马鞍包的后侧。

左下方小图:第7骑兵团团徽。

 3.jpg

C:最后一次骑兵冲锋,第26骑兵团,1942年1月

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后一次骑兵冲锋发生在1942年1月16日。第26骑兵团(菲律宾侦察团)在巴丹半岛的一周半的时间中,美菲联军一直在加强他们的阵地并试图在日军的持续进攻下巩固住前线。该团F连在埃德温·P·拉姆齐(Edwin P. Ramsey)中尉的指挥下试图在日军到达前占据莫龙(Morong)河西岸上游的村庄。前进的骑兵们发现日军第65旅团的几百人已经进入了村庄,而远处的barrio还有更多的人在涉水过河。在意识到只能通过大胆果断的行动扭转局势后,拉姆齐中尉命令他的27个人的指挥排向毫无防备的日军的中路冲锋。马刀在1934年就废止使用了,骑兵们冲锋时使用的是点45口径手枪和点30口径的M1式加兰德步枪。拉姆齐指挥着狂奔的马匹和叫嚷的骑兵们冲入小村庄,进而展开近距离平射。只有少数受到惊吓的日本人做了还击,大部分则向河流方向遁逃,其中大多数死在那里。在剩下的两个排到来之前,拉姆齐在河湾处建立了散兵线。对于被冲散但仍残留在莫龙河畔的日军散兵,拉姆齐带领一些人穿越村庄将他们搜索出来,而此时对岸的日军炮火开始猛烈起来。第1正规菲律宾师的部队很快抵达并保证了阵地的安全。拉姆齐中尉躲过了巴丹投降并建立了吕宋东中部游击区。因为领导了这最后一次冲锋,他后来获得了银星勋章和紫心勋章。

左上方小图:菲律宾分遣军徽章(左)和第26骑兵团徽章(右)。

 4.jpg

D:德林纽摩尔的迫击炮支援,第112骑兵团,1944年7月

第112骑兵团在阿箬港(Arawe)最初只部署了自己的12门M2型60毫米口径迫击炮中的6门,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约人力。正式情况下,步枪骑兵连武器排中的迫击炮班会分配到2门这种迫击炮;另外,3门迫击炮会处于骑兵中队的控制下并且偶尔团会控制所有6门迫击炮。在骑兵团不再使用马匹之后,迫击炮手成为保留给兽医们的一份新工作。一支骑兵中队中的3门迫击炮中的1门将配置在前方来为主阵地前沿的警戒线发射照明弹,其他的迫击炮则用于提供弹幕射击支援。6到7月在艾塔佩(Aitape)行动和德林纽摩尔防御战中该团出动了所有12门迫击炮;中队所属的60毫米口径迫击炮和团控制下的81毫米口径迫击炮有时会集中在一起使用。在德林纽摩尔,迫击炮被证明在突然遭遇快速穿越道路和河流浅滩的敌人时非常有效。42磅重的60毫米口径迫击炮最小射程100码(约91米),最大射程1985码(约1815米,译者注)。在该团占据防守阵地时骑兵们为每门炮携带50发炮弹,但那之后所有的弹药再补给都要仰赖空投。迫击炮的通常持续射击速率为每分钟18发,但在紧急情况下,它可以做到每分钟发射30到35发,而60毫米口径炮弹可以从近在30码的友邻阵位上取得。高爆弹和照明弹都可使用,而白磷烟雾弹是1944年以后装备的。降落伞垂降照明弹的持续燃烧时间大约为25秒。

左上角小图:第112骑兵团团徽。

 5.jpg

E:在缅甸的小道上,第124骑兵团,1945年1月

“火星”特遣部队中的第124骑兵团拥有一支军需包裹运输部队,该部队大约有200头骡子和“剥骡皮的人”(muleskinners,这一名称意味着他们坚韧地可以活剥骡皮)——或被称为“包装工”和“驱骡人”——官方称谓为“骡夫"。骡子对于多人操作的武器、多人或单兵武器的弹药补给、给养(天气允许的话每3天空投一次)、电台、医疗用品、组合装备和所有其它材料的运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M1924式菲利普驮鞍的设计可追溯到与印第安人的战争时期,它能够组合成若干不同的形态并配各式各样的配件和容器来适应可以超过200磅即约90.7公斤(驮鞍自重90磅,即约40.8公斤)的不同载货组合。一名骡夫要求具有关于包装、索具使用和照料骡子方面的丰富知识。他们的负载通常被称作“干草炉”、“锅盖头”(一种空罐)、“傻瓜”(jugheads)、“死脑筋”之类,这些名称很少重复。生病和筋疲力尽的骑兵们将他们的丛林背包甚至是武器挂在骡子身上作为它们的负载,这种情况司空见惯,至少在他们的中尉下来视察之前都是如此。分为橄榄棕色和迷彩色两种版本的丛林背包是1944年开始装备给其他不使用车辆的骑兵部队的。除了M1式步枪和卡宾枪,“火星”特遣队的人员还装备点45口径的M3型冲锋枪(黄油枪)。一个步枪骑兵中队配置一个装备着故障率高的75毫米口径M1A1式榴弹炮(公驴炮)的榴弹炮连、包裹运输连、克钦侦察排和其他小型附属部队,其人员几乎达到1000人,并且还有300头骡子。包括为了减少走走停停的情况而指定好的间隔在内,整个纵队在顶风的山路中几乎延伸了3000码(约2743米,译者注)的距离。“火星”特遣队的给养条件相比忍饥挨饿的梅里尔突击队(Merrill's Marauders)来说情况要好得多;坚持了几个月的梅里尔突击队依靠的只有K型口粮——分配计划表顽固的依照了后勤军官的安排,他们完全忽视了恶劣的健康环境和长时间行动造成的巨大体力消耗。“火星”人额外的得到了C型口粮、大米、水果罐头和果汁以及其他滋补品以应对残酷的环境和恶劣的地形。

右下角小图:第124骑兵团团徽。

 6.jpg

F:在洛斯内格罗斯岛(LOS NEGROS)挖壕,第5骑兵团,1943年2月

1943年2月29日以武力侦察方式登陆的第5骑兵团在洛斯内格罗斯岛上的Momote机场边挖掘战壕。防御带后面的滩头阵地过小以至于7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的火力无法覆盖防御带之前的阵地,这也让士兵们承担起了作为步兵的角色。点50口径的防空机枪安置在防御带来帮助粉碎日本人的进攻。骑兵们在混凝土般坚硬的珊瑚礁上挖掘了1500码(约1372米,译者注)长的防御带阵线,而且他们没有铁丝网和沙袋可以利用。尽管日军穿越开阔的机场跑道发起了强力进攻并且在头一个晚上造成了美军7死15伤,但日军在防御带之内也至少死亡了66人。

骑兵们装备了橄榄棕色的人字呢斜纹布杂役服——它的颜色非常适应丛林环境但穿起来太热并且干燥起来很慢。骑兵们装备Ml928式背包和其他步兵织物装备。高效的点45口径M1式汤普森冲锋枪也得到装备,虽然正式装备表中并没有它的身影;第1骑兵师极其信赖这种无价的丛林近战武器。他们还装备点30口径的M1卡宾枪,但鉴于它们在浓密丛林中缺乏穿透力,点30口径的M1步枪更受欢迎。

左上角小图:第5骑兵团团徽。

 7.jpg

G:莱特岛的交战,第12骑兵团,1944年11月

1944年11月7日,在莱特岛雨林密布暴雨浸透的环境中,发生了许多短暂却很激烈的战斗,图中表现的就是无数次这类英勇行动中的一次。第12骑兵团B连的柯蒂斯·L·斯普(Curtis L. Spoon)中士领导他的人员不足的步枪班在一次战斗巡逻中遭遇山坡上一座小棚屋内的密集火力袭击。在认识到棚屋内关有战俘的情况下,斯普中士立即命令他的班集中火力向棚屋射击同时独自一人冲入棚屋杀死两名日本人并解救了3名战俘。

8人的骑兵步枪班通常由一名下士,有时是一名中士领导,这8人中还包括6名步枪手和1名装备点30口径M1918A2型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枪手。班长通常使用的是一支点45口径的M1型汤普森冲锋枪;有些人偏爱点30口径的M1加兰德步枪,这时班内的另一名成员使用汤普森冲锋枪。汤普森冲锋枪虽然很重,但却是茂密雨林掩盖的山地中的近战利器。实践证明在需要较远射程的开阔的奥尔莫克谷(Ormoc Valley)它并不适用,但到了马尼拉巷战中它再次显示出了自己的价值。勃朗宁自动步枪同样适用于山地和山谷中,但它过于沉重笨拙,同时在潮湿泥泞的热带环境中也很难保持良好的操作状态。汤普森冲锋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对于步枪排来说是无价之宝,除了骑兵连武器排机枪小队的点30口径M1919A4式勃朗宁轻机枪以外,它们是仅有的可用的自动武器。

左上角小图:第12骑兵团团徽。

 8.jpg

H:马尼拉巷战,第8骑兵团,1945年2月

为了解救被拘禁的平民和保护关键性的设施,作为“特遣队”的第8骑兵团第2中队在1945年2月3日突入马里拉城;他们在第44坦克营B连的5辆谢尔曼坦克的协同下到达圣托马斯大学。骑兵团的三个梯队都配备了机枪。步枪骑兵连的武器排下辖一个装备两挺点30口径M1919A4型轻机枪的班,而每一个前线的步枪排也会配置一挺这种机器或是机枪班直接附属于排,又或者是该班保留在连的直接指挥下。第1骑兵师独一无二的在其部分部队保留了技术上已经淘汰的M1919A2式骑兵机枪(图中前景),这种机枪的枪管相比M1919A4机枪的24英寸(约61厘米,译者注)长枪管要短5.37英寸(约13.6厘米,译者注)。骑兵中队武器连的两个排各装备了4挺点30口径的M1917A1型水冷式重机枪(未出现在图中),另一个排则装备6门口径81毫米的M1型迫击炮。团的武器连也采用同样编制,只是M1917A1型重机枪被点50口径的M2型重机枪所取代;两个机枪班通常直接附属于步枪骑兵连或骑兵中队武器连下面(图远景中)。其他步兵部队在操纵点50口径机枪时并不附带额外人员;大多数部队是将它们安装在车辆上用于防空。骑兵们为武器连装备点50口径机枪用于对远距离目标、坚固建筑和车辆的打击提供支援火力,或者用于粉碎茂密的丛林植被。枪管很容易拆卸,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减轻运输时的负担;两个人来运送包括枪管在内的85磅(约38.5公斤,译者注)重的机枪(要花几分钟时间将枪管拧下来并放在枪身顶端的空余空间中),另一个人则用来运送44磅(约20公斤)重的M3型三脚架,而班里的其他人的任务是携带100发装的弹箱。

左下角小图:第8骑兵团团徽。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