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特种作战 > 战例与故事
  1. 内容

那年那街那六天——电影《6 Day》补遗

6日这部伪纪录片上映有段时间了,虽然并没有做到百分百还原,但是剧组的诚意我们是能明确感受到的——特别是此一时也彼一时的反恐斗争形势。这个题材其实也算是快被翻烂的了,我们就抓一些小八卦来拾遗补漏。

6日这部半纪录片分格的商业电影,大量的现场复制以及原始材料以及还未消散的记忆,非常值得当今的人们深思,前面各位圈内同仁大拿早已在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参见NeptuneSpears的随笔和Rogue1spear999的猪皮背心介绍),王牌自行车更是写了万字长文做了详细描述(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50808823376018),甚至字幕中都在不断的补充知识,本文也就对一些小小的细节做一些补充。


一些前情提要

充满动荡的70年代,萌芽中的反恐部队

20世界70年的是个恐怖主义和劫机事件频发的10年, SAS已经已经频繁的出现在了与IRA斗争的一线中。不过由于局势,行动十分低调而且高度保密,而在72年慕尼黑惨案以后,欧洲各国纷纷组建反恐部队,并开始联训。于是SAS就成了主要带头单位。

1975年SAS本有出头的机会,就是著名的“本尔康比街事件”。也是6日,也是警察先行处置,SAS作为支援,只不过,IRA并不傻,在听说SAS准备行动以后,斗志立刻为0,开始谈判-投降-保命的操作,使得SAS错过了第一次露脸的机会。而真的硬碰硬则是GSG-9在1977年摩加迪沙解决汉莎航空被劫持737的事件,SAS提供了“技术支持”。

说完了时间背景,再说说人物。


英国警察:

感谢英国警察,平时训练有素,彬彬有礼,关键时刻,聪明人做了决定,内外都是成功控场,内部的警察成功的让恐怖份子认为自己没有武装,成功的安慰了人质的情绪,并且协助掩护了所有的侦察行动。外面的则成功的让恐怖份子以为就是官僚机构就是那么慢,成功的拖住了军方更早时间的介入,避免IA行动的发生,也成功的掩护了最后的行动。而到了最后的最后,大笔一挥,手写条子,把控制权交给军方,40多分钟后继续控场。对,下面的照片就是当年手写条子,就是这个笔迹潦草、言语寥寥的一个条子,就决定了几十号人命以及大英帝国未来20年的脸面。

大英帝国20多年的脸面,全出于这一张纸


SAS的江湖地位:

SAS经常在地摊文学中的排行在某海洋哺乳类或者D队后面,但是,在那时代,自由世界的SOF还都是SAS的学徒,论经验,论创新能力,论装备,论成熟程度,都无人可以出其右,就像《杀手精英》中的台词一样——

3.JPG

Killer Elite虽然是虚构的爽片,但是五星推荐


关于Black Kit:

无论是BBC的电视直播还是后来照片,无论是那个时代还是现在,对于第一次见到Black Kit的人来说,第一反应都是深深的震撼,心中都会是:卧槽,我是不是在打外星人?

毕竟S6防毒面具的边缘阴影遮住了双眼,而后的SF10防毒面具安装遮光片以后甚至看不到眼部周围任何皮肤,很符合外星人的样子,甚是吓人。而SAS追求的就是这一下的震撼带来的机会。也许现在身经百战各种游戏电影的人已经审美疲劳了,觉得SAS也就是just so so领先那么一点点。但是在当年,就是这领先的“一点点”,决定了猎人任务的成败。就像几年前人们惊讶的发现带着四眼夜视仪手持HK416的海特发展群一样。

二次元SAS形象


猪皮背心:

关于猪皮背心RogueSpear1999大侠已经介绍过了,内容不再赘余介绍(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46542024984205

要说的是这件背心的思路: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件背心并不像常见的背心,上面根本没有放置弹药的地方!堪称思路惊奇。其实,兔子一直有“左生活、右战斗”的说法。换到那个时代的英国人身上,Black Kit则是上任务,下战斗。

上半身只携带任务相关的装备,也就是辅助整个CQB流程的装备,从消防斧到震撼弹以及对讲机和氧气瓶,一气呵成,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操作。相比而言,大腿外侧的弹匣包则是在换弹速度和使用灵活性之间进行了平衡,毕竟在CQB中,换弹速度并不是第一位的,真有无法继续射击的情况,使用手枪才是第一选择。

借用一张不是很严谨的广告图示意


“镁光”MP5

这个部分要分成两个部分去说——MP5+镁光手电筒

1,MP5:

这是第一次公开露面,大获成功,然后成了自由世界的CQB标配。人们很津津乐道MP5超高的射击精度和“Double Tap”,但是别忘记 MP5更多的给了老鸟们“Double Tap”的选择,眉心间的两孔都是永远追求的理想状态。在速度优先的情况下,更多的都是“直觉射击”——不瞄准,纯靠日常训练的养成的本体感完成瞄准,很难那么完美。一旦第一时间没有击中目标,老鸟们可以靠MP5较小的后坐力,直接扫射过去。这是到现在突击步枪无法完成的。

而当事情变得血腥不堪的时候,MP5依然有着“28发子弹淘一个大洞”的能力。LV叔在TAC-TV评测MP40的视频里讲过他心中冲锋枪的射击精度标准,10码距离,一匣子弹,全自动一口气打完,散步不能超过一手大小。MP5更轻,射速更快,依旧有着这样的精度,才是它更令人胆寒的原因。

MP5“掏”出的大洞

仅以此动图来演示MP5的后坐力到底是什么水平

,2,镁光

电影里给了大量镁光手电的镜头,这是MP5和枪灯的又一次大广告。只是可惜一是当年型号太难寻找,二是为了拍摄效果考虑,剧组所用既不是原品也不是复制,而是直接用了镁光尺寸接近的LED灯头版本。

非常有趣的是,为了方便控制开关,外接了线控开关,可以说是鼠尾的鼻祖了

镁光MP5的全貌,可以看到还有大量胶带和外走线等等的临时产物,但是依然不影响发挥

因为科技发展的实在太快,装在MP5上面大镁光被很多外行人想成高大上的装备,后来发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镁光手电。但是,不要忘了CQB最关键的因素还是速度,高大上不一定耍得开,矮矬穷好用就行,。而就这个矮矬穷,还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直接导致在清理某个逃跑的恐怖份子的时候,汤米 帕默尔还需要叫了两个带灯的兄弟过来一起消灭那个倒霉孩子。而镁光手电质量过大,影响视线等等缺陷,则直接催生了最为经典的SureFire 328和628系列枪灯。

后来才有护木上的按压开关


猎人行动“Operation Nimrod”正式开始

内部战斗

“It won't be pretty.” 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也是形容使馆内部战斗最为恰当的一句话。电影中无比文艺,而实际则是紧张又暴力:女人的尖叫,冲锋枪的枪声,震撼弹的强光和巨响,对讲机里面队友的喊声,催泪气体与其他材料燃烧的浓烟与热量,让killhouse里面的重金属音乐变成了小玩闹一样(来自某个著名段子,SAS在Killhouse里面放重金属音乐来干扰受训人员)。

就是在这样的多重干扰的情况下,SAS日常的训练发挥了作用,每个人都在用无畏和熟练的行动,扫清了大使馆里的每一个房间,做出了每一个正确的决定。

电影萨利姆文艺的挂掉的照片

真实的萨利姆的挂掉的现场照片

其他的人的下场也不是那么“好看”,都这么被运出去的


76个弹孔

补枪狂魔SAS这个情况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目标非常明确,确保X-Ray最快地时间倒下,倒下了就再也没有能力干别的事情。方法简单粗暴十分有效,很多情况下就是“shoot until drop”,贴切的中文翻译就是“扣住扳机不撒手”。

而在6日的电影中,SAS一共在电报室内击毙了三名恐怖份子。而有一种说法是,在卡壳MP5逃脱的恐怖份子跑到了大使办公室,蓝队队长的MP5并没有镁光手电进行照明,所以他召唤了另外两名携带“镁光MP5”的队员再次进入办公室,很快的发现了目标,然后.......72那啥还送了4个......

图中绿线就是逃跑的恐怖份子的路线,蓝线为SAS蓝队的行动路线,绿色点则是萨利姆和警察扭打的位置


外围

这恐怕是最为人熟悉的一个外围警戒的SAS的照片了。《6日》中并没有展现外围警戒的SAS,当然跟剧情主线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不体现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实战中,外围队员不仅起到了“煽阴风、点鬼火”的作用,各种催泪瓦斯无限量供应。这种低可见度的扮相也是非常非常经典的SAS形象,不仅仅只有黑衣外星人,貌不惊人的“平民”也是反恐力量的中坚。


收摊

收摊的过程,大家好像都只在关注SAS想就地击毙最后一名X-Ray。其实,便衣队的SAS也没有闲着,也在积极搜索被恐怖份子扔出来的武器,完成了搜索遗失武器的工作。这对最后的调查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而这一切也被守在外面的BBC记者记录了下来。


退子弹

20.gif

而内部战斗的队伍出来,6日当中也有刻画,比较生动的就是这个退子弹操作。很多文章都说这个退子弹流程非常专业,但其实,且不说第一个镜头摘掉背带的枪口乱指,这镜头一转明明摘下来的背带怎么又背回去了呢?

而且这种退子弹的方式是各国步兵都常用的退子弹方式,我军步兵教材中的操作方式也基本类似,身为出身“正经”,又经过严格训练的SAS,这当然不算“专业”。

相关纪录片

关于这次行动,国家地理和现场第一拍摄BBC均有关于这次事件的纪录片,年代较为久远,但是质量很高,国家地理对内部战斗进行了高仿真度的还原,本文中的大量视频,动图均来源于此。而BBC则找到了当年的当事人,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大家重现了当时的情况,名为《Operation Nimrod》,大家可以进行参考。w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