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军品资料网

    首页 > 装备装具 > 军用食品
  1. 内容

“从军营到便利店”——冷冻速食的兴衰

微波炉速食的起源,果然还是和军队有关啊

 image001.jpg

我们都吃过冷冻速食,不管是超市里买到的微波炉速食披萨,还是便利店里的盒装卤肉饭或番茄肉酱意面。如今提到冷冻速食,我们想到的会是便利店角落里那些边看手机、边低头用餐的上班族们。人们恐怕很难相信,这纯粹跟“便宜”或“凑合”划等号的玩意,曾经也被视作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新时尚。

要介绍冷冻速食的历史,我们得先从两个地方说起: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军餐具;二,一场发生于1953年感恩节期间的商业危机。

 

“The Wonder Tray”——“神奇餐盘”

与二战时期世界主流相反的是,对后勤充满自信的美军,认为单兵餐具的设计能满足排队打饭或用于加热公发口粮即可,士兵们绝无另外搜集粮食的需要。也因此,对比德军、苏军为代表的欧陆系单兵野战器皿能用作小型煮锅(万一野战厨房跟不上前线、且口粮消耗完毕,各连会派遣一个班搜集粮食,然后再分发给士兵们单独烹煮),美军M-1926、M-1932、M-1942式野战饭盒参照平底锅结合分装菜格的设计。如果看突出部战役时的战地用餐画面,我们会见到美军士兵会在战斗间隙排着队去营级野战厨房,又或者是蹲在散兵坑里加热刚领取到的C口粮。

image002.jpg

M1932式野战饭盒,其酱汁盘造型的主体可临时用作平底锅。

image003.jpg

M-1942式野战饭盒的盒盖同时也是双格式餐盘。

同样的思路影响到军营和屯驻点的集体餐具,我们如今在集体饭堂常见的金属餐盘也来源于此:随着开战后受训兵员数上涨,美军用含菜格设计的金属餐盘取代传统陶瓷器皿,事实证明新式餐盘更适合分发食物、统一存放,造价和耐用度也更高。给军方生产这些金属餐盘的民用企业打着“神奇餐盘”或者“胜利餐盘”的口号,开始向民用市场推销。到1944年,连美国各大航空公司也采纳了类似设计的器皿给乘客上菜。“守望莱茵”行动结束后的美军也向修整中的部队发放同类型餐盘以进行加餐。

image004.jpg

一般情况下,口粮由野战厨房集中加热再分发,饭盒也会被集中起来清洗。

image005.jpg

42式金属餐盘,这个设计直到今天仍存在于美军。

image006.jpg

慰问部队的艾莉诺·罗斯福,注意面前的餐盘

“神奇餐盘”的出现让企业家克拉伦斯·伯塞伊(Clarence Birdseye)大受启发,该人是现代冷藏食品技术实用化的奠基者,正是他的多项专利使得美国能在战时用冷冻加工保证充足的食物库存满足前线、后方乃至援助盟国的需要。伯塞伊一直想往家用食品市场进军,无奈战前的主流社会认定冷冻食材只适合军方、医院、生产企业和大型餐厅。1947年,伯塞伊企业将预制好的食品装入仿军用餐盘设计的一次性餐具内出售,期望能吸引蓝领阶层或单身人士的注意。虽然他们的产品成功吸引了《大众科技》(Popular Mechanics)期刊的报道,却依然无法在市场上打响名声。

image007.jpg

《大众科技》对伯塞伊速食的报道。


诞生于危机中的“电视快餐”

1953年感恩节假期,一家名为斯旺森(Swanson Food Co.)的肉企陷入恐慌。

因对市场预判失误,该公司共有十节车厢的火鸡肉(260吨)滞销。情况十分严峻,要在这种时节找到足够大的空置冷库根本不可能,即使能转移库存,也没有办法能在感恩节后卖得出这么多火鸡肉。斯旺森企业不得不掏腰包让列车在几个州之间来来回回,不然冷藏厢得不到供电,所有的货物都将化为乌有。

image008.jpg

泛美航空公司所用的航空餐盘

该公司的一名推销员杰瑞·托马斯(Gerry Thomas)想到了解决方法,他从泛美航空公司所用的飞机餐盘获得启示,认为将预先制作好的冷冻火鸡肉、玉米粒、豌豆和土豆块装在造型类似的餐盘内发售,让客人买回家直接塞烤箱内加热即可。不止如此,他还把眼光放到了当时美国越来越多家庭购置的电视机上,将这种新式商品组合命名为“电视快餐(TV Dinner)”,意思是体积适中、使用方便,绝对适合一边看电视一边吃。

image009.jpg

第一款斯旺森“电视快餐”。

image010.jpg

1958年的斯旺森广告,“终于,老婆不担心我突然又带朋友回家了。”

托马斯的创意大获成功,单纯1953年斯旺森就以每份98美分的价格卖出二百五十万份电视快餐。再利用电视广告和报章媒体的宣传,斯旺森将电视快餐描述为“现代食品的革命性突破”、“新时代饮食的未来趋势”、“再也不用害怕没时间做饭了”、“太空时代或许很远,但属于明天的饮食方式已经出现”等。

image011.jpg

“我回晚了,但晚餐绝对不会晚”。

image012.jpg

“赶着看剧,照样可以快速上菜”。

电视快餐不仅是史上第一款知名的冷冻速食,更反过来带动了电视机热潮:1950年,美国只有9%的家庭拥有电视机;“电视快餐”走红后的1954年,这个比例激增至56%。下班回家看电视、吃电视快餐简直成为那个时代的新时尚。美国人近乎狂热地接纳这种产物,把其视作百利而无一害的天才发明,妇女不用再害怕没时间做晚饭,男人也不再怕忽然带同事回家吃饭会被妻子给脸色看,不会下厨的单身人士也觉得生活瞬间便利不少。

 

冷冻速食的崛起、兴盛、到没落

“电视快餐”绝非当时市面上唯一存在的冷冻速食,不过正因为它才带动同行与冷冻速食时代的崛起。

踏入1960年代后,电视快餐的同类型产品迎来井喷期。既有萨拉米香肠披萨、纽约牛扒、杏仁甜馅饺子、柠檬草椰子鸡、培根奶油意面速食,也发展出了中式、德式、意式、墨西哥式等全餐组合,仿佛逛一趟超市就能把高级餐厅给省略掉。

image013.jpg

“无须出行,尝尽天下美食”。

image014.jpg

70年代的冷冻肉派广告。

斯旺森公司乘胜追击,开发早餐和午餐类的配套产品,口号是“一日三餐全部解决”。

1973年,金宝汤(Campbell Soup)推出“饿汉”系列速食,主打大分量实惠路线。从而激发了冷冻速食的“加大码”竞争。

image015.jpg

金宝汤公司的“饿汉”全餐,如今常备嘲讽为“痴肥起步套装”。

到1980年代,冷冻速食已成功在英国、西欧、日本推广,只要是市面上存在的菜谱,就必然有加热可即食版本。前东德作家约阿希姆·施密特(Joachim Schmidt)回忆,中学时从西德来访亲戚手中第一次体验“焗豆与法兰克福肠”速食组合,接下来他被身边的同学羡慕了足足一个星期。

image016.jpg

生产MRE的Ameriqual也是经验丰富的速食生产商。

Ameriqual、Sopakco、Wornick,这三家食品企业在被美军挑选为MRE指定生产商前,就有着相当丰富的预制食品和冷冻速食生产经验。

只不过,如果大家有留意好莱坞作品的话,会发现如今电影里吃冷冻速食和电视快餐的画风与30年前差异极大:在以前,吃电视快餐会被刻画成一种很现代的生活方式,比如打扮时髦的女主角跟闺蜜看电视并一同吃微波炉食品;如今,电影里吃电视快餐的角色往往是生意失败的中年男子或妻离子散的独居警探。

1980年代是冷冻速食的最兴盛时期,也是没落的开始:发达国家纷纷发起提倡健康饮食的思潮,主张消费者摒弃高糖、高油、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的快餐和加工食品,而以上缺点在冷冻速食身上往往全都占了。人们希望自己不管看起来还是穿起来都能向社会名流看齐,偏偏正是社会名流们最喜欢拿冷冻速食调侃。

image017.jpg

现在,一提到“电视快餐”,大家最容易想到的画面是这个。

在电视快餐刚发明的时候,人们赞扬它的方便性,甚至比作“解放女性”乃至“让妇女远离繁重家务”的良心之作。兴盛期过后,人们反过来指责电视快餐使得美国人不再遵循一家人用膳时谈天的传统,并制造了大批缺乏交流、不懂得关心家人的痴肥人士。

image018.jpg

地球上最痛恨冷冻食品的男人,戈登·拉姆齐。

美国本土的冷冻速食销售终于进入停滞期,并于2008年开始持续下跌。不管怎样,历史证明没有任何东西的地位是永恒不变的,屏幕前读浏览这篇文章的读者可能此时就在便利店,也可能是在集体饭堂用餐中。现在你们知道饭堂餐盘和速食饭盒的来龙去脉了。

全文完

相关推荐
    加载中...