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军用食品
  1. 内容

舌尖上的部队(超多图慎点)

前言本文始作于春节期间,结果因工作原因一拖再拖,眼看快入夏才拿出来以飨大家实在罪过。恰逢赶上前段时间《舌尖3》热播,让一直就想写篇类似文章的我得以顺利蹭上热度,可谓天时

前言

本文始作于春节期间,结果因工作原因一拖再拖,眼看快入夏才拿出来以飨大家实在罪过。

恰逢赶上前段时间《舌尖3》热播,让一直就想写篇类似文章的我得以顺利蹭上热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在一个美食众多从不缺乏吃货的国家,军营同样也无法置身于外。“乡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不管是从南方到北方,所谓最好吃的菜是妈妈做的菜,最好的东西是故乡的东西,最好的回忆是童年的回忆……勾起的不光是对美食的垂涎,还有流泪的冲动。这段来自《舌尖》中的经典台词放在军营中的效果可谓翻倍,毕竟行伍中人远离家乡来自五湖四海,唯独来自故乡的美食才能使唤起自己的归属感,从而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口感,所谓“吃饱不想家”不无一定道理。

1527497503189813.jpg


正文

2.jpg

为完全模仿出一个“舌尖上的部队”,我罗列了一个三日的三餐食堂菜谱,完全按照记忆中在食堂吃过的菜品经过本人一一制作还原,为达到卖相上的形似我还特意准备了部队食堂常见款的餐盘和碗筷,力求模仿出在食堂就餐的感觉。

这套带有总后配发刻印的不锈钢餐盘、双层不锈钢碗、不锈钢筷和不锈钢勺构成的军用餐具在印象中从来就没配发全过,基本上只有餐盘和碗见的最多,筷子和勺多用采购的地方产品代替。

餐盘上总后和委托地方厂家生产的刻印,说实话这款餐盘因为边缘没有卷边的缘故显得有些锋利,真担心会划伤手。

碗底的刻印,因为是双层碗的缘故盛满热汤时不会烫手,这点很受欢迎。

不锈钢勺,尾部的316编号意义不明,总之不是序列号。

不锈钢筷,虽然卫生但实际效果并不好用,很滑。


好了,碗筷就位,准备开饭!

第一天,早

油条

豆腐丝

芹菜花生

牛奶

茶叶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把吃好早饭当做早上最重要的事情来抓才能干好一天的工作。

金灿灿的油条从一整根被分割成了几小段便于各位食客取拿下咽,一根接一个的往肚里送仿佛塞多少也无法填满食欲刚开的胃口。

白嫩的豆腐丝与翠绿的香菜混合在一起仿佛万花丛中一点绿,不过香菜过敏者要慎重。

芹菜的清脆与花生的软口与油条搭配仿佛是绝配般的存在。

高品质的三元牛奶只有帝都地区的二尺半们才有机会享用也算是地区特色了,当然不同地区的特色奶制品也只能在当地才能品尝到。

位于餐盘中央的茶叶蛋高高在上犹如神坛一般傲视四周菜肴,蛋壳上方的白色纹路也仿佛是王者才有的印记,再加上前些年被热炒的“茶叶蛋事件”更使得其地位一度高不可攀。茶叶蛋相信各位早在娘胎时就被普及大众,更是官兵餐盘中大肆浪费的食材,比如有的只吃蛋黄不吃蛋白有的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等等等。

 

第一天,午

西红柿炒鸡蛋

宫保鸡丁

香菇油菜

猪耳朵

米饭

鸡蛋汤

苹果

繁忙的上午结束了,紧张的工作之余来顿可口的大餐来犒劳自己是再好不过的了,所以午餐往往是一日三餐中最丰盛的一顿。

平淡无奇的西红柿炒鸡蛋现在和茶叶蛋一样也被某事件炒成了一道热门菜,也许某事件再度印证了这番话:如同传授母语,母亲把味觉深植在孩子记忆中,这是不自觉的本能,这些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即使走的再远,熟悉的味道也会提醒孩子,家的方向。在地球的另一边母亲通过视频教会了儿子做西红柿炒鸡蛋尽管饱受争议,也代表着儿子在努力通过母亲寻觅着熟悉的味道。

宫保鸡丁这道经典川菜早已风靡大江南北几乎任何馆子里都能见到这菜,配以米饭堪称绝配。

无论是大学校园里熙熙攘攘的学生还是在公司上班的白领在饥肠滚滚时都不会拒绝来一份宫保鸡丁盖饭,简称“宫盖”。“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相聚在军营,努力的在宫保鸡丁中寻找着他们各自熟悉的味道。

很多人会拒绝香菇油菜,认为缺少荤味过于平淡,并且讨厌香菇。但不要忘了其与肉食搭配可快速消除油腻,又脆又清爽,它还有个时髦的名字叫“上海青”。

猪耳朵是很多人的最爱,有种像板筋一样永远也嚼不腻的嚼劲,沉迷于嘎吱嘎吱的满足感无法自拔。

白米饭犹如白面馒头一样在早年经济困难时期曾是很奢侈的主食,如今面对它们的平淡大家则显得见怪不怪,不过正因为这种平淡大家拼命寻找能与之一起下饭的菜肴,比如上面的宫保鸡丁。

鸡蛋汤虽制作却是不可多得的汤品,几个鸡蛋加上一些菜叶和胡萝卜丁宛如鱼缸里的金鱼在水草中穿梭一般构成了红绿点缀。有条件的还可以换成西红柿,总之清淡而不腻。中国人讲究原汤化原食,从小教就被长辈们教育饭后一定要喝汤或粥助消化否易患阑尾炎,西方人则是饭前喝汤顺滑肠胃同样也是有助于消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就了双方饮食文化上的不同,而为了更加合理的饮食习惯追求身心健康的目的却是二者不约而同的。

苹果是种再常见不过的水果,可如今餐后水果在军营依然略显奢侈,虽价格便宜但不知是因每个部队食堂制定的食谱差异、食材供应还是其他的原因,总之并不能保证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

 

第一天,晚

韭菜酒鬼花生

烧虾

凉拌藕片

炸酱面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籍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忙碌了一天的工作终于可以下班了,有人会选择回家吃饭因此会在食堂缺席这顿饭,因此食堂晚饭往往是就餐人数最少也是最简便的一顿,很多菜品甚至会用剩菜来代替令人食欲大跌。

韭菜炒酒鬼花生是我从西域某部食堂带回的一道菜。那天同样也是晚饭,非常简单,记得主食有馒头和白米粥,有一篇菜叫不上名了,另外一道菜就是这个韭菜酒鬼花生。很奇怪两种毫不相干的食材在经过此番柔和后居然变得很独特,酒鬼花生所带来的麻与辣滋润着韭菜很好的去除了韭菜的“臭”,同时还带来了一种吃烧烤时才有的烤韭菜味道。“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也许是西域戍边生活艰苦的官兵们出于无聊利身边食材随手创作出来的,给边关生活点缀了乐趣同时也改善了胃口,何乐而不为呢?至今在家中我都会不时做起这道韭菜酒鬼花生,也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道菜,记住那些在西域为国戍边的人们。

虾是在军营中能品尝到为数不多的海鲜之一,大多时候采取红烧或油焖的方式,偶见油炸或清蒸,最常见的恐怕还是充当食材辅料的“海米”或“虾皮”。

凉拌藕片与凉拌苦瓜和凉拌西红柿一样是夏季的消暑首选,在大鱼大肉吃多时也担当着败火的任务。

炸酱面作为帝都特色面食往往常见于驻京部队的食堂中,不过打饭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况且面条数量也有限,有幸抢到的人还不用担心面条变坨,炊事班做起来也方便快捷,我们都爱它。

 

第二天,早

蛋炒饭

小葱拌豆腐

雪菜黄豆

皮蛋粥

煎鸡蛋

拖着懒洋洋的身子来到了食堂,XX的一天又开始了……(XX请自行填空)

如果说早上吃米饭会很奇怪,那么换成蛋炒饭这种奇怪的感觉就一扫而光了。诚意满满的蛋炒饭充沛着鸡蛋和菜丁,可惜很多食堂会省略掉菜并会加上过量的水导致口感大打折扣成了名副其实的“注水饭”。

“小葱拌豆腐——清二白”可惜我手艺欠佳做的有点稀,远看还以为是碗里的皮蛋粥。搭配蛋炒饭的味道还不错。

部队的食堂酷爱做雪菜黄豆,因为早年各单位都屯有大量的雪菜罐头,搭配炒肉或炒黄豆成了二选一的选择。在餐桌上盐即是咸、咸即是盐,“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以雪菜为代表的咸菜作为中国式沙拉遍布了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如果说普通的大米白粥令人口感平淡,那么混合了一丝荤腥的皮蛋粥宛如涟漪一般激起了食欲顿时令人胃口大增。

中餐的煎鸡蛋喜欢双面煎,西餐则是单面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国人较少喜欢生食认为不利于健康,宁可牺牲些口感也要保证食物的安全,西餐则与之相反。“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改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相同的食材在不同的饮食文化中碰撞交织,我更偏爱单面煎蛋,流油的金色蛋黄令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屏幕前的你呢?

 

第二天,午

酸菜炒粉

红烧肉

地三鲜

韭菜炒鸭血

豆饭玉米段

紫菜汤

香蕉(梨)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一天三顿饭少了那哪顿都不能少中午的,丰盛的午餐最令人值得期待不是吗?

酸菜源自东北风靡北方,相比在锅里带汤酸菜的清淡,盛盘装的酸菜炒粉更富有油性,同时也更加下饭。“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吃上一口地道的酸菜往往令在异地他乡的东北人顿感思绪万千。

毛爷爷最爱的红烧肉在部队异乎寻常的多见,原以为这道菜制作简单的我经过本次实践后发现做起来并不容易,一碗精致的红烧肉考验的不光是食材还要有精细的刀法,按道理说可称为“硬菜”的红烧肉在部队食堂得到的评价往往褒贬不一,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家一不留神就会吃到那种“表皮带毛并又大又硬”的肉块从而让胃口大减导致的。

地三鲜同样是道来自东北的菜,虽然后来也传遍了整个北方,“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只有地道的东北产茄子、土豆和豆角炒出来的地三鲜才是最香的。

鸭血是涮火锅必不可少的食材,同时韭菜在烧烤中也是很多人的最爱,两者结合在一起虽然没有产生出那么惊天动地的美味但因为韭菜的香气恰当好处滋润了鸭血的平淡,因此这道韭菜鸭虽然中庸可沉迷它的人依然不在少数。

加入绿豆的米饭除了可以增加粗纤维摄入含量外还能为米饭带来一种独有的豆香,与同为粗粮的玉米相互搭配可以真正做到粗细结合,营养又健康。

紫菜汤在部队中实际上是作为一种速溶汤存在的,在食堂厨房中经常见到炊事班把大块的紫菜饼掰碎然后倒入保温桶中与热水交班熬制,有时会加些鸡蛋和虾皮改善下口味跟卖相,看似寒酸品尝起来还算差强人意。

与第一天午饭的餐后水果一样,不过梨的出现几率较苹果少很多,大概十顿苹果中能出现一到两顿梨的样子。

 

第二天,晚

回锅肉

蒜炒油麦菜

日本豆腐

包子

“无论是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他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是啊,抬头一看今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去食堂吃饭吧。

回锅肉的做法有些类似红烧肉,考验的同样是刀工与食材。不过因为是川菜的缘故辣椒和青蒜的重口味往往可以掩盖厨艺上的瑕疵令人无法“差评”。

油麦菜的做法有很多,除了食堂的蒜炒(蓉)油麦菜外近几年我逐渐迷恋上了麻酱油麦菜,制作更加简单但我想食堂是无法满足我这个愿望的。除此之外每次吃麻辣烫的时候油麦菜也是我的必选。

日本豆腐又称为鸡蛋豆腐或玉子豆腐,发源于日本江户时代。根据资料记载日本豆腐是在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后在90年代从马拉西亚来到中国的,这也与记忆中的时间基本相吻合,印象中在2000年前国内的饭馆才开始逐渐流行吃日本豆腐。“随着人们的迁徙流转,食材、香料、配方和技艺也在浩淼的时空中穿梭、演变、再生,形成绵长而丰富的历史。”有谁能想到早已普及大众的一道历史悠久的家常菜传入国内不过才二十余载呢。

曾见识过炊事班的人用脚踩包子馅导致给我留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阴影。正常的馅料有肉和素两种,偶尔也会吃到油条馅这种为应对剩菜浪费而诞生的黑暗料理。“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在况味和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我与包子确实经历过一番不同的境遇,尽管经历过了“黑暗”但依然使我在探索美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第三天,早

蛋糕

拌黄瓜

果仁菠菜

酸奶(小杯)

咸鸭蛋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的伙食据说是个节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以蛋糕为甜食代表的西式糕点较少出现在部队餐桌上,也许是这类甜食对于国人的饮食习惯接受程度远不如白面馒头那么高。“在与世隔绝的大森林里,甜食非常难得。甜是人最简单、最初始的美食体验。”是的,不管怎样在部队能吃到一块甜甜的小蛋糕也是一件小确幸的事。

有拌(拍)黄瓜的时候不一定有蛋糕,可有蛋糕的时候却很大几率会有拌黄瓜,不知这样的组合是否也代表着甜咸之间在味蕾上的对撞呢?

吃菠菜并不会让你成为大力水手,但菠菜特有的土涩味会让有的人敬而远之。 

酸奶在军营中也算是奢侈品,供应的并不少但每次都只有一小杯,对于想大口喝酸奶的贪杯者来说永远是个梦。此外酸奶还是广大女同志们的最爱,除三元外蒙牛、伊利也是常可以喝到的品牌。

鸭蛋一词在学生时代往往与“零蛋”画等号被寓意为不祥之物让广大学子们敬而远之。在部队的食堂中你往往只会分得半个鸭蛋,因为太咸了!所以不必担心“半个零”让你的工作付之东流。在这里咸鸭蛋绝大多数的时间是与腐乳类划等号当做咸菜提供的。

 

第三天,午

青椒土豆丝

水煮鱼

炸鸡腿

西红柿菜花

干煸四季豆

松仁玉米

烙饼地瓜山药

酸辣汤

橘子

饮料

你没有看错,因为节假日的缘故部队食堂会提供比平时品种更丰富的菜肴来慰劳大家,他们把这种福利称之为“会餐”。在过去只有每逢国庆、春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才会有此番福利,后来随着节假日的增多会餐的机会也跟着多了起来。不过因为总不能三餐顿顿会的关系会餐往往选择集中在中午或晚上,总之尽情享用吧同志,节日快乐!

土豆丝作为一道高频率的日常菜出现在会餐中的几率往往也特别高,也许炊事班的人是为了凑齐颜色召唤食神的出现吧。

终于上硬菜了,只是这一小盘水煮鱼确实不太过瘾,即使消灭的速度足够快,等吃完了再去添时会发现几乎只剩豆芽了。

餐盘当中最硬的菜莫过于此。与之近似的是德克士快餐中的“手枪腿”。若食堂提供不了这种个头巨大的琵琶腿则会用两个稍小的炸鸡翅代替。总之在军营中能吃上口炸鸡绝对算得上一件令人奔走相告的大新闻。

干炒的菜花味道平淡,唯与西红柿结合的才可使其发扬光大,变得下饭有力。

与土豆丝一样高几率的出现在会餐中的“凑色”菜,同属于条状+脆口的特点让这两者的结合显得不谋而合。

高级菜,绝对的高级硬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速冻松仁玉米属于一上桌就会被“饭扫光”的系列,食材价格因素也限制了它只有在节假日的会餐中出现。

碗里的主食有烙饼、地瓜和山药,考虑到今天会餐的食物都很精细就选择一些粗粮来改善下饮食结构。

酸辣汤是鸡蛋汤的进阶版本,汤内加的食材更多味道也更鲜,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很多食堂因掌握不好胡椒粉的撒播量导致酸辣汤秒变胡辣汤的案例比比皆是。

橘或桔都指的是它,水嫩汁多酸甜可口,往往常见于冬季的食堂。作为它门的同属兄弟芦柑出现的频率最高,橙子却因为果皮厚实且较难扒开出现的最少。

饮料也是会餐专属,通常以各类碳酸汽水提供给大家。多见于可乐雪碧,国产的北冰洋和冰峰这些独具地区特色的老字号汽水却很少出现,原因也很简单,价格所致。很难想象听装的北冰洋实际价格是高于可乐和雪碧的,尽管有情怀去支撑买国货的动力,真金白银往往又是最现实的因素。

 

第三天,晚

萝卜炖排骨

凉拌苦瓜

麻婆豆腐

炒馒头

经过了中午的会餐狂欢,天色已晚时终于又回归了平静。也许中午的美食还未能满足自己贪婪的胃口,还没等肚里的食物消化完就早已惦记上这顿“最后的晚餐”。

本来这也是道会餐的硬菜,也许是中午的会餐充斥了太多的大鱼大肉导致萝卜炖排骨无缘上桌,只好屈居于晚餐中露面。

苦瓜是绝对的败火神器,凉拌是最佳的食用方式。不过苦味并不是一种友善的味道让不少人对它嗤之以鼻。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听,广东人又把它称之为“凉瓜”。在民间传说中,苦瓜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品质,就是与任何菜如鱼、肉等同炒同煮,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所以有人说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誉之为“君子菜”。

在菜品种类最少的晚餐中麻婆豆腐可谓一道良心菜,能把豆腐这个平淡无奇的食材做出又麻又辣超级下饭的效果绝对是一道功夫,让麻婆豆腐得以与各类硬菜一争高低。在近期上映过的日剧《恋爱回旋》中麻婆豆腐又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它热辣的激情。麻婆豆腐起源于清朝同治元年成都万福桥边的“陈兴盛饭铺”,这家饭店老板娘的脸上有微小麻子,大家叫她陈麻婆,所以她做的豆腐久而久之也就成了“麻婆豆腐”。这道由陈建民父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引入东洋的川菜把无数日本人“辣”的神魂颠倒,每当提起“中华料理”,日本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麻婆豆腐”。虽然出口到日本的麻婆豆腐后来为适应日本人清淡的口味做了适当调整,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麻婆豆腐”的热爱,其程度超乎国人的想象。

炒馒头是道实惠的主食,它可以用早上剩下的馒头或花卷切丁制作从而既可节约食材又是道难得一见的美食,味道胜似炒饼。虽被划归为豫菜系但整个华北地区都有流行,但似乎只在河南和山东两地的食堂吃炒馒头的几率大些,在南方就基本无缘此番口福了。

 

结语

三天共九餐的菜谱就此告一段落了,除了向大家展现记忆中军营的美味外对我这个厨房新手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太多的苦痛和喜悦,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人如其食,食物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纪录片里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是反映了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的亲身经历。”接连制定菜谱、采购、洗菜、上灶台和最后摆盘拍照几个环节下来确实让人有些吃不消,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炊事班的同志们为大家制作一日三餐付出的汗水,三顿饭连着做下来真的很累。这些来自《舌尖》的话语生动再现了众人舌尖上的百态,也正是我在写本文过程中真实写照。关于本文的标题我也纠结了好久,不论是《舌尖上的部队》或《舌尖上的军营》在网络上早已有多种形式去模仿《舌尖》系列,我实在想不出更贴切又不雷同的标题因此只好妥协选了前者,并且自知厨艺不佳,所以把突显在部队食堂就餐的回忆当做重点来推,力争还原出当时吃过的代表性菜品和相关轶事,希望因此可以唤起大家别样的味蕾共鸣。


参考资料

很早以前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叫《日本小学午餐变迁(学校給食の歴史)》上面列举了日本自明治到大正、昭和、平成年间小学午餐的品种和样式并利用现在的食材一一作了还原。,虽然题材与军队无关但文章的描述和拍照形式像档案一样记录日本小学午餐的历史变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文大约出现于2007年,在2011年左右传入国内,此时《舌尖上的中国》还尚未开播,若有兴趣大家可在网络上查阅全文。

相同主题的另外一组组图,拍摄风格更接近本文

后来在《舌尖》系列播出后原本无感,直到有天看了《日本兵》和《帝国陆军战场の衣食住》两本图鉴后让我深受启发,再结合之前所看的《日本小学午餐变迁》逐渐产生了参照做一篇关于我军伙食方面文章的想法。这两部图鉴收录了不少二战期间旧日本军队伙食补给和常见食材的资料,内容详实丰富,用大量实物照片生动还原了日军在当年在战场上的“衣食住行”,极具为我所用的价值。虽然日本政府至今对过去侵略的历史极力淡化和否定,我们在与之针锋相对的同时也要把“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的精神发挥好,敌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师。

《日本兵》的内容较为综合,从日军的单兵装备到饮食和娱乐均有涉及。

《帝国陆军战场の衣食住》是〈歴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的分册,介绍了从明治、大正、昭和年间的日军单兵装备发展,其中伙食部分相比《日本兵》更为详细,列举了几种经典的“军用日料”。

这页标题名为“菜谱再现”“下士官兵的饮食”“从兵营里的三餐到战场上的自制饮食,各种各样的菜肴一齐再现!”的扉页用一张1:1尺寸大小的日军米麦饭照片向读者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当年日军基层官兵的饮食,这部分资料甚至得到了现日本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的支持,所用的餐具藏品和拍摄也都来自专业人士的提供,由此可见本书的权威性。

本章节为“兵营中的伙食”,以大正十一年(1922)四月十九日步兵第三十三连队(三重县津驻屯)的菜单为例展示了该部的一日三餐。其中早餐为米麦饭和味增汤,午餐为米麦饭和乌冬汤面,晚餐为面包和炖菜并配有砂糖作为面包的辅料。

本页介绍作为拌饭的主食,这些餐食均以昭和十二年(1937)的《军队调理法》为标准制作而成。《军队调理法》是为了将原先各个部队分散的烹调法进行统一和普及并于昭和五年(1930)发行的食谱。此书于昭和十二年改版修订后再次发行,除了向部队配发外也作为一般读物出版发行。该书内容丰富多彩,以日式饭菜为主涵盖了主食、汤、炖菜、烧烤、油炸、凉菜、咸菜、小酱菜、甜品、特别食品(外带食品和病人食品)的食谱和基本烹调方法以及火腿、乌冬面等食物的制作方法、脱水蔬菜的使用方法等。为能满足1000人同时就餐的需求,所以该书对烹调时间以及食物口感程度有较高要求。其中拌饭类包括五目饭(肉、蛋、鸡、鱼、藕、海带、蔬菜等任意五种食材混在一起煮的饭,类似什锦菜饭)、肉饭(类似吉野家的牛肉饭)、福神渍饭(类似八宝饭,使用萝卜、茄子、劈刀豆、莲藕、丝瓜、紫苏、芜菁七种蔬菜切成碎片后用酱油、砂糖、味醂腌制而成,并用日本七福神命名而成)、大根饭(萝卜和牛肉烩饭)。

本页介绍副食中的汁物和煮物,类似国内我们常吃的烩菜与炖菜类。其中有萨摩汁(鸡牛羊等肉类加胡萝卜、甘薯、牛蒡、葱、姜煮汤)、豆腐汁、咖喱南蛮(牛肉、荞麦面、油豆腐、砂糖、葱、酱油、咖喱粉同煮)、筑前煮(鸡肉、香菇、牛蒡、藕、酒、酱油煮成的炖菜)。

本页介绍烧烤和油炸食品为例的副食。其中有煎肉类的牛肉、羊肉、鲸鱼肉等和配菜裹粉土豆(盐煮食物),鸡蛋烧(煎鸡蛋卷)和配菜盐煮白菜,油炸鲜鱼和配菜盐煮圆白菜(其他的也有盐煮白菜,裹粉土豆),炸肉排类的猪肉、牛肉、鲸鱼肉等和配菜圆白菜丝(也有盐煮白菜,裹粉土豆)。

本页介绍了拌菜,腌菜,小菜,甜品。其中有红杆菜搭配碳烤食物、马铃薯拌菜、三号腌菜白菜和萝卜、一号腌菜黄瓜和卷心菜、香葱味黄油、金团(以地瓜面为主)、羊羹、鲜奶油、汁粉(年糕小豆汤)、甜甜圈。

本页介绍了特别食物(病号饭)的流质食物和软质食物。其中有红色汤汁(流食,加了番茄汁的汤,也有菠菜等绿色的汤),胚芽米粥汁(流食,粥水里面加了少许的盐用来调味),可可粉牛奶(流食,温牛奶,还包含巧克力,咖啡,红茶),果汁(流食,由蜜橘和橙子制成的果汁提供给食欲不振的患者作为点心食用),鲟鱼盖浇(软食)、鸡肉杂烩粥(软食)水果果冻(有蜜橘,橙子,葡萄,也用到了白酒和其他的汤汁),牛奶蛋糊(软食)、肉末油炸(软食,汉堡牛肉饼)、鸡蛋三明治(软食)。

本页介绍了部队在灾区赈灾时制作的伙食。其中有在冬季寒冷地区的米饭和酒粕,在夏季炎热地区的碳烤饭团和猪肉煮大豆,用饭团和福神腌菜做成的便当。

本页介绍了自己用饭盒蒸的饭和在没有煮饭器并缺乏粮食补给,处于枪林弹雨中的紧要关头时采用的应急食品。其中有一人份的牛肉蔬菜拌饭和多人份的米饭与味增汤等。

本页介绍了啤酒,清凉饮料和罐头类食品。其中的札幌啤酒啤酒、惠比寿啤酒作为知名品牌一直延续至今。在当年没有战争的和平时期日本陆军会去民间采购大量多种多样的罐头食物。特别是牛肉大杂烩罐头和鱼罐头,不论是兵营还是战场,罐头是采用最多的食物。在战前的日本,罐头制造业是赚取外汇最有效的手段,不仅供国内消费,大量的罐头也被出口至国外。这点与我国的现状非常相似。中国同样是罐头出口大国,每年都能靠海外出口大量罐头来赚取巨额外汇,而国内罐头食品市场消费比重却又十分小,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消费小国”,这也与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吃熟不吃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上面正文第二天早餐中 “双面煎蛋”的传统遥相呼应。

在这菠萝罐头标签上有一处耐人寻味的细节。标签下方左侧用英文标注“FORMOSA PINEAPPLE”福尔摩沙(台湾旧称)凤梨(菠萝),中间位置上半截则是用日语汉字标注的“台湾合同凤梨株式会社”,随后是对应的英文“THE FORMOSA CONSOLIDATED PINEAPPLE CO.LTD”,最下方则标注了“FORMOSA JAPAN”的字样,意味着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据下的殖民统治时期,其“台湾合同凤梨株式会社”也是根据当时日本在台湾所设总督府号令之下成立的,意图垄断台湾菠萝产业的生产与经营并为其发展殖民地经济所服务。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后的1955年台湾 “台凤公司”承接了日治时期的台湾凤梨株式会社,于是当年的“合同凤梨”变成了今天的“台凤牌凤梨”,在万能的淘宝上甚至还能买到这款菠萝罐头。从一个小小的食材上引申出的民族之痛与历史变迁不禁令人倍感深思,对处于新时期的我们来说台湾问题的责任和使命更显得尤为重大和艰巨。

 

最后的彩蛋

我坚信,除了把贝雷帽戴好外也能把厨师帽戴成贝雷帽,做饭打仗两不误。

另:

部分参考资料的语言支持得到了Leka同学的协助,在此致谢。

全文完 祝大家好胃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