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特种作战 > 战例与故事
  1. 内容

舌尖上的战场番外:为什么牛是Cow但肉却叫Beef?记一场改变英语的战争

前一秒钟亡命溃逃的诺曼人回身杀过,下一秒即紧紧包围哈罗德的部队和分隔开原本能提供支援的后续方队。哈罗德毫无悬念地被杀害,传闻说他中了从眼窝直穿进颅的一箭。英格兰人失败了,大获全胜的威廉用武力远远抛开“私生子”的称号,留给他的是“征服者”威廉的头衔。


“牛是cow,牛肉是beef。羊是sheep,羊肉是lamb……”相信每一名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同学们都仍记得当初被英语课本折磨的滋味。但问题是,为何英语中会存在这种在外人看来十分难以理解的差异?

image001.jpg

 

诺曼人的崛起

image003.jpg

《维京传奇》中罗洛归顺西法兰克的场景

时间回到北欧维京海盗的蜜月期——10世纪,来自挪威、丹麦与冰岛一带的诺斯人(Norseman,被西欧地区的居民称作Vikings/Wichingas“维京人”)横扫了西法兰克王国的大片区域,最终却于巴黎败下阵来。加洛林王朝的“糊涂王”查理三世将罗洛带领的诺斯人收归麾下,并在西法兰克王国的北部分出大片土地予后者,换取保护以免于更多北欧兄贵的进犯。

就是这样,归顺西法兰克王国的维京人分支——诺曼人(Norman),以及诺曼底(Normandy)一并出现在历史中。这些北欧糙汉子慢慢皈依了基督教,还学习了当地语言,而且不断跟当地人(以惊人的速度)组成家庭、生儿育女……至于他们与今天的话题有何关系?耐心点,很快就会讲到了。


“All Danes must die!”-“凡是丹麦人都得死!”

image005.jpg

今日在英国发掘出的圣布利斯节大屠杀现场

在另一方面的仍处于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英格兰王国,同时有大批滞留的维京人。他们最初是来掠夺英伦三岛的丹麦海盗,同样遭遇失利后转而在当地建立居住点(如今英国大批以-ton、-ford、-thorpe、-keld、-by或者-kirk为后缀的地名都拜这些人所赐)。英格兰君主“美男子”埃德威格对于外来人(nan)口(民)可是十分容忍甚至是鼓励的,毕竟增加劳动力和农田并不是什么坏事。然而当贵族们将其推翻并拥立“和平者”埃德加上台后,丹麦人短暂的好日子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公元975年7月8日,年仅31岁的埃德加去世,留下两个跟他有染的女人以及两堆同父异母的孩子。年纪最大的爱德华二世上台,没多久就被老爸的另一个女人埃芙斯里丝(Elfthryth)干掉,后者拥立自己的长子埃塞尔雷德为王。就这样,“决策无能者”埃塞尔雷德长大后,又娶了诺曼底公爵的女儿艾玛(Emma of Normandy)为妻,生下阿尔弗雷德、盖达、爱德华三个孩子(划重点:记住爱德华,他在历史上很重要)。

1002年,英格兰的贵族怂恿埃塞尔雷德清除英格兰境内的丹麦人,并绘声绘色地把他们形容为“不信上帝、不忠于国君且做尽淫掠之事的暴徒”,而且会“联合起来将陛下置于险境”。同年的11月13日,埃王下令杀光所有丹麦定居者,由于这一天为宗教节日圣布利斯节,史称“圣布利斯节大屠杀(St. Brice Day Massacre)”。此事很快便传到丹麦本土,丹麦的维京人以大举入侵报复英格兰,然后盎格鲁-萨克逊人拼死击退,结果引来一次更具压倒性规模的维京入侵。1013年,埃塞尔雷德的家眷不得不渡过英吉利海峡逃到诺曼底,之后在那里生活了近30年。其中大儿子阿尔弗雷德与小儿子爱德华曾尝试返回英格兰重夺故土,但遭到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的背叛。结果是阿尔弗雷德被烧红的壁炉钳刺瞎后再饱受折磨而死,爱德华经历九死一生逃回诺曼底。

接着,英格兰又经历了三任维京人君主(“八字胡”斯文、克努特大帝、哈德克努特)的统治。1042年6月8日,哈德克努特辞世,群龙无首的英格兰贵族号召爱德华回归当任君主。


哈罗德的人生巅峰

好啦,前面交代了这么多,我们终于可以开始进入正题了。首先要知道,在当时的英国,要当一名国王就必须要借助贵族们的支持。稍有不慎,都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眨眼一看,爱德华的处境相当危险……那么还记得前文提到的那位戈德温伯爵吗?是的,正是那位出卖并刺瞎爱德华兄长的“二五仔”,他在1051年被驱逐出国了,又倚靠民众和贵族的拥戴得以回来。不止如此,他还费了不少黄金安抚爱德华的情绪,经过多番周折又将自己的女儿威塞克斯的伊迪丝(Edith of Wessex)嫁给了爱德华。

过不了多久,戈德温去世,留下一大笔钱财给三个儿子(都具备伯爵头衔)。其中继任威塞克斯伯爵的哈罗德·戈德温森,不仅仅成为爱德华最依赖的顾问,更在1062年领兵大败盘踞于威尔士的地方霸主格鲁费尔德·艾普·利维林(GruffyddApLlywelyn)。有钱、有权、有势又有军事才能的哈罗德就此被看作是除了爱德华以外的“第二国王(Co-King)”般的存在。

1066年1月5日,爱德华去世。可能出于极其虔诚的宗教信仰,也可能是出于无法原谅戈德温背叛的心理因素,爱德华直到死前都没有与威塞克斯的艾玛行使夫妻之事。带着“虔诚者”头衔咽气的爱德华没留下任何合法继承人,那么说“第二国王”哈罗德被推举为王则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爱德华其实还有个曾外甥埃德加“Edgar Aetheling”,当时尚属年幼,无法抗衡哈罗德·戈德温森)。

image007.jpg

哈罗德:我也实在不是谦虚,你们还是另请……什么?!爱德华还有个外甥?不行,国王这个位置必须我坐!


私生子威廉

image009.jpg

谁能想到一个制革匠女儿的私生子也能成为人上人?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虔诚者”爱德华虽然没有孩子,但是他有很多以前在诺曼底认识的朋友。其中包括“私生子”琼·雪诺威廉,后者可是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与情妇埃尔蕾娃(Herleva,一名皮革匠的女儿)生下来的啊。尽管是非婚生的孩子,威廉照样在1035年(7岁时)接替去世的罗贝尔成为诺曼底公爵。一个非法的私生子竟突然凌驾于诸多“元老”级诺曼人贵族之上?不由多说,“私生子”威廉的童年乃至少年时期一直活在屡次躲过刺杀的阴影中,渐渐造就了他无畏无惧、敢于身先士卒的个性。

1047年,时年19岁的威廉在卡昂打赢了瓦尔斯沙丘战役。1051年,阿勒松发生反对威廉的暴乱,当地人随街游行并鞭打皮革以羞辱威廉的母亲是名皮革匠的女儿。其后威廉果(xue)断(xing)平(zhen)定(ya)阿勒松的叛变,换来了对诺曼底的绝对控制。

说回正题,“私生子”威廉和“虔诚者”爱德华是一等一的铁杆哥们,后者甚至表示过死后由前者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意愿。就连哈罗德·戈德温森也曾朝拜过威廉,送上基督圣物与保证获得英格兰王位继承序列守卫的承诺。所以当威廉得知爱德华病逝的消息时,他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准备去英格兰接受加冕。


王座的第三挑战者——“无情者”哈拉尔

image011.jpg

战无不胜的“无情者”哈拉尔

事情发展到这里,都有两名坚信自己将成为下一任英格兰统治者的猛男了,不会再容得下节外生枝的可能吧?啊,还真的有,而他是挪威的统治者,哈拉尔·西格德森(Harald Sigurdsson)。

哈拉尔的出生年份约1015年,是挪威东部酋长西格德·希尔之子,也是金发王哈拉尔一世的后裔。他的人生几乎都在南征北战中度过,只要是能战争换来钱财的地方,他都会去上门踢馆:斯拉夫人,打过。西欧,打过。波罗的海沿岸,打过。地中海,打过。北非,打过。喀尔巴阡山,打过。其他维京人……总之他碰过的全都打过!连年征战使得“无情者”哈拉尔坐拥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挪威境内根本就不存在第二个能顶替他国王地位的人。

1066年1月,哈罗德·戈德温森当上英格兰国王后,他的弟弟诺森博兰伯爵托斯蒂格(Tostig)面临两个选择:1,老老实实地辅助哥哥执政,然后过个开开心心不愁吃穿的一辈子,最好再做做生意,买多几个谷仓,找多几个情妇之类的;2,怂恿个外国势力进来推翻哈罗德,搞到大家都没好日子过,然后再去看着哥哥落魄的窘样爽一爽,最后(竟以为还有可能)建议那个带领着一众烧杀掳掠之徒的外国统治者将英格兰王位送给自己……大家猜猜正常人会怎么选,嗯?不好意思,托斯蒂格真的不是正常人,更别提他质疑哈罗德的继承权后被剥夺诺森博兰爵位一事了。

除此之外,“无情者”哈拉尔在1064年惨胜丹麦后元气大伤、风光不再。他急需一场新的胜利助自己恢复辉煌,最好是能掠夺新的财富和新的领地,“虔诚者”爱德华领便当的消息和主动前来献策的托斯蒂格无疑刺激了他的胃口。


三王碰撞

image013.jpg

行,现在我们同时有三位问鼎英格兰王座的猛人——哈罗德、威廉、哈拉尔——一场大战无可避免。

回到英格兰,爱德华尸骨未寒,哈罗德却迫不及待地宣布自己为王位的指定继承人,而且下令将所有质疑他的人驱逐至诺曼底。通常,在上一任君主去世,进行下一任君主登基的工作并不是三天两夜之事。可哈罗德就是不愿意等,还干脆在爱德华下葬的当日就急忙把王冠套上自己的头顶。

在诺曼底,威廉从辅助他的众臣得知哈罗德·戈德温森登基,遂大发雷霆地派出使团勒令哈罗德让出王位,被拒绝后又连夜召集军队准备渡海入侵英格兰。在如火如荼准备战争之际,威廉快马加鞭地会见罗马天主教的教宗,大声痛斥哈罗德·戈德温森曾献上圣物再保证助他登基却违背承诺。毕竟有能力除掉哈罗德是一回事,而教廷承不承认威廉对王位的宣示又是另一回事了。很快,教会认同了威廉的意愿。

万事俱备,只欠“南”风。1066年9月,带领将士行进到英吉利海峡沿岸的威廉遇上了飓风,无法出海。约一万多人的大军望洋兴叹,只好原地静待风暴结束。在另一边的英格兰海岸,哈罗德同样在等候威廉的入侵。双方等啊,等啊,再等啊……威廉失去耐心,率先带头尝试渡海,差点被9米多高的风浪卷入海峡之下。


斯坦福桥战役

image015.gif

戎马一生的哈拉尔结果死在异国他乡

飓风结束,风向依旧是从北向南。眼见敌人一直未出现,加上食物储备日渐显缺,哈罗德下令撤回伦敦。

英格兰的南海岸顿时毫无一兵一卒防守,法兰西北岸的威廉大军则保持望洋兴叹的态势。哈罗德在伦敦短暂休整,后继续用四天的时间急行军185英里奔袭约克郡,因为“无情者”哈拉尔已经登陆并杀到这里了!

9月25日,挪威人在猝不及防的状态下遭受打击。接下来的战斗经过引用1225年撰写的北欧史诗“Heimskringla”(真实性存疑,但至少承认了挪威方面的不足):该天原本是双方于斯坦福桥交换人质的日子,挪威将士们大多都脱下了护甲,仅携带长矛、斧头、盾牌和头盔。英国人发起冲锋时,挪威人还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这是一场进攻。“无情者”哈拉尔独自一人站在桥上,将任何一个迎面冲来的英国兵扔进德温特河(Derwent),直至一名偷偷在桥底下涉水潜渡的敌人用长矛从下贯穿他的身体。

(跟着是英国方面的记载)在哈拉尔阵亡的同一刹那,挪威人凭借经验组成盾墙,誓决一死战。有备而来且全身披甲的英国人步步进逼,有条有序地逐渐瓦解挪威人的阵列,继而获得胜利。不仅消灭了“无情者”哈拉尔,还自此结束维京人在英伦三岛横行的历史。


黑斯廷斯战役

image016.jpg

黑斯廷斯战役的战场图示

9月27日,诺曼人竖立于诺曼底海滩上的旗帜纷纷向北转头。焦急万分的威廉盼到了期待已久的南风。

9月28日,载着一万四之众的700多艘船渡海抵达佩文西村(Pevency),未遇抵抗即于黑斯廷斯附近部署营地。刚歼灭挪威人的哈罗德急忙召集所有能召集的部队,从约克郡一路奔波南下。

一开始,哈罗德回到伦敦,寄希望于威廉主动朝见。出乎意料的是威廉无意会谈,反而到处夷平不愿臣服的村落,给英格兰朝野制造大氛围的恐慌。

迫于无奈的哈罗德不待部队修整完毕就南下出战。10月14日早晨,威廉在黑斯廷斯排兵布阵,其中三个诺曼人军团居中,一个布列塔尼军团位于左翼,右翼有弗兰德斯的法兰克军团,甚至带来了意大利的诺曼人殿后。哈罗德的部队守在与诺曼人相对的山脊,全为步兵,虽说人数相当但连日来的行军已使大家都深感疲倦不堪。

诺曼人展开攻势,整齐行军到英格兰人防守的山脊跟前。一番互有来往的谩骂刚过,威廉下令弓箭手及弩兵施放箭雨。虽然哈罗德的兵卒稳稳躲在盾墙后,终究连续覆盖的弓箭教人十分吃力。威廉抓住机会,先派出步兵冲锋。英格兰人几乎是把他们能找到的一切随手扔出,力图挫败诺曼人的攻势。战斗似乎进入胶着状态,威廉决定是时候由骑兵发挥用场,英格兰人咬紧牙关不让诺曼人找到突破阵列的缺口。

一波接一波,诺曼骑兵和步兵轮番接战。情况好不轻松,哈罗德坚信只要守住山脊就必定能拖累威廉的大军从而一举击破。他的祈祷仿佛灵验了:诺曼人陆续后撤!英格兰的部队中还有人喊出“私生子”威廉经已阵亡的消息!胜利的曙光向自己招手,哈罗德赶紧下令乘胜追击,英格兰人一窝蜂地离开保护他们的盾墙,杀向好似在仓惶奔逃的诺曼人……

好似,仅仅是好似而已。

哈罗德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忘记了隔开果断与鲁莽的那条细细的红线。

前一秒钟亡命溃逃的诺曼人回身杀过,下一秒即紧紧包围哈罗德的部队和分隔开原本能提供支援的后续方队。哈罗德毫无悬念地被杀害,传闻说他中了从眼窝直穿进颅的一箭。英格兰人失败了,大获全胜的威廉用武力远远抛开“私生子”的称号,留给他的是“征服者”威廉的头衔。


Cow还是Beef?

image018.jpg

直至今日,诺曼人带入英语中的词汇依然被看作是“更高级”的用语

如果说英格兰的贵族会因为这么一战就卑躬屈膝接受威廉为王,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能让他们乖乖承认这一事实的方法只有一个:之前怎么在阿勒松镇压不听话的当地人,现在就怎么在英格兰镇压同样不听话的当地人。

威廉再接再厉,焚毁无数村庄,留下遍地死尸。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十分有效,英格兰的王冠不到一会儿便无人反驳地属于自己。

12月25日,威廉在威斯敏斯特加冕为英格兰国王,诺曼王朝的统治开始。这一天还发生了个小小的插曲:威斯敏斯特的民众上街庆祝新晋的统治者,但威廉坚信他们其实是在掀起暴乱,于是下令血腥镇压。

如果说英格兰人相信最糟糕的事情已经过去,那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刚刚看到的一切都不过是个开头罢了。刚坐上王位的威廉,跟着启程用军队扑灭盎格鲁-萨克逊各地出现甚至潜在的反抗火苗。

英国的历史走向彻底转弯了,平民们不敢叛逆,贵族们全都换成诺曼人。宗教也好、商业也好、文化也好,以往更接近北欧地区的风俗统统与欧洲大陆接轨。农夫降为农奴,骑士取代家臣,封建制度全面在英国生根落地。这些都是后话,与今天的话题无关。

诺曼人不单只要在英格兰建立象征胜利的建筑物耀武扬威(如伦敦塔和西敏寺大教堂),还将法语带入使用古英语的英伦三岛,并在英语中留下时至今日都在使用的用语。既然掌权的是诺曼人,那跟权力有关的所有词汇都必须用诺曼人的词汇了:政府(Government)、法官(Judege)、王冠(Crown)、要塞(Fortress)、军事(Military)、武器(Weapon)等等等等……在民事方面,诺曼人也标榜自己的用语才是上流地、合乎规范的,这避免不了招来全盎格鲁-萨克逊地区的抵触。

举些例子:只要是房间,英格兰平民都会说这是room,而诺曼贵族则宣称自己进入的都是chamber(英语姓氏张伯伦Chamberlain亦起源于此,表示“侍寝的人”);卖货的商人?一边说Seller,另一边说是Merchant;一个漂亮的女士出现,本地原住民会忍不住赞叹她很fair,而诺曼贵族喜爱用beautiful表示恭维;原住民们会迫不及待地要求“到牙床上打个滚”(F*ck),贵族们则大谈特谈爱情(Love)以求用体面的方式蒙蔽对方;如果你能穿越回那个时代,你去问盎格鲁-萨克逊都有什么职业,平民会回答Miller(磨坊工)、Baker(面包匠)或鞋匠(Shoemaker),而掌握社会大部分财富的诺曼人就表示自己家里都是些Tailor(裁缝)、画家(Painter)或商人(Merchant)……

社会结构显而易见。处于社会底层的盎格鲁-萨克逊务农者专门负责饲养Cow、Pig和Sheep,而一旦这些牲畜供奉到诺曼贵族的餐桌上,就全被叫作Beef、Pork和Lamb。

最后说明一下,诺曼人到来前的英格兰,When写作Hwaenne、Where写作Hwaer、What写作Hwaet。A这个字母在古英语的发音其实更像O,诺曼人也干脆把“家园”Hame变成Home了。类似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一一细说……只是,大家知道“征服者”威廉实际上是文盲吗?无论英语或法语,他全都不会读。

全文完。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